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朱恒鹏:改革创新关键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上)

18年08月29日 阅读:12867 来源: 朱恒鹏原创

  2018年8月23日,由亿欧公司主办的“医健新势力”GIIS 2018第三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峰会分为上下场,就民营医院、诊所、消费医疗、互联网医院、医生集团、健康管理等议题,携行业人士一同探讨新机遇下大健康行业的发展走向。


  出席本次峰会的嘉宾包括银川市卫计委主任马晓飞、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张群华、天亿集团联席总裁王琳、星创视界集团董事长兼CEO王智民、新氧创始人兼CEO金星、妙健康CEO孔飞、杏仁医生CEO马丁、拜博口腔CEO朱正宏、美维口腔创始合伙人兼CEO朱丽雅、名医主刀创始人兼CEO苏舒、唯医总裁郝婧、微脉创始人兼CEO裘加林、泰康在线健康险事业部副总经理龚巧、中电健康基金合伙人王晓岑、厚新健投管理合伙人汤珣、道彤投资合伙人黄宁、重山资本创始合伙人孙超、亿欧公司副总裁高昂、亿欧公司副总裁兼亿欧智库研究院院长由天宇等。


  会上,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发表了《摆正公私医疗的位置》主题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政策没用,趋势没用,但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很关键。


  2、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的绩效测评是越来越准确和科学的,越容易测量的产品越容易标准化,越容易标准化的产品越容易市场化。


  3、对于医疗来说,我们要很关注的是适应流动性、去单位化和个人声誉机制,这个是针对医生的。在互联网发展之前医生的培养严重依赖单位,个人声誉的建筑也严重依赖单位。但是互联网带来的结果是单位越来越不重要,好多医生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以下是演讲全文(有所删减):


  谢谢主持人的介绍,我就直接进入主题,今天的题目是摆正公私医疗的位置,我实际上十一点半才把这个PPT改完,后来看了一下参会嘉宾有一些针对性,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个主题。


  首先先介绍一下对政策的看法,因为我本人就是研究医改政策的。简单地讲一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体制对很多事情的影响很大,也是我们很难改变的。比如像文化传统,中国人是信中医的,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说我不信中医,我不是中医粉,但也不是中医黑。


  我只是想以这个作为一个例子说明,欧美国家没有中医似乎医疗也不是个缺憾。但是中国有中医我也不是说它不好,只是说中医这个文化传统对于中国人的医疗需求其实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看得出来,文化的影响是交织在一起的。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东西大家都不满意,比如说今年年初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最近前段时间的疫苗事件,很多人会很简单地回答原因,体制的问题。


  这个答案可以说是个万能答案,把所有的问题归到体制的时候,那么你就会发现这是个很正确的答案,而且显得你这个人认识很有深度。但事实上体制的问题和你我的文化传统和认知是在一起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疫苗的问题是不是体制的问题?是。那么它反应了体制的什么问题呢?它反应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第一个传统是中国人特别信任和依赖政府,我们一出事就让政府管,但其实我们大部分有些是政府管出来的。


  但是你不要说政府不好,官员不好,因为是你要求他管的,他也出来管了,但是他的水平和他的能力真的管不好。换成你管的比他还烂,或者一样烂。我们一直缺乏一种很深的对政府怀疑的精神,特别我们缺乏一种共识,能不让政府管的事情不要让政府管。这次疫苗要不是有些媒体及时地把武汉长生也拉出来,这次疫苗很容易变成什么,疫苗是国有企业生产的。山东疫苗事件出了以后,疫苗就是国有医疗机构采购,国有医疗机构注射。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上,第一特别依赖政府,政府既然被依赖就得干,但实际上它的能力干不好,越干越烂,越烂大家越要求政府管,然后就会更烂。我们摆脱不了这个传统,这就是我们的一个问题。这个话题太大,我不展开讲。


  政策的问题,我这儿特别强调一个事情,就是政策有没有作用。我作为一个政策研究者,原则上很简单,政策没有用。分开讲政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些不靠谱的政策在短期会产生扰动,把一个很顺畅的事情掰弯,给耽误了,这就是不好的政策作用。


  当然有人会问会不会有些政策不好,恶劣到一定程度,整个把方向给扭转了?本来欣欣向荣的一个局面,本来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局面,因为一项政策彻底把方向给扭转了,不会,政策没有这种结果。


