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管理

真的想解决问题吗?核心“三问”告诉你答案!

17年08月18日 阅读:14299 来源: 李太鹏原创

  A:你是不是真得想改变?”


  B:那当然了,我向你请教就是想改变!


  这样的对话场景,经常出现在我跟很多医院管理者的对话之中,而且是在正式进入交流之前。


  很多人是不适应的:你这不是对我的怀疑吗?你这样的质疑伤害到我了?


  其实这样一种交流背后,是让每一次沟通的更加具有价值的一种做法。


  为什么呢?其实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种交流时,交流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再来延展一下:


  鹏哥,你的这个建议,我们以前也使用过,效果不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鹏哥,你的建议太好了,我们以前也应用过,可是效果不好,你帮着看看问题出现在哪里?


  快速开动思维,体验一下这两种应对方式,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提问者状态有什么不同?两种不同的体验将直接给交流的效果带来不同的影响。


  用这样一个体验,我们来看一下:面对问题时,你真的想解决问题了吗?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在这里阐述清楚,前面所有的认知、分析、解决等方法与方法论,都无法帮我带来良好的后果。


  Part 1:关注外在行为,可能透露些什么


  “我肯定是想解决问题啊!你这种质疑让我很舒服!”


  当面对这样的标题或谈话时,我们总会感觉到有些不舒服。不想受质疑,但却取得了受到质疑的结果,事与愿违,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非常普遍。


  ●面对员工因为心情没有处理好,导致对患者说话态度不好:


  我们强调过很多次,不能把不好的心情带到工作中来,你怎么那么不把规章制度当回事啊,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面对男朋友几次没有在5分钟内回复自己的微信:


  你都不爱我了,不像以前那时我的微信都是秒回的,把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现在半天都不回复,你真的那么忙吗?


  好吧,当我们今天再从第三视角,看这两种情况时,可能都会觉得有些可笑。


  尽管我们并不提倡这样的沟通和认知方式,但这样的现象总在存在于我们周围,而且比例并不算低。


  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内心层面的决心、重要性认知等,他人无法直接感知,只有通过显化的外在行为来推断与确认的。


  如:你爱我,这是你内心认知,如何来判断?只能通过“回复微信”这个行为来判断与推理,这种推理由于他人判断分析能力的高低,得出的结论就一样了。


  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行为,需要这样的类比思考:是不是有哪些行为,其实是表明了当事人并没有真正想解决这个问题。


  凭什么来判定“我并没有想真正解决问题”呢?


  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外在“行为”,可能有些不准确,但依然非常具有参考的价值。


  AB式解决问题


  员工做错了,批评或处罚一下,以示惩戒,中规中矩,这就是AB面式解决问题,哪里出了问题,直接翻过来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了。


  这种缺乏具体问题问题具体分析,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管理】核心要义的做法,仅就问题解决问题,将给后续发展与管理带来更多新的问题。


  如:员工虽交罚款,但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从而消极怠工,传播负责能量,将不满转嫁给服务对象。


  这是典型的“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模式,并没有“想真正解决问题”。


  只求解决的方案


  “哎呀,你分析的那些我都知道!简单一点,你直接说具体的解决方案好吗?”


  这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常常遇见的现象。


  这种现象,似乎对于问题的来龙去脉,都已经了然于胸,但“所有的没有解决方案,都是因为对问题还没有全面深入的认知”,也就是说,没有方案产生就是因为分析不够深入细致。


  这种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将在后续的执行中无法处理新产生的问题。


  错把偶然当必然


  过去我没有使用那些什么方法和工具,一直相信自己的直觉、经验。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于复杂的分析与探讨,特别的排斥,对于变化没有太多感知。


  环境在变加在迭代加速中,如果对于环境的变化感知力较弱,就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就如:民营医院整个行业所面的痛苦的转型期一样的,就是源于医院把过去偶然带来成功的方法,来定义新环境里所面对的问题。


  Part 2:想真正解决问题的“三问”


  无论你心中有如何的想法,但行为是上面的三种或之一,就暗示着其实“并没有想真正解决问题”,或许可以找一个解释的理由:


  我不会解决问题,这个背后也是“并没有想真正解决问题”的逻辑。


  如果想,就去深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呗!


