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朱恒鹏:公立医院的锅漏了,新炉灶从何燃起(下)

16年12月16日 阅读:10143 来源: 朱恒鹏原创

  民营医疗机构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努力希望获得医保定点。但其实过去四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医保没钱了,民营医院的春天才真正到来。很多办民营医院的老板应该知道, 90年代到2003年,是我们民营医院发展的黄金时代。为什么?就是因为经济困难、政府没钱。经济困难的时候政府才意识到民营经济是重要的力量,才会开始扶持民营经济。一个好消息是,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政府又开始没钱了,最近出台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的意见,就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所以民营医院没必要因为没进医保而沮丧,而是要看清楚国家经济大形势,保存实力、相机而动。


  3. 追求规模还是创新合作?


  现阶段,公立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通吃,虹吸基层和民营的患者、医疗资源的情况十分严重。虽然三甲医院已经这么强势了,但却还在不断地扩张规模。我不否认医院做大规模是有好处的。现代医学分科很细,患者来医院看病,一个医生不会看可以找另外一个医生,总比跨院找医生方便,所以从分诊的角度看大医院是有优势的。另外从设备和辅助团队的使用看,大医院同样存在优势。


  不过,我个人的判断是2010年以后新建的大型医院(有800张以上的病床),如果没有老院支撑,基本都活不下来。北大国际医院对此应该深有体会,即使它有强大的北大系支撑,却仍然招聘成熟医生困难、吸引患者困难。如果强大的北大系都支撑不起一个新建的大型医院,民营资本有什么自信能够办好一个新建的大型医院?


  所以,民营医院千万不要学公立医院做大规模,而应该与其他民营医院差异化发展,相互之间形成互补。公立医院在院内实现的分诊或者分工协作,不同民营医院之间可以通过院际合作的方式实现。这种合作方式,与中关村电子商城里的许多小电脑店之间的合作十分类似。它们都是独立的小型机构,但是相互之间采取差异化进货,实现了互利合作。


  另外,我们的民营医院可以和基层医生开展合作。现在的普遍做法是民营医院向卫生院医生、村医买病人,介绍一个病人给400块钱,甚至800块钱。这种做法名声很差,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美国的医院同样买病人,只是买的方式不同。美国医院的做法是,与那些开私人诊所的医生合作,比如资助他们两万美元帮助他们开诊所,然后要求他们将治不了的患者转诊到医院。与赤裸裸的一个患者400块钱的买病人做法相比,美国医院的做法就显得特别“高大上”——资助医生个人开诊所,是帮助发展社会医疗事业;要求个体医生转诊病人,属于推动分级诊疗。


  至于设备共享大家肯定也不陌生,像迪安诊断、金域检验就是很好的例子,没必要所有医院都配大型设备,很多服务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合作完成。


  所以说,民营医院求发展,不在于盲目扩张规模,而可以在民营医院之间、在民营医院与基层医生之间,实现良性互利的合作。


  4. 做好机构品牌还是医生个人品牌?


  在中国传统中,我们找医生是认个人品牌的,而现在我们一辈子可能就见这个医生一次,医生的个人品牌就不容易建立,这种情况下只能认医疗机构品牌。公立医院之所以仍然门庭若市,就是因为有政府信用背书,好多公立医院的医生收入高也是因为机构品牌的光环效应。


  在打造机构品牌方面,民营机构没有优势。这种情况下,非公医疗机构怎么挖角公立医院的医生,培养自己的医生团队呢?秘诀是,现在的公立医院医生收入不低,但情绪不好。大陆公立医院的医生,合法收入比台湾医生还高。台湾医生的收入也就合人民币40万到70万,北京、上海、广州医生的收入则超这个数字。但高收入之下,他们不舒心,因为他们认为患者敌视他们、他们认为政府故意把他们推到医患冲突的前线。所以,民营医院要挖医生,就要让他们相信离开公立医院不但不憋屈,还能更赚钱,或者虽然赚的钱不如在公立医院多,但赚的是干净钱。


