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服务

经验之谈:医患沟通,不是简单的说话(上)

17年09月25日 阅读:8567 来源: 秦王转载

  编者按


  如何有效与人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很多人急于求解的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尹梅教授从沟通的三个层次、学会聆听、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等方面,生动阐述了沟通的艺术技巧,解析了沟通对人际交往和医患关系带来的影响。


  沟通是简单的说话吗?不是。沟通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一个人把他的想法告诉对方的过程,这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过程。沟通讲究技巧、水平和能力。沟通的境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沟而不通、沟而能通、不沟而通,后者自然是沟通的最高境界了。


  沟通的密码可以用11个字概括:把握人心、掌握人性、同理心。我们经常说:人心所想,人性需求。假如能时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善于把握沟通的主动性和技巧,再配合诚恳的态度和精当的诉求,相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好医生在第一次和病人接触时,就会带给病人一种感觉——“我的痛苦减轻了,我对治愈疾病有信心了”


  年轻的实习医生少不了在临床上和病人接触、交流,但很多病人都不愿意让他们查体。我教过的一个神经内科硕士生到病房后,要给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检查身体,他俯下身子温和地对老人说:“大爷,我是这家医院的研究生,今天由我给您查体,这项工作我已经实习了一段时间了,请您相信我、配合我,您愿意吗?”老人慈爱地点点头,说道:“查吧,孩子。”这里,有比谈话技巧更重要的一个东西,那就是态度。当一个人想做成某件事的时候,他会想方法;若他不想做一件事,他就会找借口。这名学生态度诚恳,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说清楚了自己的目的和请求,这时病人一般是不好意思拒绝的。


  巴金老人说过一句话:“我要想得到别人的心,我先捧出自己的心。”真诚是最容易感动人的,小的善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我去医院调研时遇到这样一幕:一个年轻的小护士发现有位住院的老先生嘴唇脱皮很厉害,就从家里拿了点香油,蘸着棉签给老人一点一点地润湿。护士的举动就把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好的医生在和病人第一次接触时,就能建立起非常重要的心理治疗关系。在第一次接触时,病人若能感受到医生的尊重、温暖、倾听,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宽慰。医患之间讲究一个“信”字,这一个“信”就是让病人相信医生说的话。病人第一次和医生对话时,他恐怕无从知道医生的技术水平有多么优良,但是他能够在瞬间感受到医生的服务态度,感受到医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所以我们说,好医生在第一次和病人接触时,就会带给病人一种感觉——“我的痛苦减轻了,我对治愈疾病有信心了”。现在,临床上特别重视首诊效应,这也对医生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好的医生应该懂一点心理学,应该了解病人的状态,更应了解他们的心思。


16.jpg

好的医生应该懂一点心理学,应该了解病人的状态,更应了解他们的心思。叶 原摄


  医患双方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如果二者不能和谐、融洽地理解和沟通,而是相互对立,那将是非常可怕的现象


  大家知道,医患关系是非常特殊的人际关系,它的特殊是因为医生职业的专业性。医患双方的需求不同,医生寻求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而病人渴望的是尊重、关心和爱。但医患双方有一个汇聚点,就是医生在帮助病人治愈疾病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医患双方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他们需要面对的共同敌人就是疾病。如果二者不能和谐、融洽地理解和沟通,那将是非常可怕的现象。从行业的角度看,医生在作出任何诊疗选择的同时,必须对病人的生存状况和尊严、心理给予更多的思考与关注。这就要求医生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精神,并通过良好的沟通化解一切潜在的矛盾和纠纷。


  和疾病打交道需要科学技术,和人打交道需要人文智慧和职业操守。从医生一方而言,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有三点,即医德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状态,而核心因素是技术水平。因为病人来医院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治疗疾病,如果医生把他的病治愈了,那么对病人来说就是最大的满足,这时医患关系就容易和谐。在很多医患纠纷案例中,病人都在抱怨医生非但没有治好病,而且态度还不好。由此不难看出,如果医生治好了病,那么病人对医生态度的要求就可能相对低一点;但是病没治好,态度还欠佳,就有可能引发病人的不满。作为医生,如果你没有好的技术,你起码要有好的态度。我们经常说“能力不足态度补”,就是这个意思。


  医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了他对病人的态度。有的医生认为,病人不懂医学,有些内容解释不明白,病人听医生的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医患关系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叫主动-被动型,即医生告诉病人该干什么,病人被动地去服从。这种模式不能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仅适用于一些主观意识不清晰或者自我支配能力较差的病人,例如婴幼儿、精神病病人、休克病人。第二种模式叫指导合作型,即医生指导病人怎么做,病人会配合完成。这种模式在急诊病人中经常使用。第三种模式叫共同参与型,就是医生和病人相互配合,这是我们倡导并追求的。在这种模式里,可以看到病人明显变得更加主动。但现实中,目前这种模式还只见于两类病人:一类是长期的慢性病病人;另一类就是病人本身是一个医务工作者,他可以和他的医生去探讨。在倡导这种模式的过程中,医生的心理状态格外重要,他要清楚怎样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病人,让病人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宰者。


