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深度 | 医生集团的真问题和假问题

18年11月22日 阅读:6924 来源: 曾思远转载

  作者:看病通


  来源:“看病宝典”微信公众号(ID:kanbingtong)


  自2016年3月8日深圳注册第一家带有医生集团字样的医疗有限公司起,医生集团就自带光环、备受关注。短短两年半,医生集团爆发性地注册了上千家,一时间风光无限,随之而来也争议不断。在掌柜看来,围绕医生集团的诸多话题,既有真问题,也有假问题。


  在谈问题真假前,不得不先探究下,究竟都是些什么人在争先恐后注册医生集团?


  一、临床医生。先是一些在细分领域颇有名气或堪称网红的临床专家,或单独或联合注册了医生集团,渐成气候后,一些大佬级人物如全国、省市级专科主委也紧随其后加入了医生集团阵营,这些都算大医生。如今,有不少小医生也随大流地注册了医生集团占个位。


  二、医药、医疗器械公司。医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浸淫国内医疗行业数十年,长期与医院和医生打交道,自然有先天优势。无论是为了业务拓展需要,还是为了提供所谓的销售增值服务,抑或是为了自身转型需要,不少公司都注册了相关领域的医生集团,这里面,还包括了一些上市药械公司。


  三、医疗集团。不少医疗集团,原本都是以投资管理实体医疗机构为主,要么为了吸引专业人才,要么为了拓展新的服务模式,也纷纷跟着注册医生集团。而在实际运营上,还是投资方说了算,医生根本没有话语权,只是换个名头而已。


  四、职业经理人。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民营医疗也发展了几十年,催生了职业经理人群体。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他们大多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特别是医生人脉资源,和医生合伙成立医生集团也就顺理成章。当前,运营不错甚至获得多轮巨额融资的医生集团,不少属于此类。


  五、其他追热点赶时髦。有些是为了有备无患,更多的是扎堆凑热闹,也不管有用没用,反正注册一家医生集团也顶多万把块钱,先注册再说。


  从以上五类群体画像,也能看出,医生集团如今变成了一个好看的筐,什么人都往里钻,什么内容都往里装。很多医生集团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医生集团该有的核心业务,其经营范围和医疗科技、医疗咨询、医疗管理乃至医药销售公司没啥两样。诸多问题自然就不断涌现,且越来越变得真假莫辨。


  先说假问题。前段时间,国内首家医生集团创始人之一宣告离职,很多自媒体煞有介事地分析医生集团是否碰到转折点了、泡沫是否要破裂了?还有的,探讨医生集团90%都是空壳。在掌柜看来,这些其实都算假问题。


  一两家医生集团出现合伙人离职,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因离职,原本就再正常不过了。医生集团再有名、融资再多,也还只是新兴创业型公司,走一两个合伙人,不是司空见惯的事吗?医生集团都还没真正上位,哪来的转和折呢?其实,这家医生集团初创时原本是“岭南三剑客”,正式成立后变成了两剑客,只是现在成了单剑客而已。


  所谓“医生集团90%空壳”也是假问题。自从注册公司不要求实缴资本后,空壳公司可谓满街跑,几乎所有行业新注册的公司中都有很大比例至今仍是空壳,有啥大惊小怪?再看看这五大类注册医生集团的群体,当前空壳化是必然的,何必费脑子去讨论一个原本就不是医生集团的挂名医生集团呢?


  那什么才是医生集团的真问题呢?掌柜认为,主要有三个。


  一、什么才是真正的医生集团?


  掌柜认为,医生拥有股权和决策权、且直接提供医疗诊疗服务的实体性公司才是真正的医生集团。从这个意义上,国内至今还没有一家真正的医生集团。当前,医生集团顶多是医生有了股权和决策权,但还无法直接提供诊疗服务,还不是独立的医疗机构。这涉及到医生集团的资质属性和经营范围。掌柜认为,医生集团核心业务就三个:提供医疗诊疗服务和医生多点执业、组织医务人员到合法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提供医疗及会诊服务。


  二、国内医生集团究竟面临着哪些发展障碍?