  医生怎么离开公立医院?医生的个人品牌很重要。那些真正技术可靠、服务意识强的医生,他本该在哪里都是好医生,而不需要依托公立机构。像于莺、崔玉涛、张强都从公立机构出来了,且都有了个人品牌。非公医疗机构应当意识到,自己可以提供一个帮助医生打造个人品牌的平台,而不是只专注于打造机构品牌。


  当然,在打造医生个人品牌的过程中,要明白不同的医疗领域应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有些专科,医患之间难有长期接触,像白内障手术一辈子可能就做一次,所以爱尔眼科这个机构品牌就很重要。但是牙科的医患之间会长期接触,医生的个人品牌因此更重要,他们完全可以独立于大型医疗机构自己干,所以瑞尔齿科就很难发展为全国连锁。


  另外,严重依赖机构声誉、医疗风险较高的那些医疗领域,其医生需要长期培养,这一块公立医院仍然有优势。但是像妇科、儿科、产科等领域,由于医患之间高频交易,医疗服务标准化、诊疗流程规范化、医疗效果高度确定,患者更认医生而不是医疗机构,这时候拼的就是医生个人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民间资本应该优先考虑进入。


  三、非公医疗的未来——步入寒冬亦或迎来黄金时代?


  前面说到医保资金快花光了,公立医院的收入增幅明显下降,但成本下不来。我个人判断,2017年、2018年,公立医院有可能面临大面积亏损。那些2010年以后还新建了大楼、拖欠银行十亿二十亿贷款的医院,会陷入资不抵债,甚至濒临破产。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公立医院很可能会找他的父亲卫计委寻求保护。怎么保护?打压民营医院。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但想想今年十月份北京、上海、深圳同时出台的网约车新政,对网约车的车型、车距、甚至驾驶员的户籍,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定。既然为了保护出租车公司,能出台这种歧视性的政策,那么为了保护公立医院,打压民营医院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不过我坚信,届时肯定会有超脱部门利益的领导,会意识到这正是改革公立医院的时机。他可以告诉这些公立医院:“孩子,爹没钱了,要不你自己出去闯闯?只要你有本事,就能活下来。” 90年代国有企业、公立医院的改革,就处于类似的关口。即所谓的“改革窗口”。


  回顾建国以来70年、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知道中国共产党一个很重要的执政智慧,就是经济困难时期依靠民营力量。所以,我大胆预测,2018年以后非公医疗很可能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到那个时候,希望民间资本,第一,准备好资金弹药,因为2018年以后必然有大量的廉价医院可供收购,尤其今年医改文件里又提倡“两票制”,很可能会加速三甲医院的破产,因为一般越大的医院越不敢通过拿返利等违规行为增加收入,在成本降不下来的情况下,三甲医院很可能把一些业务推出去。第二,准备好收购团队,用来改造那些被公立机构惯坏的医生。第三,学习境外民间医疗机构的管理经验,比如可以多去台湾转转,看看他们的长庚医院是怎么干的。总而言之,要争取让我们看到一个和公立医院不一样的民营医院。


  未来30年,不仅是医疗行业,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有可能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个时候,波特的忠告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是把事情做正确。”简言之,非公医疗要发展,首先必须抬起头来看路。

 

  (完)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501阅读

医保局喊话医院引热议,15天强制出院的锅到底谁该背?

作者:仲崇海 时间:2024-04-16 17:19:21 文章来源:原创

484阅读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之路道阻且长(二)

作者:苏芽 时间:2024-04-16 16:44:23 文章来源:转载

692阅读

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将诞生万亿市值的上市公司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4-16 16:25:49 文章来源:首发

516阅读

在医保谦虚面前,商保垫付显脸大,下一步怎么办?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16 16:24:20 文章来源:原创

524阅读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之路道阻且长(一)

作者:苏芽 时间:2024-04-16 15:34:20 文章来源:转载

615阅读

港人“薅羊毛”深圳医保,对规划财务法规单位、商保合作有启示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16 14:23:53 文章来源:原创

朱恒鹏
简介
朱恒鹏,男,1969年9月生,山东莱芜人。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