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社会办医2.0时代来临,民营医院、优秀医生将被大资本整合!

17年05月05日 阅读:15649 来源: 元辰转载

  安邦保险董事长吴小晖近日谈到,未来30年的战略重点是养老和医疗,社会办医已进入2.0时代。


  当新医改推动社会办医近10年后,整个市场的形势和方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一阶段的社会办医很可能呈现出不同于此前10年的特点。而这个特点的核心在于,如何激活市场存量资源。


  如果说凤凰医疗登陆资本市场验证了供应链模式的话,那么弘和仁爱上市的案例则充分表明,激活市场存量资源所产生的效率其实更高。


  社会办医1.0:准入门槛降低,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大增


  有关社会办医1.0,我们先看几个数字。2005年,公立医院数量15483家,民营医院3220家;10年后的2016年,公立医院数量12871家,民营医院15470家。民营医院在过去10年,以平均每年超过1000家的速度高速增长,也算是“民营医疗牛市”。


  2005年的民营医院不仅烂,而且数量少。如果分成“质”和“量”两个维度的话,那么从2005年-2015年这10年间,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主要解决的是“量”的问题。换成政策视角,其实就是市场准入的问题。


  那些年,关于社会办医主要就是集中在准入的问题上,玻璃门、弹簧门是学者、舆论、行业反复提及的概念。


  尽管这些问题直到今天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10年450%的增长服务仍旧表明,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了。


  可是,2005年只有公立医院数量五分之一的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占总量的4.8%;而2015年数量超过公立医院的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只占总量的12.0%。民营医院的服务能力相比10年前不升反降。


  当然,像保险企业、房地产企业、上市公司等大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兴建更多的高端医疗机构,仍应持欢迎态度。但如果社会办医下一个阶段仍像前十年一样疯狂兴建,能够解决民营医院服务能力不升反降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反而有可能伤害社会办医的积极性。从数据上看,这个问题已经或多或少出现了。


  社会办医2.0:并购重组现有民营医院,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


  北京市曾经对2012年以来全市的社会办医状况做过一个梳理。有一个数据特别值得重视,就是民营医院的年增速从2013年的10.32%下降到2015年的5.62%。也许是资本变得理智了,但让资本理智的原因是——就算医院建得再漂亮也没人来。这里的“人”,一是指医生,二是指病人。


  那么社会办医2.0阶段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资本对于新建民营医疗机构的热情逐渐下降。在这个背景下,未来会怎样?


  从公立医院的角度,政府的态度基本是严控。数量上,无论是北京还是全国,公立医院的数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床位上,北京地区公立医院的床位数以每年2.74%的速度增长,4年增加了近6500张床位。


  你可以说这是政府偏袒公立医院的后果,但问题是,当患者不信任民营医院但就医需求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公立医院不增加接诊能力,患者去哪儿?这其实正是社会办医2.0阶段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北京,民营医院以占总量61.63%的机构数、20.88%的床位数、17.09%的人员数,仅服务不到10%的患者,很明显,民营医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现在民营医院哪怕能服务到30%的患者,也将大大降低公立医院的压力。而且从周期上,激活存量也比新建增量要短很多。这么简单的算术题,政府当然会算。刚刚公布的北京新版社会办医十八条当中,除了继续降低准入门槛外,正在激活存量资源上下了不少功夫。所谓激活,就是增强其服务能力。


  比如第五条资源共享,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甚至成为牵头医院;第七条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持公立医院以特许经营方式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第十二条,支持公立医疗机构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培训人才。


  政府已经拿出了态度,那么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应该如何对待社会办医2.0阶段?目前已经看到两种趋势:


  一个是弘和仁爱模式,即通过对现有优质民营医疗机构的并购重组,在此基础上形成医疗运营管理能力,以实现大规模复制和连锁经营。而弘和仁爱的核心资源,就是上海最大的民营医院杨思医院。


  换一个角度,目前市场上正存在着大量经营不善的民营医院。以好的民营医院为基础并购重组其他民营医疗,再借助PPP模式与公立医院合作。这也许是未来民营医院整合的一个出路。内参君看到,各路手握重金的资本正大肆收购,而未来几年,大量民营医院将被大资本并购重组。不过,并购之后的资源整合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才是重头戏。


  另一个是“医生+医疗机构”并举的投资模式。以前,资本投资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医院盖起来再说。结果,往往是盖起来后没有好医生、也没病人。或者是资本投钱给医生集团,让医生集团自己去解决经营落地的问题。但最近的两个事件,反应了资本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先是新风天域投资博德嘉联医生集团10亿人民币,但这10亿人民币有一个重要用途是建一所国际水平的三级医院;再一个是近期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创业,诊所、医生集团同步落地。可以看到,资本正在从投医院、投医生转向投“医生+机构”。


  未来之路:解放医生的生产力,资本透过医生投医疗机构


  详细说一下“医生+医疗机构”的投资模式,或者说是透过医生投医疗机构的模式。优秀的、有个人品牌的、不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能很好生存的优秀医生,将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的稀缺标的。


  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政府给予医生执业的自由度正在逐步放大。


  先是国家卫计委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当中,删掉了“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内容。随后又在《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中,确定了“一次注册、区域有效”的原则。


  国家卫计委刚刚发布了有关医师电子化注册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多点执业、乃至自由执业提供便利条件。


  实际上,北京市的新十八条政策有多处是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甚至自由执业的内容。


  比如第六条,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等机制。鼓励在职医师、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


  比如第九条,配合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鼓励诚信良好的大医院医保医师到基层开办私人诊所或设立私人诊室。


  比如第十三条,支持“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试点常见病、慢性病电子处方流转,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


  可以想见,如果有更多医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在公立医疗机构之外安全有效地向患者提供服务,那么也就意味着,透过医生投资医疗机构的模式具有更大的可行性。


  (本文综合健康智汇报道)

本文由(元辰)转载自:网址http://mp.weixin.qq.com/s/aQTWYnRMC9JsTsi-3BRE4A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626阅读

警惕自己,不要成了医美神坛上的祭品!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4-04-20 15:57:33 文章来源:原创

568阅读

部分地区将推出惠民保医院,从一星级到五星级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0 15:55:50 文章来源:原创

384阅读

假如有一天,不要瞧不起小医院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0 15:55:06 文章来源:原创

557阅读

六统一OR七统一或是一把双刃剑

作者:徐毓才 时间:2024-04-20 15:51:05 文章来源:原创

951阅读

医院康复转型引领全科崛起: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19 15:30:00 文章来源:原创

972阅读

2024年还能做百度SEO吗?是否要坚持还是转行?

作者:曾庆平 时间:2024-04-19 15:24: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毕业于大连某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现任某民营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某大学兼职副教授。曾担任某大型医院总监,对医院管理与运营方面颇有研究,经验丰富。
宣传口号
成功是属于最先行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