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把药企黑死,倒霉的可能还是患者

18年07月23日 阅读:8322 来源: 刘谦原创

  导读


  近日,随着高层对药品降价保供的批复,抗癌药新药可及性又迎来利好。但与此同时,一些医生群体也在发声,反对将靶向药纳入医保,认为会挤占医保、造成新的控费压力。事实上,对原研药的覆盖和保护与医疗控费本不该是舍一选一的零和博弈。


  药神上映半个月,药企被骂了两周多。昨天上午又一梭子弹射过来,“开枪的”是网红医生-烧伤超人阿宝,子弹是一篇叫《格列卫进医保,那些鸡贼的跨国药企》的文章。


  阿宝出名的不是医术,但他会写文章,敢抓社会热点,擅长制造冲突。很快就有了上百万的粉丝,每篇文章都有几百人打赏,是医疗界当之无愧的网红一哥。


  阿宝爱写文章,从医闹到养狗到中医诊脉,啥都参和。虽然他的初衷可能是揭露社会不公,但是昨天文章专业问题实在错误太多。很多人以为医生就会懂药,其实不然。医生可能了解自己本科室药品的使用,但是对医药行业模式认识并不深,阿宝这篇就是最好的例子。


6.jpg

阿宝的文章得到了诸多点赞


  医药行业的人见医生都气短三分,尤其不敢惹三甲医院的医生。阿宝这篇谬误这么多也没个药企的人站出来指正,那我这个不在药企的就勉为其难吧。看点赞推断这篇的阅读至少在120-150万,评论里显然都不是医生或医药界的。误导了这么多群众,坏了药企名声事小,最后吃亏的还是病人。


  为了方便对照阅读,我就在阿宝原文后加上评论。


  前不久,和一个朋友聊天,聊起了最近火爆的不行的现象级大片《我不是药神》。


  朋友说:我真佩服诺华这种外国大公司的气度,如果是一家中国企业被人拍成电影这样骂,还不早暴跳如雷去法院起诉诽谤了。


  我说:你这就不懂了吧。这部片子上映,大概最开心的就是这些国际药业巨头了。可以预期:一边是这部片子煽起的汹汹民意推动,一边是这些公司精明的操作,两者结合,部分昂贵的肿瘤治疗药物会得以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享受国家医保资金报销。


  评:阿宝从哪知道药业巨头看了电影很开心的?电影里把药企描绘成不顾患者疾苦,只顾自己赚钱,从而被患者扔臭鸡蛋的形象。这部片子要说煽动了民意不假,但这肯定不是药企推动的啊,人家药企躲还来不及呢?你看见电影上映之后,相关药企有公开说一个字吗?阿宝你说的药企精明的操作具体是啥?是你臆想的还是有凭据?


  国家今年本来就计划进行专利药国家谈判,这在去年已经搞过一次。药价平均下降38%,进口药下降43%。谈判有明确的规则,全国都在看着,药企也常常为降幅过大而纠结,岂是简单的“两者结合,操作一下”就能进医保的?


  朋友说:那不是很好吗?进了医保,老百姓不就不用花钱了吗?


  我说:这世上哪有不花钱的医疗,医保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医保本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医保的钱,最终不还是老百姓的钱?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医保资金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一些肿瘤靶向药物价格极其昂贵,动辄几万十几万,而其作用,则仅仅是能延长部分病人数月的生命。


  医保的盘子就这么大,这样昂贵且性价比极低的药物大量进入医保,必将大量占用其他物美价廉药物的空间。这对药物企业自然是好事,但对老百姓对纳税人,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评:关于较贵的肿瘤药要不要进医保确实有争议,因为中国医保的定位是保基本。但是肿瘤贵药进医保同样也有充足理由:很多药物只是提高生活质量,但肿瘤药是延长生命甚至给人第二次生命,例如格列卫对CML患者有效率达到94%,延长生存平均达18个月;再说肿瘤药延长几个月的生命是平均值,有部分患者可以延长数年的生命,通过基因检测还可以把这些优势人群给筛出来;再说像常用的降脂药他汀类药物做一级预防也就延长19天生存,做二级预防延长27天,但全世界他汀都是进医保的,每年销售几百亿美元。


  当然我也同意不是所有肿瘤贵药都要进医保,阿宝你知道有门技术叫药物经济学评估吗?评估某个药品该不该进医保不仅看价格,还有更精密全面的评估手段如成本-效用,成本-效益评估。这届药监局专业性和执行力远超过去,还有大量同行盯着,没有明确临床获益和效费比证据,靠公关可不顶用。


  关于肿瘤贵药进不进医保是很专业的讨论,阿宝把话题抛向普通群众来挑动民意,这点实在没办法认可。


  朋友睁大了眼睛:这些跨国药企竟然这么鸡贼?


