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服务

后疫情时代的心理疏导该如何做?

20年07月06日 阅读:18621 来源: 马恩祥原创

  湖北武汉最先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也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从地方有关文件看,当下的一个工作重点是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康复和心理疏导工作。预测这两项具体工作的开展顺利程度,治愈患者的康复工作可能会更顺利,治愈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开展则可能较为困难。如此认知是基于康复治疗与心理疏导两项工作的本质有重大差别。


  首先,客观与主观的不同。肺炎患者功能康复问题是客观外在的表现,患者自己能明显的认知,而心理障碍的认知与个人的自知力有关。心理障碍发生时表现为情绪和行为问题。正常人有时也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因此心理障碍即使发生,个人自己或者家人都不一定会认为是心理障碍,可能归结于一时的情绪波动。特别是那些丧失自知力的心理障碍,即使家人觉得有,但碍于本人不承认,也没有办法让其接受心理疏导。


  其次,病耻感的影响不同。虽然功能障碍患者也有病耻感,由于影响到外显的身体功能因而主动求医意愿强烈。而心理障碍者则不然,他们即使自我觉察,但旁人不一定能知晓,或者自认为旁人不知晓。这种病耻感才是阻止患者寻求心理疏导的负性压力。


  第三,自信性上的不同。功能康复患者一般没有自行康复的自信,而心理障碍患者则常常会感觉到能够做到情绪与行为的自我调整与控制,一般都会通过自学心理学的方式来行动,而不会第一时间寻求外来的心理疏导。


  第四,社会环境影响的不同。康复治疗与心理服务的发展环境大不同。康复治疗的社会动机是单纯的,就是为了恢复患者的健康。而心理服务是近年才逐步为社会所重视,且先前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也有把心理疏导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的意函,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才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心理疏导是作为患者健康恢复的重要工作。心理疏导作为维稳必然不是全民举动,而是面向少数对社会稳定有危害心理障碍群体,这就会让一些人把心理疏导与那些限制个人和管控个人的社会安全治理手段相联系。在这次新冠肺炎患者心理疏导工作的随访中,就有治愈患者抱怨“已经管控我们那么长时间,还要接受会涉及个人隐私的心理问题,烦不烦!”


  这次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工作前期强调的是五类重点人群,目前卫生健康部门主要集中在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武汉前段时间由社工机构主导了“五社一心”的社会援助工作,当初的方案就有心理疏导的内容。听说后来参与其中的一些社工机构由于不堪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负,目前不再强调心理疏导,甚至从心理疏导工作中退出。


  从笔者分析的上述四个方面的原因,如果不采取全社会联动的办法,单一由社工机构或卫生健康部门来进行疫后心理疏导工作,都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其收效可能难以达到预期。


  笔者认为,后疫情时代的心理疏导服务应纳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通盘考量,即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从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的疫后湖北武汉来说,心理疏导工作不能只关注治愈患者,可着眼于全体居民。就像武汉实施全民核酸检测,让治愈患者没有“特殊照顾”的感觉。相对于全民核酸检测,全民心理体检更有必要。健康不仅仅是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尤其是心理健康更是义务,因为心理不健康不仅仅危害自己,更可能成为家庭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况且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长期紧张形式下,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恐慌必然影响到每一个人,只是影响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当下进行全民心理健康体检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互联网心理服务的普及,疫后居民心理健康体检也是可行的。


  通过全民健康体检筛查出有心理障碍的人使其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也可以让个人自己认知到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有效维护与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此外,通过全民心理健康体检这项实际工作的推动,相当于做一次全民的心理健康促进大动员,从而开启健康中国战略下全民重视心理健康的新时代。


  有了全民心理体检这个基础,也就能适时将心理健康纳入于健康管理的范畴。心理按其属性首先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将大大促进“综治”部门的维稳管理成效,节省维稳资源,心理健康管理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卫生健康部门任务最为艰巨。


  对于社会工作与卫生健康工作,在心理疏导上存在着明显的分工与密切的协作。笔者认为,社会工作是营造居民心理健康的社会大环境,在心理疏导工作中主要是从事居民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促进,解决居民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消除居民心理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卫生健康工作则着重于解决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消除个体的心理障碍,保障居民的心理健康,避免居民的心理障碍而引发社会不稳定、不安全的事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区社工机构做的是居民的社会心理环境疏导,而社区居民的心理疏导理应纳入到卫生健康部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


  从社会工作与卫生健康工作的协作来讲,社工机构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工作者,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该配备有社工专业工作者,这样家庭医生团队才完整。而从网格化社区管理来说,心理疏导服务应该由社区社工机构与社区卫生机构联合与协同来做,彼此相互依靠,互相弥补,使社区心理疏导工作不再分割与分裂。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主管社工机构的民政部门与主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健康部门,可充分利用疫后国家重视心理疏导工作的契机,建立起联动机制,民政部门发挥在筹资和社工管理的优势,卫生健康部门发挥心理专业服务和健康管理的优势,实行二合一联动模式,服务于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及疫后综合症的人群,从而预防心理病毒的传播与流行。


  作者:马恩祥 梁小群 祝家胜


  作者单位: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


  来源:医管之窗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2122阅读

高品质沟通的9个法则

作者:蒋巍巍 时间:2024-04-22 10:06:03 文章来源:原创

4627阅读

医美服务的真相

作者:凌晓 时间:2024-04-09 17:32:17 文章来源:转载

4367阅读

构建全面优化的院后健康管理体系,以强化患者满意度与康复成效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08 11:16:27 文章来源:原创

4675阅读

创新医疗随访服务模式:深入探索优化患者体验的新路径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03 17:22:00 文章来源:原创

4771阅读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随访体系:提升患者体验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03 11:14:39 文章来源:原创

4799阅读

打造人性化服务:健康管理中心如何提升院中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03 10:23:2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毕业于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国内首批卫生管理学士,健康教育副高职称,公共卫生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医学教育、医政管理、医院职业管理及心理咨询35年。出版有《把脉中小民营医疗:无障碍思想探索》、《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无障碍管理》、《医疗服务产品解决方案》三部医院管理著作,发表医学、心理学及医院管理论文30余篇。是国内著名的无障碍医院模式理论及实践创导者之一。早上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