  反而把方向扭转了的和我下面要讲的一样,不是政策的原因,是后面一个更大的因素,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体制。政策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一旦发生转向,这个转向肯定是主流群体的想法,没有主流群体的支持,再强势的人都扭转不了方向感。也就是说方向性的变化肯定是代表着人民群众,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我们不信任民营企业,不信任个人。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无商不奸,一旦出现方向性的扭转,那都是自找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红黄蓝出事的时候我们就担心,大家还记得今年还出现一个事吗?网上群起攻击联想,供给柳传志,联想不是有问题?有问题,柳传志是不是帮了柳青垄断?不清楚。联想是不是电脑质量不好?不知道。联想是不是美国卖的比中国的价格高?存在。特别担心打柳传志和联想为名下面就打民营企业。先整奸商再整民营企业再搞公私合营再有国有制,每一步都带有人民群众的呼声,背后方向逆转了就不是政府的原因,就是人民群众的声音了。一个错误的政策会短期的掰弯一个方向,不是扭转方向。


  还有一种情况有人会讲一个伟大的政策把方向掰对了,产生了伟大的效果,比如说现在很多人怀念邓小平,特别昨天。怀念朱熔基,他们当年很伟大的政策,其实也不是。一个发挥了很大作用的政策是他正好适应了我今天要强调的第二条,和趋势隔开。再伟大的领导既不能扭转方向,也不可能改变潮流。伟大体现在当时出现的政策和趋势吻合了,今天给大家讲的很大的问题是要判断趋势,政策短期会起作用,长期起作用的是趋势,判断趋势是对的,大家都承认这一点,趋势不好判断。


  我给大家讲三个方面的趋势,有容易判断的,有不容易判断的,但是是很关键的趋势。第一个就是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人口趋势的变化带来的趋势基本不容易扭转,除非出现重大的战争或者自然灾难导致人口数量或者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否则人口趋势几乎是不可扭转的。大家想一想咱们从现在放宽二胎、三胎,随便生,我们什么时候能解决老龄化问题?大家知道年轻人的数量决定了劳动力的数量,决定了消费。人口趋势是很难扭转又是极为稳定的,人口趋势是一个长期趋势。人口趋势的分析比较专业,但人口趋势相当稳定,恰恰是人口趋势代表着大趋势中最容易预判的方向。


  第二个趋势就是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个真是一方面是国家的技术和知识储备,但是在座的嘉宾在过去这十多年、二十多年,我们真的体会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重大变化。我经常讲这一点,为什么我说政策没用,趋势没用,技术进步很关键。


  咱们好多过去四十年的辉煌成就,或者在座的你我,我们这代人是在中国历史上,是在人的世界历史上很难得的一代,为什么难得?我们有四十年的时间看到了别人用三百年看到的变化。我是1969年生人,我的小时候吃饱是个目标,我考大学的时候不种地是个目标,从来没想过今天这么美好的生活。我高中的时候考大学的一个目标是,考上大学了老师不管了,能够自由自在的看《射雕英雄传》了,大家今天觉得这个要求太低了,当年就是这么想的。


  但在我们这四十年,我们都超预期了,有房有车,刚开始还能放开吃,现在身体不行了不能放开吃了。都没想到,我们三四十年看到如此高速的发展,中国这四十年的确,学别人的容易,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这四十年没折腾,好好的搞经济发展进步快。


  这里面改革的作用不大,政策的作用不大。比如说在座的有没有印象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北京装一台固定电话五千块钱的出装费,等三个月。当年的中国电信之牛你是难以想到的,我那个时候调研研究国企改革,中国电信的一个分支老总那个夸张,那个跋扈,那个生活消费之奢侈和糜烂。


  我们那时候调研沾了他们的光,整个感觉肚子太小,要不然一天八顿饭是没问题的。当时中国电信是这个程度,交五千块钱等三个月,朱槠基当时觉得中国电信价格太高了垄断不好,朱总理再建一个  中国电信阻断竞争。中国电信横到什么地步?直接和朱总理说中华大地上不允许出现两张网,你们很难想象一个副部级领导和总理这么说,不允许你干。你更想不到的是朱总理这么强势的总理不让建就不建了。


  朱总理很艰难的把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出来了,又扶持了中国联通,移动是技术进步不是改革。到2004年的时候,固话业务也一定的亏损,老中国电信已经破产,如果是民企就完了,它是央企是共和国长子不能让它破产。温家宝当总理了,温家宝的规划是中国移动已经很厉害,叫过来说你大哥不行了,养活不起自己了,你得养着,中国移动出了三千亿把中国铁通买下来送给大哥,你那套固话业务玩不了,送你一套移动玩玩。


  大家有没有发现,朱槠基就没有解决固定电话改革问题,已经不需要改革了,固定电话没了。然后温家宝和中国移动做完这个工作以后,不错,你养着大哥,咱们再商量第二个事。你这个长途漫游费太高了,人民群众意见很大,降一降。这就是移动通信改革,降漫游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温总理讲你刚让我出三千亿养大哥,你又让我降价怎么活,漫游费是不能降的。温总理怎么办呢?


