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壮丽70年 致敬新医改】系列之⑨|2016年:十二五圆满收关十三五顺利开局

19年08月30日 阅读:7712 来源: 魏子柠原创

  【导读】


  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日子。2019年3月17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印发10周年的日子。


  在新中国70华诞和新医改10周年之际,围绕“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主题,编写了【致敬新医改】12篇系列文章,以回顾新医改十年来所经历的过程,总结新医改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提炼新医改十年来的经验启示,探讨新医改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展望新医改的光明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全国卫生健康和医改战线,在新医改和健康中国道路上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支撑。


  谨以此:


  向中国医改人致敬!


  向中国新医改致敬!


  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致敬!


  【正文】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深化医改向纵向推进的关键之年,是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5次研究部署医改工作,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深化医改和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更加明晰;紧紧围绕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全民医保制度、综合监管等供给端不断发力,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总结提炼推广地方改革经验,在成功举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向世界传播医改的中国经验。


  一、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医改圆满收关


  “十二五”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路径,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分层次推进改革不断深化。“十二五”期间,围绕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重点工作任务,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深化医改由试点探索、单项突破逐步转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医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十二五”医改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全民医保体系更加健全。三项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口超过13亿,参保(合)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5%左右,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推进,复合型支付方式初步建立。


  (二)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2015年底,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72.5元和5080.8元,增速明显放缓,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5年分别上涨3.3%和3.6%。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力度逐步加大,试点城市扩大到100个。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立医院改革路径日益清晰。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不断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十二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各地持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升到40元,推进基层首诊和签约服务,促进基层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定点生产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药品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形成。


  (四)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 村 医 生 队 伍 建 设 的 实 施 意 见》《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相关部委印发了《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加大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力度,着力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工作,开展基层首诊责任制试点县(市、区)超过50%,部分省市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改革奠定坚实基础。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数从2010年的93.69万所增加到2015年的98.35万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478.5万张增加至701.52万张,年均增幅达7.94%;卫生技术人员数从587.62万人增加至800.75万人,年均增幅达6.39%;全科医生从2013年的145511人增加至188649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服务量从2010年的58.37亿人次增加至76.93亿人次,年均增幅为5.68%;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从14174万人次增加至21053万人次,年均增幅达8.23%;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居民平均就诊次数从4.4人次增加到5.6人次;居民住院率从10.59%增长至15.32%。


  (五)社会办医取得新成效。“十二五”期间,积极促进健康服务业和社会办医健康发展,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投向资源稀缺领域及满足多元化需求服务。截至2015年底,全国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为43.95万所,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的46.1%;民营医院数量达到14543所,占医院总数的51%,首次超过了公立医院数量;社会办医疗机构诊疗量占全国诊疗总量22%。


  (六)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绩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居民期望寿命从2010年的74.8岁上升为76.3岁,婴儿死亡率从2010年的13.1‰下降至8.1‰,孕产妇死亡率从30.0/10万下降到20.1/10万。卫生总费用持续上升,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例持续下降。2015年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6.05%,较2010年(4.89%)增加了1.16个百分点;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35.29%下降至2015年的29.27%,已经达到WHO倡导的全民健康覆盖目标(中低收入国家居民个人支出比例不超过30%)。


  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三五”医改开局顺利


  2016年,是我“十三五”医改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医改工作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之上。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三方五家”完成了中国医改联合研究报告,对我医改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医改。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12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有5次涉及医改话题,重点研究部署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发展、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医改工作,听取福建省三明市医改工作汇报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医改工作,强调以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目标,将医改向纵深推进。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召开全国政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协商会,聚智汇力推进医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多次主持会议协调部署各项重大改革任务,并多次赴一线调研指导医改工作。


  2016年8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高度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基本方略,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李克强总理就全面深化医改、加快发展健康产业等作出系统部署。这次大会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举办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对落实大会精神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强力推进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落地生根,强化改革创新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提出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健康中国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深化医改的蓝图日益明晰。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中长期医改工作指明了方向;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为未来五年的深化医改工作绘就了蓝图。


  (二)医改主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医改“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综合改革试点省由4个扩大至11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由100个增加至200个,组织培训省、市领导和院长、专家1930人次,1560多家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星星之火已形成燎原之势。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步骤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确立了4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加强改革的分类指导,改革示范县的样本效应日益显现。紧紧围绕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个关键环节,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探索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转变,部分地区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公立医院改革路径日益清晰。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医药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幅从2012年23.3%降至2015年的10%以下。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12年34.3%降至2015年29.27%。