  我说:比你想象的鸡贼的多。


  在《药神》的结尾,主角被释放出狱,警察告诉他:大家都不吃盗版药了,药物进医保了。


  主角说:那挺好。


  我当时看到这里,和很多观众一样,有种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开心。


  然而,当我后来了解了一下格列卫进医保的相关信息,这种开心和激动,却变成了一种无奈和酸楚。


  《药神》上映后,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一种声音认为:药品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承担巨大的风险,我们必须保护企业的专利权,保护企业的研发动力。


  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也详细探讨过。


  但另一方面: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绝不意味着可以任由企业凭借垄断地位肆意攫取过高的利润。要知道,这种超额利润的后面,是无数患者的斑斑血泪。


  有人说:格列卫的定价是市场行为,我们必须尊重市场。


  这话是错的。


  市场最怕什么?最怕垄断。垄断一旦形成,市场经济由竞争带来的活力就会被扼杀。


  而格列卫,恰恰是一个垄断性的药品。


  其疗效之佳堪比仙丹,患者要想活命就必须得吃。而格列卫在全球市场没有任何竞品,属于独一无二的垄断性药品。


  评:作为烧伤科医生不了解肿瘤药不是错,但你不懂还装懂就不对了。且不说格列卫专利2013年到期后国内已经有了四家仿制品,十年前国内就有格列卫的替代产品如舒尼替尼,达沙替尼等上市,格列卫虽然市场份额大,但要是说独一无二的垄断早就没有了。


7.jpg

格列卫真的“垄断”了吗?


  诺华垄断了格列卫,也就垄断了无数患者的生死存亡大权。


  面对垄断,政府必须予以干预,避免企业利为了攫取超额利润而滥用用垄断地位,阻止他们胡作非为损害民众利益和破坏社会公平。


  评:专利药在专利期卖价高的原因已经说过一万遍了,阿宝之前的文章也认可。现在张嘴对粉丝就忽悠“企业为了攫取超额利润,胡作非为损害民众利益”,不提专利药的自身属性。你说这不是倒打一耙,胡作非为是啥?


  当年,格列卫登陆中国市场,其定价超过了包括美国韩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除了富豪级别的患者外。中国绝大部分患者或者为了活命倾家荡产,或者放弃治疗无奈等死,或者铤而走险使用印度“假药”。


  电影中,那位患者哭着对警察说:我吃了三年的药,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


  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电影院里哭声一片。连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没有通过强有力的干预保障群众利益,坐视诺华以畸高的价格在中国销售格列卫。这是有关部门的严重失职。


  在药品专利到期之前,格列卫没有进入医保。或者说,诺华没有为格列卫进医保而做太多的努力。


  原因很简单:要进医保的话,他几乎肯定会被医保部门要求降价。


  在专利到期之前,格列卫进不进医保,患者都得吃。而不进医保,格列卫可以维持高到2.3万-2.5万的高价。所以,诺华并没有强烈的让格列卫进医保的意愿。


  评:这又是阿宝的“受害妄想症”,格列卫过去价格比韩国甚至美国高的原因是什么为啥阿宝不提?除了关税和17%的增值税还有流通环节和医院加价,同样100元出厂价的药在中国就要比国外贵30-40%。过去韩国台湾等地进口药价格比咱们低时因为人家一上市就有国家谈判,政府用销量换价格,有销量做保证药企自然可以薄利多销。再说中国从2003年就有了全国慈善赠药,买3赠9后实际价格比国外更低。


  阿宝凭啥认为诺华不想进医保,我能告诉你它曾经做梦都想吗?实际上在去年进全国医保之前它也曾艰难地叩开了江苏,浙江和新疆等几个省市的医保大门。而那时候还没医保国家谈判政策,医保目录里几乎没有单价3000元以上的药品。


  看一看格列卫进医保的时间你就会发现:格列卫进医保,是在专利到期,中国仿制药上市以后。


  2013年,格列卫专利到期后,中国几家知名药企快速推出了国产仿制药物,这些药物的临床实验均显示:疗效与格列卫相当,副作用并未明显差异。


  专利的到期和仿制药的上市,使得诺华公司格列卫的市场垄断地位遭到极大威胁。要知道:国产仿制药的价格只有格列卫的几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左右的水平。


  评: 阿宝写文章前就不能上网搜一下吗?格列卫国产仿制品的价格2017年降价前卖1259元一盒,每月用三盒,每年就要花4.5万。格列卫赠药后实际治疗费用7万元左右,阿宝是怎么算出来“国产仿制药的价格只有格列卫的几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左右的水平”的?


  按照正常逻辑,诺华公司似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给格列卫大幅度降价,降到接近中国仿制药的水平。要么就只能坐视中国企业瓜分掉他的市场份额。


  然而,诺华公司以极其高明的运作,完美的解决了这个危机,使自己得以在继续保持高价的同时,保持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


  解决方案就是:让中国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为他们的高价买单。


  简单的说就是:进医保。


  格列卫以降价为代价进了医保,进入医保后的售价是每瓶一万多。


  而同时进入医保的国产仿制格列卫,进入医保后售价则只有一千左右。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全球独此一家的神奇现象:不同厂家生产的成分一模一样的同种药物,同时出现在政府医保目录,同时出现在招标部门招标采购清单,同时出现在同一家医院药房,同时由同样的医生处方给同一种疾病的患者,政府同时给两者按照同样比例报销------而其价格,相差达十倍!!!!!