  是否想真正解决问题,这需要成为每个人、管理者每每面对问题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复向自己探寻的问题。


  可能要经过多次问自己,才能有效避免带来“其实并没有想真正解决问题”的结果。


  直接问是否想真正解决问题太过笼统,不利于执行。


  在这里,我们把它分为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具备可执行力。想真正解决问题的三个核心问题:


  1、我找到真正问题了吗?


  2、我刻意使用一些解决问题的工具了吗?


  3、我要刻意形成哪些解决问题的习惯?


  依次来看一下三个核心问题:


  一问:我找到真正的问题了吗?


  这是一个基本的自我提问,也需要反复的练习提升,如何具体去寻找真正的问题,可以参考前面相关的进阶内容。


  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呢?给予几个简易的方法:


  A、有没有分析到管理层面,问题管理的要义就是优化管理、提升管理,所以分析问题要找到在这个层面上的问题;


  B、有没有分析到不能再进行分解,然后反向的第二个层次就真正问题了,如:最终分析到人性都喜欢简单,反向的第二个问题,可能就是如何把指令或标准在简单的活动中得到提升的问题;


  C、是不是分解后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问题一经分解,会产生很多细支问题,是否在其中找到了最重要问题。


  找到真正的问题,就是成功解决问题的50%。


  二问:有没有刻意解决问题的工具?


  为什么一定强调要使用解决问题的工具?每一种工具都是经过很多人使用并验证有效的工具,更加系统和直观。


  经常使用这样的配套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系统、结构化的思维模式,能轻松提升发现你、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从知到这些工具,到熟练使用这些工具,为自己创造更多价值,需要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


  具体的工具如:检查表、柏拉图、层别法、鱼骨图、流程图、树形图等等,都可以尝试使用一段时间,以方便熟练使用。


  三问:要刻意形成哪些习惯?


  从过去无系统、无方法论的解决模式走出来,就需要通过一些刻意的行为训练,来形成一种新的习惯。


  这种刻意的习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形成一个新习惯后,再培养一个。


  如:每次面对问题时,进行上面的三个提问;


  如:是每次面对问题时,都尝试使用某一种工具;


  如:每次面对问题时,都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等。


  “是不是想真正解决问题”,不仅仅是内心的态度或追求,更需要在行为上有所体验,这样才能逐步培养“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610阅读

沟通升级!医院管理者的6大高效策略

作者:苏南清 时间:2024-04-19 17:38:59 文章来源:转载

699阅读

医院为什么要做好战略管理和品牌建设?

作者:于斐 时间:2024-04-19 17:28:25 文章来源:原创

647阅读

罚款6万敲响警钟!民营医院如何避免收费违规问题?

作者:苏芽 时间:2024-04-19 16:50:20 文章来源:转载

720阅读

DRG制度下,医院如何提高病案入组率?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4-04-19 15:20:18 文章来源:转载

740阅读

被提拔为医院管理层,不要怂,干就对了!

作者:王杨 时间:2024-04-19 11:11:26 文章来源:转载

911阅读

回归医疗本质的核心:温度医疗

作者:元辰 时间:2024-04-18 17:33:48 文章来源:转载

简介
医疗行业自由策划人、培训讲师、医院经营实战派,在医疗策划经营行业有广泛知名度,被誉为“医疗行业的思考者”,历经十余年行业经验,成绩显著,从基层到院长、执总。专注于医院中层管理与执行力提升的研究与总结,对医院中层能力建设提出“启、拉、推、围”四维自主提升培训理论,弥补现行医院中层能力提升“单一培训,成长乏力”的不足,帮助医院打造无短板型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