  二是分级诊疗试点成效明显。在4个直辖市和266个地级市启动试点,推广上海“1+1+1”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机制、福建厦门“三师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壮大家庭医生资源,健全分工协作机制,探索医联体、医共体和医疗集团等多种分级诊疗模式,完善签约服务的激励保障机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22%以上,重点人群达38%以上,超额完成年度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致辞中讲到“很多群众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医改交上了一份民生福祉的新成绩单。同时,为提高基层服务能力,遴选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3370所,推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进一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基本医保保障力度稳步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大病保险新增1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50%和75%左右,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有所缓解。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各地均按照“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的“六统一”,出台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逐步实现省内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开展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试点。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新制定临床路径500多个,临床路径总数达到1010个,基本覆盖了常见病、多发病,7700多家医疗机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积极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业务。


  四是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推进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谈判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在29个省份挂网采购。强化短缺药品预警和供应保障,新增9个紧缺药品定点生产品种,发布《首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切实保障儿童药品供应。


  五是社会办医环境进一步优化。财政部等部门推动36个卫生健康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投资总额达218亿元。将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新增民营医院2038家,民营医院达到16432家,占比超过55.3%,非公立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超过22%。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探索区域注册,推动医生有序流动。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6.1万名医生注册多点执业,其中到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的占43.4%,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占66.3%。


  六是以投入换机制取得积极成效。对医改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政府投入持续增长,卫生总费用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32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10%,是医改启动前2008年的4.1倍,为深化医改提供了良好的财力保障。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7.0%。卫生总费用构成中,个人自付比例降低到30%以下,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2016年,地方政府对医改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医改政策框架日益完善,地方经验不断涌现。深化医改逐步由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综合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构建主体,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地方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重点难点问题逐步突破,涌现出一批敢啃硬骨头、勇于探索创新的典型地区,形成了一批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路径更加清晰。2016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深化医改已经从寻径探路转向有模式可遵循的较成熟阶段。


  三、其他方面改革统筹推进,工作成效明显


  在积极推进“五项制度”改革同时,其他各项医改工作有序推进


  (一)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医责任。2016年,落实中央投资222亿元,支持3297个卫生计生项目建设。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达到2618亿元(不含基本建设),同比增幅12.3%。同时,地方财政也加大对卫生计生投入力度。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至45元,服务内涵继续深化。以奖代补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国家9部委印发《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开展“健康中国行”活动,做好健康科普工作。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确定首批38个试点城市。


  (二)人才与科技支撑作用更加突出。2016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年招收7万人,其中全科1万人、儿科5000人。规培基地实现省级全覆盖。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启动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培训试点,招收订单定向医学生5600余人。加强护士培养培训,2016年注册护士达356万人,医护比例从2010年的1:0.85提高到1:1.17,医护比例长期倒置问题得到扭转。


  (三)颁布实施《中医药法》,振兴中医药事业迈出坚实步伐。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医药法》,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医药法》是中医药领域第一部法律,从1983年提出到2016年通过,历经33年。这部法律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的方针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传承创新,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就医秩序明显改善。平均预约诊疗率达到38.6%,3300多家医疗机构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所有三级医院和6000余家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超过2000家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达到11%,群众明显受益。680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覆盖1330个县市。全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到37.5%,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降至8.7%。中央综治办等8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取得成效。


  (五)健康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强的医药工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实施健康老龄化工程,遴选90个医养结合示范区和 6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城市。建设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社会卫生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96亿元,同比增长17%,远高于同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作者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改专家)


  来源:医改界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757阅读

医院公司被罚55万元!这两大违规行为,民营医院如何避免?

作者:齐厄 时间:2024-03-28 17:30:25 文章来源:转载

625阅读

健康险切入点:不可移出的医疗储蓄账户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3-28 17:30:25 文章来源:原创

579阅读

集采、支付改革、医疗服务价格之间的关系,这样理解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3-28 17:18:12 文章来源:原创

629阅读

“浑烫”的医美射频类产品被药监局“釜底抽薪”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4-03-28 14:13:04 文章来源:原创

782阅读

如果真当件事儿来做,健康管理事业学医疗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3-28 10:20:03 文章来源:原创

703阅读

卫健委双政铁腕监管:民营医院深度解码与策略进阶之路

作者:元辰 时间:2024-03-28 10:08:45 文章来源:转载

魏子柠
简介
魏子柠,著名医改专家、独立学者、凤凰卫视特约佳宾,中国医改哲学思考第一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管理EMBA,准确预测了我国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2月的向下拐点。曾长期在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从事医改工作,曾担任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医改办负责人。有在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工作经历,曾在12个县级及以上单位、32个岗位工作。从事医改工作近20年。
担任多...
宣传口号
用中国智慧科学求解中国医改难题
职业亮点
在国务院医改办工作多年,出版7本著作读物,发表文章20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