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互联网拥抱基因科学,模式创新的魅力

16年05月20日 阅读:10165 来源: 罗奇斌原创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的衍生,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行业已经是大势所趋。随着基因科学在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互联网拥抱基因科学实现精准的个性化医疗,已经不是技术创新问题,而是模式创新问题。


1.JPG


  模式创新一:互联网+


  互联网的基本核心是互联和在线。但是在国内基因行业,我们至今没有做到互联。互联除了数据互联,还需要信息互联和知识互联。科学研究中通过基因测序得到的数据,在发表文献以后需要将数据公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种公开不是互联,只是数据公开。


  除了互联,还有就是在线。目前整个生物行业没有实现在线。传统行业在不断被“互联网+”进行同化,通过电商的形式实现在线已经是相对成熟的一种模式。我们来看整个生物的产业链,试剂没有实现在线,仪器设备没有实现在线,医疗和科研的应用没有实现在线。作为一个拥有最多高学历人才的行业,居然没有实现高度的互联网在线化,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2.JPG


  基因科学的出现,会推动生物产业链在线过程的加速。生物信息是生物行业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具有天然在线的属性。你让卖试剂的上线,动力不够,你让操作仪器的上线,没有必要,但是让生物信息分析上线,这是自然而然就能发生的事实。


  在这样的趋势下,基因行业会诞生一批企业,那就是从生物信息分析切入,形成一个数据分析大平台,然后向上游移动,将测序仪器上线,将建库和试剂上线,最后将样本物流系统在线化。另一方向下游移动,将应用出口通过云端实现在线,最终实现产业链的闭环,“互联网+”在基因行业得到实现。


  模式创新二:物联网+


  国内基因科学和物联网的结合还没有进入萌芽阶段,但是美国基因行业的颠覆者们已经蠢蠢欲动,很有可能未来会有一个爆点的产品成为入口。


  最先出现的物联网+基因的模式,会是在DNA即时检测的小型设备上。在2015年初YCombinator冬季班50多家创业公司的路演会上,有一家叫Diassess的小公司演示了一款很酷的DNA检测仪。这款大小和U盘一般的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唾液和尿液中的DNA,检测结果通过手机APP呈现给用户,整个过程居然不到20分钟!这款产品的推出直接秒杀需要将唾液寄到实验室的传统基因检测公司如23andMe。目前这款DNA检测产品能够检测流感、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3.JPG


  这就是用户体验的升级。如果说“互联网+”将基因行业的供应商直接带入了互联互通的世界,实现了供应商和用户的无缝对接,从而提升了双方的体验,那么“物联网+”将是直接升级消费者的体验,将用户直接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更多的“物联网+”的模式会将基因行业传统的工程师带入新的世界。一家以色列的创业公司ConsumerPhysics在美国众筹网(Kickstarter)上面成功集资得到三百万美金的众筹资金,成为其上位列第四的项目。这家公司的工程师开发了一款形状和U盘类似的微型光谱仪。这款称为SCiO的装置能够分析任何的材料,包括化妆品、衣服、植物、土壤、珠宝、皮革、橡胶、油、塑料、甚至是人体组织和体液。


  试想一下,未来用SCiO扫一扫水果,就知道哪只瓜更甜;扫一扫家里养的植物叶子,就知道是否该浇水了;在酒吧里用SCiO扫一扫就知道是否有人给你的酒下药;用SCiO扫一扫脸部皮肤,就知道缺失什么营养;买珠宝和衣服的时候,扫一扫就知道是否真材实料。


4.JPG


  数据是死的,信息是活的,知识是通的。能把贯通的知识应用到实处,那是很不简单的事情。技术创新好比是“肌肉”,模式创新好比是“血液”,国内基因行业的创业者们只有通过跨界和思维转换,才能迅速将更多封存在实验室里的科技,使之成果转化出来成为“物联网+”时代的颠覆性产品。


  模式创新三:社交网+


  基因行业的模式创新,会带来闭环的崛起。这个闭环,就是微社群网络。在微社群网络时代,社群分两级:第一级是兴趣社群,第二级是粉丝社群。连接两类的桥梁是品牌,品牌能推动消费的产生。在这样的社群里面,认同感是维护网络的纽带,最终的落脚点是产品和服务。


  在传统的行业里面,通过三部曲能完成闭环:1. 定义产品;2. 寻找消费群体;3. 经营用户。在社群时代,这个顺序是反过来的:用社群先定义用户,然后经营社群去挖掘需求,通过需求的消费驱动产品的研发。


  兴趣社群是最初级的微社群,这里的群体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群体之间通过话题进行关联,比如孕妇社区、宠物狗社区、旅游社区等等。兴趣社群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需要有品牌的沉淀。没有品牌的落地,兴趣社群只能走向衰亡。


