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感动而不反思,一定会有更悲壮的下一次

20年02月28日 阅读:18532 来源: 刘诗强原创

  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武汉作家方方的日记,让人追看动情;南京教授杜骏飞的《杜课》,让人追看深思。


  杜骏飞,1965年生,江苏淮安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网络传播学会(CNMCA)创会会长,《中国网络传播学评论》主编,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长,江苏省社会舆情分析与决策支持基地主任,江苏省“紫金智库”互联网与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杜教授讲:大学教师三种境界:第一个境界是知识境界,第二个境界是技艺境界,第三个境界是情怀境界。


  在情怀的境界里,一切为了“人”。一名学生不是一个符号、一个统计数字,他是一个生命、一个未来的期望、也是一个无限丰富的世界。


  去年6月,杜教授卸任南大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时讲,我对学院什么地方感到自豪,就是它终于在文化上满足了我对一个学院的全部幻想:生机勃勃,人尽其才,有温度,也有尊严。


  杜教授经常说,一敬真知,二畏良知,如此可称大学。典范的大学人有以下四端:峻切的追问,执着的思考,耿介的性格,自由的灵魂。


  杜教授认为,看一个人有没有风骨,初看是看所谓气质,知识分子的理想气质,其实是“清峻”;如果要细看,那就是在要紧处才会感觉到的“弘毅”。


  杜教授自称是阳明哲学的信徒,埋头死磕的理想主义者。疫情暴发后,杜教授写了不少思考深刻的文章,发表在《杜课》上。他的文章,他的观点,无不充分显示“尽可能温润,也相当硬核”。


  下面,编辑选择近一月《杜课》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思考。每节标题为新加。


  大年初一的心愿


  要勇敢救援,但请先保护好那些勇敢的人。武汉肺炎究竟是否严重?到底会付出多少代价?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但我们就是要提醒:永远不要忘记,救援人员的生命也是生命,请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好这些人的安全。


  我希望,不仅仅是医务人员,战士、记者、其他公共服务人员,当他们勇敢承担、随时准备牺牲时,身后都有人庇佑。


  我们救治一群人,尊重一座城。武汉肺炎的复杂因果,涉及到举国意义上的环境生态、病毒演化、生产生活、行政管理等系统性危机,如此宏大的悲剧,不能只归咎于武汉,而应由国家、甚至我们所有人来共同承受。


  一千万武汉人现在封闭于围城中,多少公务人员为疫情身心俱疲,多少医务人员为救援奋不顾身,其悲壮含义一点都不亚于被全世界称之为“贤者之乡”的亚姆村——这个最具牺牲精神的英国小村庄,为免瘟疫蔓延全国,自愿封村,永留青史!


  可以过节,但请不要那么狂欢。我对朋友们说:我们这些凡人,没有实在的资源可以帮人,也无法号召谁共克时艰,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对疫区人民多一点点共情,过节时少一点点狂欢吧。


  任何一个文明的城市,所给予武汉来客的,应该是尽可能周到妥帖的诊疗,而非话语、行为的粗暴歧视。因为,或许下一次疫区难民,不是他们,而是我和你。


  也许,有朝一日,当疫情终被遏制时,国人回首往事,也会想起武汉这座巨大城市所承担的责任,它才是举世罕见的英雄之城。


  对“一切为了人”的新闻人充满期待


  对于非典、武汉肺炎这类传染病,华盛顿大学的Louis Kim教授等做过一个有意思的研究,他们观察媒体报道的数量与疾病传播数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当媒体的报道量增加十倍,此类疾病的感染数减少33.5%。因此,媒体可能是预防疾病传播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些主流媒体,徒有全媒体、融媒体、智媒体之名,如果不能报道真正的新闻,它们就都是假媒体。


  无论如何,新闻学是人,是人文,是新闻观念。无论如何,新闻的本质,不属于技术,不属于资本,不属于流量,而属于关怀众生的崇高美德。


  三百名记者云集武汉,一些敏感的民生问题,竟然还需要方方这样一个作家来闭门记事。可是,这些记者一定很优秀,才会被派往疫区吧?


  《长江日报》。我们无妨自问:设若易地而处,自己正在其位,在哪些地方可能超越《长江日报》,在哪些地方一定和《长江日报》一样?为什么?