  医生对病人的管理是短暂的,而病人对自己健康的管理却是终生的。目前很多医院都在积极尝试“主动还权给患者,共担医疗风险”,目的就是把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做到最大化。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让病人明确怎么做对他最有利,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有效的交流是为了更好地治愈疾病。交流的内容可以涉及医疗知识、医学教育,也可以扩展到人文关怀,包括对病人的心理安慰、劝导、鼓励。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掌握了我所掌握的所有信息,你会完全同意我的观点。”这句话用在知情同意里也是完全可行的。很多医生也有这样的理解:“病人不了解病情,不清楚疾病发展的过程,所以他不同意我作出的决定。”如果我们能把相关治疗信息明白地告诉病人,让他掌握的信息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就会赞同我们的观点,会积极地去配合。


  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医生和患者接触多了以后,他就会知道什么样的沟通最有效


  对医患沟通技能方面的要求,实际上是围绕着医学知识、宽容、阅历、语言、礼仪、人文这六点展开的。


  医学知识是最基本的保证,很多医生会用最简单的图让病人知道这个手术要怎么做,要完成到哪一步。这些都必须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做基础。


  医生在注重沟通和施与的同时,还要懂得得理饶人,这在人际交往中尤为珍贵。当你有理时还能宽待、包容别人,这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医生,更要学会善待病人,宽容病人。我曾经陪一位要好的同事去看病,他是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手术和放化疗,病情逐渐加重,西医已经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他就找到一位小有名气的中医。我先给大家还原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


  “大夫,像我这样的病,你以前治好过吗?”


  “有治好的呀,关键是你得配合,你配合了,治愈的可能性就大。”


  “配合没问题,关键你得有本事,要是你的技术不行,我再配合你也不行。”


  “你说得很对,我一定好好把我的技术用在你的病上,减轻你的痛苦。”


  “大夫,你有几成把握?”


  “我当然不能说有几成把握,但是我会尽力,你要是实在信不过我,你可以找别人。”


  “我要是能找到别人,干吗到这里找你?”


  在旁边听着他们的对话,我都觉得脸上挂不住,心想我同事说话怎么能这么冲呢?后来我私下给那位医生打电话,跟他解释道歉。那位医生却说:“没关系,他是恶性肿瘤患者,我理解他求生的欲望。人家都已经病成那样了,我还有啥理好挑的。”遇到这样的人和事,需要医生胸怀博大。


  阅历会让医生知道跟不同的病人怎样去交流。我们常说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医生和患者接触多了以后,他就会知道对什么样的病人用什么样的沟通方法最有效。在与病人的交流中,礼仪也十分重要。一个细微的动作,包括你的服饰、你的手势都可以传递礼仪,其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尊重。而人文技能、人文关怀也会通过医患沟通慢慢渗入其中,会给病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坚信这个医生是真心地关注他。


  医患之间的沟通是有技巧的。医生要学会认真地听病人说,聆听很重要。除了会听以外,医生还要会问,注意问的角度和方法。巧问加聆听才是沟通最有效的方法。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放式提问,例如医生问病人“今天感觉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病人会觉得说起来很畅快,他想说的话都可以说。但不足的是病人表述的时候容易说很多,停不下来。一种是限制式提问,它可以快速地收集信息,但问题的答案常常就在是和否之间,病人觉得想说的话没有说完,表达起来不畅快。在临床上,我们要把限制性提问和开放性提问结合起来使用,单独采用任何一种方式都不够完美。


17.jpg

病人若能感受到医生的尊重、温暖、倾听,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宽慰。医患之间讲究一个“信”字,这个“信”就是让病人相信医生说的话。陈焕联摄


  (未完待续)


  (衣晓峰整理)

本文由(秦王)转载自:网址http://mp.weixin.qq.com/s/qogmhK0QVGc2DpJSjFwjCA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750阅读

满意度调查如何避免形式化: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的实践探索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3-28 17:30:25 文章来源:原创

1156阅读

从断断续续到持续跟进:出院患者随访与转介绍新路径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3-26 10:56:25 文章来源:原创

1770阅读

民营医院如何创造患者感动?

作者:朱发祥 时间:2024-03-21 14:01:27 文章来源:首发

1797阅读

深化医患互动新模式探索,强化自然来诊患者粘性策略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3-20 09:56:48 文章来源:原创

1942阅读

优化医院服务流程,强化自然来诊患者体验新举措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3-19 11:47:06 文章来源:原创

2046阅读

在阉割的世界,建议多从人性和竞争的角度读中医史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03-17 21:18:39 文章来源:原创

秦王
简介
毕业于浙江某大学中文系,曾从事医疗行业文案策划10年,热爱民营医疗行业。现任某大型医疗集团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集团内文字相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