5.JPG


  通过品牌打造,兴趣社群逐渐过渡到粉丝社群,消费行为开始产生。其实每一个社群的成长都有这样类似的轨迹。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从互联网最早的BBS论坛到博客,从微博到微信,这里出现了社群的不断迁移,每个社群都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


  在上面谈到的社群生命周期中,会形成一个意见领袖,或者我们所称的中坚力量,这个就是社群中的部落。社群在走向下坡路的早期,往往是这些部落先开始迁移。大平台社群迁移的过程是产生垂直细分社群的萌芽。我们想想当年流行的开心网、人人网和微博就知道了。


  我们能够阻止这种社群的迁移吗?不可以,因为人是成长的,社交网络是动态的。即便是社群的生命周期很短,但是设计巧妙的社群是能够稳定发展壮大的,设计的核心就是分配角色。


  海外的咨询公司Forrester曾经从网络社群行为角度提出过一种分类方法,社群的角色可以分为:创造者、评论者、收集者、参与者、观看者、不活跃分子。通过角色分配,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和产品来满足社群中不同角色不同需求。举个例子,创造者就是经常写微博和博客的一些网民,这样的人在美国能占到18%,而在韩国能到38%。这一类人能够推动社群的话题讨论和激发创新能力,是平台需要重点绑定的一类角色。美国数字营销专家南希·怀特和埃利奥特·费尔克曼也提出了另外一种分类的方法,他们认为社群的角色可以分为七种:社群构建师、社群管理者、付费用户、核心参与者、潜水者、统治者、联结者。当然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分类方法。但是在目前互联网时代,如何形成强关系的社区呢?


6.JPG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回到营销的本质。网络营销的核心是找出目标客户所在的社群。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提取出用户属性,通过标签来赋予用户属性,从而吸引特定的人群形成强关系的社区。下面两个案例比较说明问题:


  第一个案例就是豆瓣。豆瓣是一个具有文艺青年标签属性的社区。有一位房东曾经同时在豆瓣的租房小组、58同城和赶集网等公开网站上面发布招租信息。最后这位房东收到来自各个平台打来的电话,其中从豆瓣打来的电话里面有一半以上是大学生,还有的也是很正规的租户,但是从58同城和赶集网打来电话的租户就不那么“纯洁”了。从房东的角度出发,既不愿意找“黑心”的房屋中介中心,也不愿意看到房屋被不”纯洁“的租户搞破坏,最后这位房东选择了来自豆瓣的租户。这样的“人以群分”在互联网时代会越来越明显。


  第二个案例是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打造的粉丝社群。2013年11月,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以开放式关系链和朋友圈的概念打造了一个社群生态圈“章鱼粉丝团”。通过社群的经营和互动,整合服务体验和线下活动,短短的两个月,这个社区就突破45万人。众创、众包、众筹等互联网模式,在这个粉丝社群里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地,通过这个社群的大数据挖掘,中信银行也开发了一系列的粉丝金融产品,实现了品牌的打造和产品规划、设计到营销的一体化。


  从这两个案例能够看出来,基因行业的模式创新更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竞争力。基因行业的技术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技术具有生命周期,在这个生命周期内如果没有产业的转化,技术最终只能成为历史的参考。转化的目的不是服务,而是产品。基因科学的创新带动的是产品的落地,产品的业务驱动带动的是技术的创新,这是一个闭环的形成。不同闭环连接形成的网络,这正是我们基因行业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7.JPG


  互联网思维+基因行业,难道就是做一个平台,设计一款爆品来获取用户和用户数据吗?对于消费者而言,能用低价买到商品,为什么要用高价去获取呢?如此说来,互联网思维造就的平台,难道就是给了消费者一个占便宜的渠道吗?这些问题都是准备跨界创业的人需要思考的。


  最后一句话:生于创新,死于运营,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用户的就是好猫。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362阅读

周期下的医美业——医生主导的周期或将来临

作者:凌晓 时间:2024-04-23 17:40:52 文章来源:转载

236阅读

长期医疗险理论优势,减去现实劣势,等于健保健康险经营运营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3 17:29:14 文章来源:原创

343阅读

北京16家三甲医院特需部可刷医保:不止这16家;其他为啥不行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3 17:23:33 文章来源:原创

352阅读

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给牵头医院是根本

作者:徐毓才 时间:2024-04-23 17:15:26 文章来源:原创

560阅读

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生育津贴,各地亟待完善政策协调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3 11:37:07 文章来源:原创

579阅读

着力“医疗养老”,管理8家医院的医疗集团,拟香港上市!

作者:秦王 时间:2024-04-23 10:39:03 文章来源:转载

简介
罗奇斌,奇云诺德创始人。《互联网+》丛书联合作者和《互联网+基因空间》主编。中信出版社《互联网+医疗》联合作者。贝壳社BioMan成员。基因空间微信公众号和基因世界APP的内容主编,同时担任国内多家知名生物科技网站专栏作者。曾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从事项目研发工作,担任过易科学生物信息学顾问以及“和君医药医疗健康沙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