  面对“调查新闻都到哪儿去了”的疑问,我回答说:“记者可能凋谢,但新闻从不灭绝。也许,那个在痛哭中被领回财新的实习生会是下一代调查记者,也许,此刻正有无数潜在的调查记者枕戈待旦。”


  无论环境如何变迁,无论技术如何侵入,无论世风如何不古,真正的新闻业仍将是“纯正的知识分子行业”,整个中国仍然对“一切为了人”的新闻人充满期待。


  公共责任,使你的新闻职业与救死扶伤的医护业相当,而对社会安全的守护,则已使你的职业独一无二。


  信息公开事关社会稳定


  在这个艰难的时节,危机总是祸不单行。看起来,疫情也引发了我们的心理危机、认知矛盾、思想痛苦、人生迷惘。


  信息公开不仅仅是思想解放,从根本上说,更是社会稳定。在 SARS 期间,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流言的形成曾经造成了多大的恐慌,给政府形象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


  信息公开,并不是为了添乱,而是为了帮忙;不是为了妨碍和限制政权,而是促进治理的科学运转。


  仅仅在一天前,报纸上还在致贺电,某省长书记还在看表演,一如郭德纲还在办寿宴。武汉党报记者实名呼吁武汉换帅,武汉医院越过卫计委向外求援。这是怎样令人扼腕的世相!


  世卫官员很着重地提到:目前只有一种真正有效的药物"瑞德西韦"。这个结论在中文翻译稿中被“漏掉”了。这是国民大忌。


  违背信息公开法则并加深社会危机的案例几乎遵循着同样的“五段论”:危机事件——信息不公开——流言或谣言滋生——社会动乱、骚乱与不安定——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


  无分寸地黑中医,与无上限地神话中医,效果是一样的。在本质上,这是同一种思维方式。


  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过度“概化”一个具体结论,或违反逻辑地攻讦,或以政治、道德、历史取代科学,都会让人看不起。


  疫情期间,一口气上马了两百多项新冠临床试验,很多试验设计,既没有坚持随机、对照,也没有使用盲法评价。


  人命关天。科学家要有科学家的样子,记者要有记者的样子。


  是反思一个时代的时候了


  不要渲染邻国的不幸,因为这不能增加我们自己的幸运感。也不要讥讽邻国应对的无能,因为这不能取代我们自身的反思。


  世界卫生组织感谢中国,是因为我们给世界留下了时间窗口。似乎所有人都在感谢武汉。请媒体注意:那些感谢的话语中,满含悲悯。


  灾难面前有两种官员,第一种是肯作为、但是做错了的干部;第二种是不作为、只“会做官”的干部。对前者,无妨以观后效,对后者,倒是不能宽恕。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我年轻的时候,一向反对自己优秀的学生从政,但现在,我改变了想法。干部之于中国,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你品学兼优,且有经世致用的拳拳之心,我希望你能考公务员。


  在这场疫情里,我们看到了极少数人的恶,少数人的英勇,多数人的善良与无助。


  所谓灾难,大概就是这样的故事:少数人以自己的英勇牺牲,慰藉着大多数人的善良——并救援着他们因极少数人的恶而导致的无助。


  李文亮医生去世,好像很久了,但人们似乎从未忘记过他。昨天我催问关于李大夫的调查结论。其实,李大夫现在已经不害怕了,也不需要结论了。


  其实,我们也不需要结论了,因为我们的心里,早已经有结论了。真正需要这个结论的,是做这个结论的人。


  昨天我对同学们说:国难来临时,你们可否重思一下各自的爱豆(偶像),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什么,他们对你一生的价值何在?


  是时候了,反思一代人的偶像观。是时候了,反思一个时代。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场疫情,武汉的天空上闪耀着群星,它们一一对应着鲁迅笔下的人。你或许说得出他们的名字。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744阅读

医院康复转型引领全科崛起: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19 15:30:00 文章来源:原创

824阅读

2024年还能做百度SEO吗?是否要坚持还是转行?

作者:曾庆平 时间:2024-04-19 15:24:46 文章来源:原创

736阅读

看国家医保局的“自媒体风”,是一种新型调研方法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19 11:10:21 文章来源:原创

700阅读

专科医院发展为大型医疗集团:标准化的关键作用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4-19 11:05:07 文章来源:首发

972阅读

医美IP的困局

作者:梅曦 时间:2024-04-18 17:36:21 文章来源:转载

874阅读

医疗大模型,巨头们的新赛场

作者:刘旷 时间:2024-04-18 17:33:48 文章来源:原创

刘诗强
简介
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新希望集团-上海蓝生脑科医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医学博士(上海医科大学1991年),儿科主任医师(1998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交通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先后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徐汇区卫生局局长助理、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徐汇区卫生局局长、徐汇区卫生计生委...
宣传口号
讲出来的,都是自己思考的
职业亮点
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和政府机关的历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