  评:普通群众可能不知道同一个药品通用名,仿制和原研的质量并不一样,要不国家也不会下那么大力气搞一致性评价。当然不一样的质量价格可以差多大每人有每人的观点,这个问题解决要等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全部结束(其实一致性评价也只能说明仿制药跟原研体外等效),而不是向普通老百姓选择性地宣传鼓动。


  同一种药物,一种进口一种国产,价格相差10倍,政府都给报销,你愿意买哪一个?


  当然是正版诺华格列卫!


  结果,凭借政府医保资金买单,诺华公司的格列卫继续保持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牢牢占据中国市场80%。


  成分一模一样的药物,国产的一千一瓶国家报销,进口的一万一瓶国家也报销。


  评:这也是医保支付里有争议的专业问题,国家很快就要推出医保支付标准,相信以后类似争议会减少。


  国家报销的意思,就是中国纳税人买单。


  然而我们医保部门同时又天天嚷嚷医保资金紧张,给医院和医生下达各种控费指标逼迫医院和医生控费--


  神奇不神奇?意外不意外?开心不开心?


  这种神奇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实行的举世无双全球独此一家的“原研药保护”制度。


  很多人说中国对版权保护不够。在别的方面不敢说,在药品方面,我们对这些跨国企业保护的不仅足够,甚至有些过度。


  这个原研药保护,其实就是为国际药企巨头量身定做的。别的国家,研发出药物的企业只享有专利保护。而在中国,在专利到期之后,还享有一个原研药保护。


  原研药保护的意思是:只要这个药物是你研发出来的,那么,即使专利到期,你也可以享受与仿制药不同的优先待遇。这种待遇之一就是:原药药物企业在药品采购竞标时,不与仿制药一起竞标,而是给其单列。


  评:这不是什么原研药保护,还是之前说到的原研和仿制药的质量差异,目前招采购给部分原研药单独分层也符合招标“优质优价”的原则,当然国产药企也会觉得委屈。这依然一个专业话题,几句话说不清,但绝对不是什么为国际药企巨头量身定做的,国内药企仿制药达到欧盟和美国市场标准的照样享受。


  格列卫专利到期了,但格列卫依然享有原研药保护。在招标采购的时候,它不需要与国产仿制药一起竞争。它被单独列到“原研药”一组里面,而在这一组中,他没有竞争对手。它可以合理合法的以十倍于国产仿制药的价格进入医院,继续为诺华公司带来巨额的利润。


  原研药保护制度相当于什么呢?


  相当于泰森和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同台竞技,而我们努力去制定有利于泰森的比赛规则。


  看到这里,我知道你一定非常疑惑:这都是为什么呢?


  我不知道。


  评:阿宝确实不懂医药啊,难道鼓励向质量差的标准看起,鼓励生产神药和低水平仿制药才是公平的比赛规则?


  2015年10月31日,由国家卫计委药政司指导召开了药品集中采购专题研讨会,参加人员是各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领导,卫计委药政司、体改司领导出席会议并做报告。


  引人注目的是:会议赞助是制药跨国巨头三诺,即赛诺菲、诺华,诺和诺德。会议还特别安排了德国一专家介绍了药品价格所谓谈判经验。


  业内人士已经习以为常,他们不会惊讶,卫计委的会议怎么会让跨国公司赞助并让他们安排某些会议内容,挑选一些观点介绍给政府官员洗脑。


  评:跨国药企确实经常支持临床和医药行业专业会议,不夸张说中国临床水平和药品监管水平提高离不开这些企业的支持。要说企业没有一点私心当然不至于,但药监局审评员同样不会这么容易这么幼稚就被忽悠了,听听德国经验也不等于照搬德国,再说人家的医疗可及性确实比咱好啊。


  本文首发于财新健康点 caixin-life;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227阅读

胰岛素集采续约:看门诊统筹药店价差、化药集采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5 10:39:29 文章来源:原创

295阅读

即将投入运行大型三级医院!知名民营品牌加速向综合医疗“转型” !

作者:祁冉 时间:2024-04-25 10:25:13 文章来源:转载

266阅读

DIP付费模式下,医保与医院如何精准分工?

作者:齐厄 时间:2024-04-25 10:07:08 文章来源:转载

920阅读

华熙终究未能华为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04-24 17:35:24 文章来源:原创

804阅读

中医药文化为健保健康险做框架、“保险杠”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4 17:28:33 文章来源:原创

942阅读

推拿成年轻人新宠,民营医院如何抢占这“亿”波红利?

作者:梅曦 时间:2024-04-24 17:20:20 文章来源:转载

简介
刘谦,移动医疗作家,从资深的医药营销专家转型进入移动医疗领域,关注移动医疗创业。《健康点》、《贝壳社》等众多知名医疗行业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