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互联网医疗进入快车道“,但是路还长着呢

20年05月26日 阅读:7426 来源: 刘谦原创

  前两天老朋友“大怪“在网上发了篇熊文,引起行业内巨大反(bi)响(shi)


9.png


  很多人没读懂,其实我明白。他既想表达清醒的观点,又想跟行业的人继续做朋友。


  我已经不在互联网医疗的圈子,没他那么纠结,想黑谁就黑谁。


  但想了九分钟也没找到黑的对象,因为五年前做互联网医疗的朋友80%都不干了,还有20%几年没联系了,不知道近况怎么黑呢?


  可惜啊,这么多人起了个大早,却倒在黎明来临前的时刻。


  14-15年我们想了各种引爆互联网医疗的条件,从做梦也没想到是一场疫情。


  这几个月互联网医疗是真的火,不光沾边的股票涨得凶,连我沉寂已久的“在行“账号都有人来问现在投资/启动晚不晚。


  毫无疑问,疫情让互联网医疗从崎岖泥泞的乡间小道切换到了柏油马路的省道。


  互联网医疗烧了好多年钱都没能解决的获客问题有了突破,今年头几个月注册的真实用户数应该超过了过去几年之和。


  更重要的是过去不重视线上问诊的医疗国家队-大三甲医院也纷纷入局,一把手亲自抓互联网医院的建设。


  最重要的是以前做梦想想的互联网平台开通医保支付真的实现了,而且全国遍地开花。


  资本和社会力量早就苦于找不到风口,所以大家都认为互联网医疗苦熬多年后,现在终于政策,技术和资金都等全了,可以大干快上了。


  深入想想就知道行不行。


  疫情期间医院和患者都不想见到对方,医疗又是刚性需求,所以政府医院和患者都迫切需要一个能临时解决部分问题的平台,包括问诊,随访和开药,这就得靠互联网医疗(医院)了。


  但是线上能解决的医疗问题终究有限,只能解决部分轻症疾病和慢病复诊的开药问题。


  而且前几个月爆发的问诊量一多半都跟疫情相关,疫情过去这部分需求也没了。不信你等互联网医疗上市公司二季报出来看看数据就知道,至少我了解的情况如此。


  大医院对互联网医疗的重视有所提升,但就凭现在的做法(低价或者免费诊疗,低级别医生服务,缺少运营规划和培训等),明显就是个应急的做法。医院可能觉得自家的线上平台一定要有,作为疫情来临的备胎,平时作为维护患者的渠道。低投入,也不求回报。


  平台接通的医保基金也不是救星,首先是只有政府背景的平台能接入,其次要确定接入的医保基金额度是来自医院的现有存量还是医保给的增量。如果是前者,医院肯定还是希望患者去线下看;如果是后者,医保得确定线上医疗不会有骗保,而且不会触发线上服务滥用。


  公立大医院的线上平台并不会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主导力量,这还是由其体制局限决定,很难跳出原有架构为新业务规划全新路线。另外公立大医院在大专家和疑难重症上的优势也很难在互联网平台上体现(或者不是关键),相反线下医院的服务半径倒是跟互联网的“无边界性“相冲突,难以真正融合。


  因此没必要担心大医院垄断互联网医疗平台,线上平台也不会成为大医院虹吸周边患者的新管道。中国最早的电商平台就是90年代上海南京路第一百货建的,但并不妨碍没有百货商场背景的阿里巴巴和京东成为电商的领袖。


  互联网医疗的致命问题并没有消除,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显著提高医疗效率。如果只是简单问诊或者开药,提高的效率太低,不足以支撑太高的估值。


  你看看中国最顶级的几家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尤其是财报公开的几家,你会发现它们已经异化成电商平台,大量靠集团输血的关联交易,医疗味道反而越来越淡。


  以最近大换血的某头部公司为例,超豪华阵容团队几年砸了几十亿都做不出盈利的核心业务,说明不是人的问题,互联网医疗的大气候还不成熟。


  这几个月真正对互联网医疗的利好也就是获了几百万真实用户并打了一波免费广告,所以要说进入快车道那也是省道,离上国家高速还有距离。


  那互联网医疗在省道上怎么加速?何时能开上高速呢?咱等着大气候成熟都很多年了。


  一个大机会就是等到门诊挂号费出现暴涨,比如大医院普通门诊涨到100元以上。这个也许迟早会发生,但短期1-2年内见不到,所以各平台还只能慢慢地积累付费用户。


  有人认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瓶颈是医保支付。其实支付是果,因是平台究竟能带来多少医疗价值,包括全新服务或者现有服务的效率提升。


  互联网医疗现在的核心业务如线上问诊和电商卖药都有很大的同质化,所以平台当前能创造的价值最高项目不是远程问诊,而是慢病管理。


  无论从技术或是形式还是成本效益,线下单一的慢病管理都逊于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模式。国外以为糖尿病为代表,先后有Welldoc, Livongo 和Vida都走通了管理闭环,验证了商业盈利性。谦哥十分看好在智能硬件支持下的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前景,无论商业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比争论线上能不能做首诊更有探索价值。


  那现在社会资本和商业性互联网医疗平台有没有大机会呢?


  目前模式下流量还是会向头部综合平台聚拢,虽然头部平台盈利道路也还长。


  中小平台除了聚焦专科疾病线上平台,就是要抓住大医院上平台的机会,从2B业务里找代建和运营互联网医疗的变现机会。


  能做出有效的慢病管理解决方案也是一个出路,但这个需要蛮强的互联网运营,智能硬件和线下服务能力。买单方从地方政府到医院或者药企和患者个人都已经日益浮现,关键是解决方案能落地的太少,大家不承认这点,却去责怪没人买单,颇有点便秘就怪马桶不好的感觉。


  6年前我受外界影响投身互联网医疗大潮,4年之后满怀疲惫背着空空行囊又回到药企。见证了太多优质的项目从热闹到沉寂的过程,我仍然坚信互联网是医疗必不可少的要素,虽然这不等于互联网医疗就是一条平直又宽敞的赛道任你驰骋。


  好在如今这条赛道开始修整,道上少了很多业余选手,还在坚持的选手可以加速跑起来了。


  眼睛向前,脚下有力就不会撞车。


  来源:药魔术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428阅读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之路道阻且长(五)

作者:苏芽 时间:2024-04-24 11:29:16 文章来源:转载

392阅读

慢病管理的挑战并不是支付方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4-04-24 10:54:24 文章来源:原创

429阅读

短视频泛流量和精准流量到底选择哪个?

作者:袁昆 时间:2024-04-24 10:36:13 文章来源:原创

410阅读

特需医疗不想好好整,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4 10:07:17 文章来源:原创

1046阅读

周期下的医美业——医生主导的周期或将来临

作者:凌晓 时间:2024-04-23 17:40:52 文章来源:转载

781阅读

长期医疗险理论优势,减去现实劣势,等于健保健康险经营运营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3 17:29:14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刘谦,移动医疗作家,从资深的医药营销专家转型进入移动医疗领域,关注移动医疗创业。《健康点》、《贝壳社》等众多知名医疗行业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