  首先是政策障碍。目前,政策面上,医生集团还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提供医疗诊疗服务的独立实体。即便是首家医生集团的博德嘉联,要想直接提供诊疗服务、接受医生执业注册,还得另外再申请成立一个博德嘉联医生集团门诊部。不像营利性医院那样,在工商和卫计委上,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即某某医院有限公司和某某医院。


  其次,决策层态度暧昧。虽然医生集团早在2016年就上了国字号文件,但两年过去了,至今没实质性后续动作。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公立医院究竟能否和医生集团合作?至今没个明确说法。上海浦南医院合作了那么多医生集团,合作成效不可谓不显著,合作模式不可谓不创新,行业影响力不可谓不大,你见过哪家权威官媒正式报道过?还不都是医疗行业自媒体和圈内人在自嗨?


  第三,缺运营管理团队。没有真正懂运营管理的靠谱职业经理人,医生集团充其量也就是个医生走穴松散型合作平台或医生经纪人中介服务公司。当前运营较好的几家头部医生集团,要么领头医生自己就是个称职的职业经理人,要么就有相对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搭配合伙着干。国内多数已实际运营的医生集团,虽然已配备职业经理人,但仍缺乏足够的运营管理团队。


  三、国内医生集团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毫无疑问,医疗集团!国外医生集团,也早已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医疗集团。国内也不会例外。


  掌柜认为,评估一个医生集团的发展质量,除了看总量(合作单位签约数和诊疗总人次),更应看每个签约合作单位的实际诊疗人次和增长速度。很多医生集团,往往签约单位多、业务量不多,单点业务量就更少,真正贡献业务和流水的,往往就那么一两家,其他大多是充数。问题就在于运营管理团队跟不上。如今,运营管理人才相比专家而言更稀缺,且很难短期培养和成才。一旦运营跟不上梦想,搞不好就变成医生集团领域的远程“毒角兽”。从这个层面上讲,短期内,医生集团更适合做精细、做深度,比做规模、做广度更重要、更务实。


  以发展较好的冬雷脑科为例。上海浦南医院一家业务贡献最大,其他签约的合作医院和门诊部,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单点业务量悬殊巨大。如今,冬雷脑科医院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开业,标志着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向医疗集团发展迈出了第一步。掌柜认为,这主要基于四个方面:


  一、建实体医院,是创始人个人职业抱负。拥有自己的医院,每个有梦想、有实力的医生都向往;


  二、融到钱了,有了钱才能干重资产的事。当前的医生集团,大多轻资产,融那么多钱也用不完;


  三、诊疗业务每个环节的利润点都在自己掌控下,管理上也比医生集团松散型合作模式要自主得多,政策风险更可控。即便运营风险更高了,但有上海大本营和浦南医院打下的坚实基础,风险仍属可控,未来估值也会更有底气;


  四、以脑科医院而不是医生集团的名义,去和各县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谈合作更具可行性。在当前形势不明的环境下,医院之间合作更名正言顺、签约成功率也更高。


  掌柜猜测,冬雷脑科医院开业后,当下最怕的应该是“没医保”。


  BTY:医生集团扎堆注册,颇似国庆假期旅游,一哄而上的结果,往往看的是人潮和热闹,而不是风景和远方。国庆长假,要么像掌柜自由闲适在家,要么全家回老家和乐团聚。无论做什么,都别忘了当初究竟为啥而出发!


本文由(曾思远)转载自: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CqVQT7Oq2LXaYm7Q_jNkbw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593阅读

医院公司被罚55万元!这两大违规行为,民营医院如何避免?

作者:齐厄 时间:2024-03-28 17:30:25 文章来源:转载

410阅读

健康险切入点:不可移出的医疗储蓄账户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3-28 17:30:25 文章来源:原创

474阅读

集采、支付改革、医疗服务价格之间的关系,这样理解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3-28 17:18:12 文章来源:原创

519阅读

“浑烫”的医美射频类产品被药监局“釜底抽薪”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4-03-28 14:13:04 文章来源:原创

744阅读

如果真当件事儿来做,健康管理事业学医疗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3-28 10:20:03 文章来源:原创

653阅读

卫健委双政铁腕监管:民营医院深度解码与策略进阶之路

作者:元辰 时间:2024-03-28 10:08:45 文章来源:转载

简介
1967年9月生,医学博士。从事医生行业十余年,现任某民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