  不降就不降,有什么办法呢,没什么办法。你觉得总理这么弱势,这个是我提醒大家研究政策的时候,千万别简单地去想,一个事情应该怎么办,怎么办好。应该怎么办的事情简单了,在座的好多都是为人父母,孩子应该干吗?好好学习,别打游戏,不要交坏朋友,如果大家都这么听话,父母就太好当了。你有没有发现你和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他都懂,但他就是不听。所以当总理和中国移动这么说的时候,当朱槠基和中国电信这么说的时候他也懂但他就是不听,那他们是不是坏人呢?他们不是坏人,你去了你也会这么做。大家要了解政府决策的话,我不建议你们看书,看书太累了,我建议你们两个电视剧。


  一个是英国人拍的《是首相》,你看看英国人是怎么把部长和首相玩的团团转的,另一个是日本的《官僚的夏天》,讲的是日本的官僚怎么把部长首相玩的团团转的。你会觉得很有意思,这两个电视剧看完之后都不是虚构的,真实的带点夸张的,现实真的是如此。因为我研究过去改革八年,研究医改十三个年头,接触这么多领导,我就知道处长和司长的作用很大。所以政策往往不是应该怎么做,处长、司长、部长挡不住知识进步,一个很横的中国移动,一个很横的中国联通,都没挡住马化腾的微信。马化腾的微信起来了,我就不再向你解释了。


  2017年两会克强总理在两会上很自豪地宣布,今年我们取消漫游费,你注意啊,不是降低漫游费,是取消漫游费。李总理讲完以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反应很平静,人民群众反应也很平静。我的一个学生问我老师啥叫漫游费?我说你不打长途啊?他说我打长途啊,我说你怎么打?微信语音啊。我说那个不用漫游费啊。我说我跟你讲,当年我们打手机是双向收费的,他说你别闹了朱老师不可能,打电话两边要钱怎么可能。我第一反应是我老了,他竟然不信有双向收费这个事。


  所以你会发现技术进步在商业模式创新,把好多改革改不了的事情,三个总理完不成的事情一个马化腾完成了。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个影响是最大的,但是当人口结构变化的时候,这个技术进步和商业创新在企业家脑子里,哪个能成功哪个不能成功说不准,真的很难预测。马云说我多厉害,其实当年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肯定说他是蒙对了。今年年初之前谁敢说远程会失败?会出现问题?这个影响很大但这个趋势不容易判断。


  第三个趋势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些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的消费模式会发生变化的,这个与品德无关。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和家长的教育是不能浪费粮食,所以我从小形成的特征就是桌子上有多少饭全吃光。饭量不取决于肚量,取决于桌子上有多少饭。不浪费任何一粒米。


  慢慢的我的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坏处,我体重最高的时候100公斤,后来我的同事说你的生活方式不对,桌子上有几个菜你都吃光,我说不能浪费啊,他说你吃了高血压再去锻炼不叫浪费吗?人岁数大了得坚持学习,老了认为自己是专家是错的,下面我还讲一定要向年轻人学习。我反思的结果现在勇敢地剩饭了,我勇敢地跟我父亲讲你看着我我也不吃,原先父母给你做多少饭全部吃光,长母赐不能辞,我父亲说你变质了,你腐败了,老端端的饭倒掉,我说不倒掉怎么办呢,不是我吃掉就是你吃掉,而且剩三天你都吃,我再回来给你看病。


  我讲这个大家听着挺可乐,但是你会注意消费结构的变化。讲早医疗上就很明显,八九年代之前我们对医疗的需求是什么?有病可医,有药可吃。所以在八十年代之前,医院接生母子平安就能她到金旗,所以现在好多老大夫怀念当年,他总是说你看我今天的技术和当天也一样,也母子平安了,怎么连个谢谢都没有,还骂我。


  (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287阅读

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生育津贴,各地亟待完善政策协调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3 11:37:07 文章来源:原创

291阅读

着力“医疗养老”,管理8家医院的医疗集团,拟香港上市!

作者:秦王 时间:2024-04-23 10:39:03 文章来源:转载

1130阅读

港人“薅羊毛”深圳医保:对现状、困难、机会,提建设性解决意见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2 17:33:32 文章来源:原创

959阅读

四个共同中最根本的是利益共同

作者:徐毓才 时间:2024-04-22 17:23:15 文章来源:原创

1011阅读

长期医疗险有没有悖论?列举现实劣势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2 10:30:10 文章来源:原创

1019阅读

疾控中心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举足轻重

作者:徐毓才 时间:2024-04-22 10:18:16 文章来源:原创

朱恒鹏
简介
朱恒鹏,男,1969年9月生,山东莱芜人。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