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专访赵衡丨决定移动医疗创业“生死”的5个问题

17年02月06日 阅读:6398 来源: 苏芽转载

  移动医疗发展至今,仍无法给市场交出满意的答卷。资本的裹足不前,让许多人冷静下来重新思考了这个行业。有意思的是,有人总结出了一套移动医疗的“进化论”:从C端入手的外围医疗服务的1.0时代,到触及诊疗环节的2.0时代,再到如今尝试建设可控费支付体系的3.0时代。


  事实上,医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注定了它是块“硬骨头”。就算有着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创业者们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啃动它的。


  在流量思维被证伪后,“粉丝经济”是否会为移动医疗创业者们带来机遇?健康险和线下医疗会成为互联网医疗的突破口吗?互联网医院的前景如何?


  蓝鲸健康带着这些问题,跟移动医疗行业资深观察家赵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蓝鲸健康:医疗界“网红”创业似乎有声有色,在医疗领域“粉丝经济”是否行得通?


  赵衡:粉丝经济是会带动一定的收入,但无法做大规模,这里要区分是只能做一个作坊还是做一个公司,美国大部分医生都是自由执业的,但没听说哪家会真正做成一个大公司,现在这些粉丝经济做一个小作坊可以,或者说做一个小公司都不错,但无法复制,也无法成长为一个大公司。


  蓝鲸健康:您认为健康险和线下医疗会成为互联网医疗的突破口吗?


  赵衡:健康险和线下医疗都不会是突破口。


  线下和线上是完全不同的运营逻辑,所以互联网公司进入线下就是做线下的重资产运营了,这是互联网公司不擅长的,也无法获得突破。至于健康险,在互联网医疗的使用上是需要控费的,但中国的医疗体系是服务方强势,支付方根本无力控费,所以根本就无法来为互联网医疗提供可能的收入。


  医疗本质是一个又慢又重的行业,无法承载互联网要求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医疗市场,任何服务的创新都很难真正展开,因为依靠产品盈利的服务最终都将摧毁创新的本质,向原始而简单的产品逻辑回归。当然,对于那些真正坚持服务创新的公司来说,只要战略得当,仍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随着支付方的变局而获得最终的市场。


  蓝鲸健康:您对互联网医院的前景怎么看?


  赵衡:互联网医院是过渡性的产品,无法获得突破。以互联网医院为外衣的远程问诊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主要受制于线下医疗体系的变革,只有基础医疗体系获得了强大发展以后,远程问诊才有大发展的可能性,而所谓的互联网医院不过是市场的过渡形态,难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模式。


  互联网医院的本质是远程问诊,但远程问诊的核心还是控费,中国线下看病才10元,怎么指望支付方有控费的动力。而且我们看到奇怪的现象,四川互联网医院的远程问诊最低的价格是20元,而线下才10元,怎么指望用户和支付方有动力去使用这样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互联网医院是与控费和分级诊疗背道而驰的,因为互联网医院都是让三甲医生来看小病,完全违背了分级诊疗的初衷。


  蓝鲸健康:互联网有可能改变医疗信息不透明的现状吗?


  赵衡:医疗的不透明是无法通过市场和互联网的方法推动的,核心还是要靠政策和支付方的成长。


  医生通过自身专业技术来获利,也公平的。因为他们读书和获取医疗经验是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这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得和养成理应得到回报。


  不过目前的医疗服务确实有很多不透明的因素,这主要还是医疗管理的模糊和公立医院没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原因,所以这是下面政策会推动的原因。


  蓝鲸健康:您比较看好移动医疗公司哪种商业模式?


  赵衡:主打C端的互联网医疗注定失败,B端才是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路径。


  中国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一开始就主打直接面向C端的市场是注定要失败的。但这确实也是中国市场的无奈,最大的支付方——医保秉承着广覆盖低水平的政策,是无法去覆盖更多有价值的医疗服务的,只能覆盖问诊这一领域本身。而中国的问诊价格又很低,没有直接控费的动力。


  并且,医疗机构和医生并不是按照价值考核,除了科研他们也没有动力去提升病人的健康状况。这就导致服务方与互联网医疗的意愿完全不一致,也很难依靠服务方去推动自身的规模性发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在中国完全没有发展空间,互联网医疗未来的发展路径仍将集中在B端而非C端。


  但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走B端的模式,也是那些拥有线下重资产的公司更容易获得优势。如果想纯粹轻资产运营,数据分析、人才服务和控费系统的建设可能更为合适。其他涉及到医疗服务的轻资产模式可能需要等到线下医疗体系的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后才有转机,但这在短期内的可能性比较低。


本文由(苏芽)转载自:网址http://www.iyiou.com/p/38824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409阅读

看国家医保局的“自媒体风”,是一种新型调研方法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19 11:10:21 文章来源:原创

396阅读

专科医院发展为大型医疗集团:标准化的关键作用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4-19 11:05:07 文章来源:首发

783阅读

医美IP的困局

作者:梅曦 时间:2024-04-18 17:36:21 文章来源:转载

666阅读

医疗大模型,巨头们的新赛场

作者:刘旷 时间:2024-04-18 17:33:48 文章来源:原创

748阅读

9部门联合发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研究型医院

作者:晨晓 时间:2024-04-18 17:33:48 文章来源:转载

651阅读

第22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职业病防治“小两会”、职域健康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18 17:33:24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苏芽,毕业于某师范大学,从事医疗行业5年,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座右铭:学会下一次进步,是做大自己的有效法则。因此千万不要让自己睡在已有的成功温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