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一则90%医院每天发生的事

17年03月30日 阅读:10219 来源: 苏南清转载

  问君能有几多苦?


  看病不听医生信病友!


  问君能有几多愁?


  宁到三甲名院挤破头!


  ——题记


  原创∕汉渝君


  某公办二甲医院,办院已几十年,日均门诊量1000多人次,近两年新修建了两栋十几层的大楼,片区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


  上午10点左右,汉渝君从该院16楼乘坐电梯下楼,后陆续进来4人,1人是医院行政部门员工(戴工作牌),另3人是60来岁附近社区居民A、B、C;


  A和B刚在15楼做完免费血糖检查,C是来看望住院家人的,故事便从A与B的对话开始:


16.jpg


  A:我的血糖还是很高,吃药也控制不好,需要打胰岛素了;


  B:嗯;


  A:但我家里没有电冰箱;


  B:电冰箱?


  A:放胰岛素;


  B:哦,那个针是要放在冰箱里的啊;刚才医生也建议我打胰岛素,说要住院打;


  A:那你血糖也很高啊,现在吃什么药?


  B:没有吃药,以前好像没有发现血糖很高;


  (大家都在听着他们俩的对话)


  A:你的血糖多少啊?


  B:8点多吧;


  A:8点多,那算什么高啊?!我的都十几,你的一点都不高;


  听到这里,C也加入了B的病情讨论;


  C:是啊,你的不算高,控制好饮食就好了,不用打胰岛素的;


  听到这里,医院那位行政部门员工憋不住了,用略带生硬而强势的口气,(好意)接话道:


  需不需要打胰岛素,要听医生的;医生是专门看这个病的,给你的建议肯定是对的,不要听那些不是医生的人的建议;还有外面哪些不正规的私人小诊所、小药店,也不要相信他们;


  (听到这里,A、C略感尴尬)


  A:是啊,有些私人的小药店,可能会买到假药的,吃下去不管用还有害;你还是去XX医院(知名三甲医院)看看吧;


  那位医院行政部门员工继续说道: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有的要吃药、有的要打针、还有的需要在身上背个泵,有些不严重的,饮食控制好就行了;但要到正规医院看,怎么治疗要听医生的;


  B:我还是明天去XX医院(知名三甲医院)再看看吧;


  A:到XX医院(知名三甲医院)看,肯定放心的啊;


  随着一阵短暂的沉默,电梯到一楼了。


  故事结局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可能B回家后,召集家人开一个临时就医决策会议,决定就在家里饮食调理,哪里都没去;又或者,他真的去了那家XX医院(知名三甲医院)检查了。


17.jpg


  类似故事,其实在大部分的医院都在时刻发生着;


  如本例这家医院,其规模实力和区域影响力,应该算非常不错的,B的问题在他们医院应该完全可以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但最后他还是带着疑惑离开了医院;


  不只是社办医院存在着病人信任难的问题,具有相当实力的公办医院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不完全信任的问题;


  关于病人对医院的信任问题,值得每位管理者认真深入思考:


  (病人对医院的信任问题,不单是医院的问题)


  1、医生和患者对疾病的看法是不同的: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糖尿病大国,虽然多数糖尿病致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其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均已有很多成熟有效的方法;


  可能对于专科医生来说,这个富贵病不难对付,不需要多么复杂的高新诊疗技术,所以会把你当成一般病情的患者那般对待;


  但患者的看法则完全不一样,如果他一旦确诊为糖尿病,采取了对应治疗手段,那么他可能一辈子都离不开降糖药或胰岛素了;所以,患者会把这当作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看待;


  说到这里,我们便能理解:当医生建议B住院诊疗的时候,B却带着疑虑回去了。


  同样的,喊了这么多年的「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为啥大部分老百姓不买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家对「小病」的看法不同;


  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接待的门诊量300-500人次,绝大多数都是去开药或者办理医保转诊手续的,大部分人看小病还是往大医院跑;


  什么是小病?对于富裕人群来说,可能根本就没有小病这个说法;而对于贫困人群来说,只要不危及生命,都是小问题,买点药吃吃、扛扛就过去了。


18.jpg


  2、医生最终建议是影响患者选择的关键:


  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可见沟通能力对医生来说有多么重要。


  就本例来说,B是通过免费血糖检查的吸引而到医院就诊的,其自然会有一种「猫腻」心理,认为免费检查背后可能会有「猫腻」;


  (每个人在面对小便宜的时候,都会有这种「猫腻」心理;比如中奖,2块钱的彩票中大奖机率非常非常低,而免费抽奖不一样,可能人人都可以中个一等奖,因为背后有猫腻)


  既然B心理可能存在「猫腻」心理,那么当医生在给B治疗建议的时候,应该多给其几个选择,比如让他第二天到医院门诊抽血复查,或者建议其调整几天饮食后再来复查,而不是直接「一步到位」——住院检查治疗;


  如果你只给他一个住院建议,他就只能选择住院或者不住院;但是,住院这事,对于老百姓来说,不是小事情,他选择去外院复查,也是能够理解的;


  (在传统观念里,只有得了重大疾病才需要去住院)


  所以说,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有出色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外,还需要具备高超的沟通能力;在给患者最后建议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感受。


19.jpg


  3、看病VS看医生:


  汉渝君在比较国内外患者就医观念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国内患者到医院就医,通俗常规的表达是「看病」;


  (问:你去哪里啊?答:我去医院看病。)


  欧美国家患者到医院就医,通俗常规的表达是「see the doctor」(看医生);


  (Well, I caught a cold yesterday. I must see the doctor.)


  (恩,我昨天感冒了,我得去看医生)


  从两种不同的就医表达,多少可以看出国内外患者在就医观念、对待医生信任度等方面的区别。


20.jpg


  4、「症」与「病」:


  本则案例中的A和C,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很多,且大都「热心肠」,往往影响着患者的就医选择;


  殊不知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一般人通过日常的读书看报,最多能懂的是「症」而非「病」,而患者最终需要解决的是「病」的问题;


  经常听到很多门诊的医生说,最「怕」给两种病人看病:一种是一坐下来就「指挥」医生开各种药物的,另一种就是「有备而来考医生」的病人(事先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过一点疾病知识);


  这种现象的背后,更多透射出的是缺乏对医生专业的尊重。


21.jpg


本文由(苏南清)转载自:网址http://mp.weixin.qq.com/s/P2ZyEeQj3PpaHlQ6VK285w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827阅读

华熙终究未能华为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04-24 17:35:24 文章来源:原创

730阅读

中医药文化为健保健康险做框架、“保险杠”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4 17:28:33 文章来源:原创

854阅读

推拿成年轻人新宠,民营医院如何抢占这“亿”波红利?

作者:梅曦 时间:2024-04-24 17:20:20 文章来源:转载

993阅读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之路道阻且长(五)

作者:苏芽 时间:2024-04-24 11:29:16 文章来源:转载

2041阅读

慢病管理的挑战并不是支付方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4-04-24 10:54:24 文章来源:原创

794阅读

短视频泛流量和精准流量到底选择哪个?

作者:袁昆 时间:2024-04-24 10:36:13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关注医院文化品牌建设管理,具有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做事勤劳刻苦有耐心,有很好的团队凝聚力。
宣传口号
机会不等人,把握好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