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管理

中国医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21年10月12日 阅读:9150 来源: 马恩祥原创

  几年前在某医院管理自媒体的心理健康的文章被驳回,说是与医院管理主题不关联,然而时过境迁的事意想不到地会发生,居然变成主动找笔者约稿,希望能写写中国医生的心理现状,如何疏导医生的负面情绪。这种变化似乎说明社会开始关注医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了。医生的心理问题本是个世界问题,不单纯是中国医界的问题。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心理最容易遭遇干扰和损伤,而中国医疗改革也步入深水区,医生的心理压力当然会是空前的。


  1.  医生社会化和人力资源的市场化


  现代医院制度改革和非公医疗机构的兴起,医生群体从事业单位的干部身份,部分分化为社会人性质的自由职业者,并由于医疗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医生群体面临着市场化的竞争。中国的医生群体社会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医生群体。


  一、体制内的医生,保留了职业编制内的干部身份,在公立医院里仍然享受着特权与某些特殊的待遇;


  二、走出体制外的医生或者被医疗机构整体改制后的医生,身份彻底被转换,开始要接受医疗市场的洗礼,没有原先的优越,一切得靠自己;


  三、人事制度改革后的年轻医生,要是在非公医院,跟那些走出体制的中年医生并无身份的差异。而如果在公立医院,就会明显地感受到两种不同医生身份的差异,而徒增身份的心理压力。


  所有医生分化成三种不同的群体,这种分化本身就是导致医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新型社会环境。


  医疗社会正从基本医疗转型到健康产业发展,无形也让医疗更进一步的市场化。基本医疗是患者求医,这种医患关系让医生处于较为优越的心理环境。而健康产业发展则完全颠倒了过来,医生不仅要考虑如何能通过主动的健康教育手段,激发就诊者的健康需求、还是要考虑如何来吸引就诊者。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形成主医疗界和推动,这使得医疗道德观念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但不知道有多少医生会感受到这种变化。只要有感受到的,就一定会有一部分医生感到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问题。


  2.  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对医生利益的影响


  国家的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确让百姓受益。但作为医疗保健制度执行主体之一的医生群体,却承受了重负。由于对医疗机构的补偿不足或者根本没有补偿,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的逐利性环境被动形成,这首当其冲的是让医生群体苦不堪言。百姓和整个社会把医疗机构看着公益性机构,对医疗市场化的行为深恶痛绝。


  如此矛盾的医疗环境恶化了天然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让医生和患者形成彼此博弈的心理竞争状态,不能相互信任。但医疗环境又表现为患者表面上的弱势却是绝对上的优势,医生单个行为上的强势但却是社会整体性上的弱势。医生利益受到损伤最大的当然是心理健康了。


  3.  医生工作负荷不均衡影响心理健康


  当下的社会尽管不提阶级斗争了,但阶级从来都不会自动消失。站在一个政治性社会的角度分析,阶级斗争也会以某种与当下社会相适应的形式表现在医疗领域。譬如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医疗机构的竞争,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演绎。城市大医院与社区小医院、城市医疗机构与农村医疗机构的竞争,都充满着传统的阶级斗争味道。


  在这种斗争博弈中,医联体有可能使医疗资源被城市医院所虹吸,非公医疗机构的患者被公立医疗机构所引流。斗争环境造成了忙闲完全不同的两种医疗环境。结果有可能是公立医疗机构或者城市大医院,有更多的病人就诊,或者医生还要下到医联体的机构坐诊,医生更加超负荷工作;


  而在非公医疗机构或社区(农村)小医院则门庭若雀,医生一天也看不了几个病人。即使在同一所医院,形成或掌握了优质资源的中老年医生与刚刚步入医院的年轻医生也形成对立性的心理环境。不像从前那种整个社会能和谐的医生环境。这也是导致各个环境中的医生心理失平衡的原因,在一个竞争最终变为斗争的医疗环境中,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应该说不会有赢家。


  4.  生物医学模式管理与社会医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当代医疗社会,由于有着良好的医疗保健制度,绝大多数患者再也不是从前的那种自费医疗的自然人状态,而是有着医疗保险制度保障下权利意识浓厚的就诊者。他们来到医院不仅仅要追求疾病的康复,还有着众多的社会心理需求。但整体来说,当下的医院远远没有现代化,其管理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甚至不少人认为如果应用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这个医院可能就是在骗病人。


  笔者十多年的民营医院职业化管理经历中,这种啼笑皆非的事时有发生。由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医院管理去应对持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的就诊者与社会大众,自然就会出现医患关系恶化,社会负面印象,出现像 B 超医生坐在走廊办公的极端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生物医学模式管理,管理者难以重视就诊者的心理问题解决,也就没有可能应对医务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切只能围绕着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绩效分配与考核、医院运营与成本管控等。好在大家都注重了绩效管理,还知道要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不改变医院管理的医学模式,单靠经济管理的手段也无效持久激发医生的积极性。这样做恐怕反而导致员工公平感丧失,进一步导致心理失平衡。


  当下的中国社会,医生群体至少面临上述四大社会心理压力,要想保障医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必然要有一个创新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这个工程可以借鉴企业界兴起的心理管理。让心理管理也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常态职能,从组织设计、工作流程规划和工作技术应用等方面,建立医院心理管理的体系与方法,才有可能保障医生的心理健康。


  来源:德励五合医管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22阅读

管理落后成为限制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4-23 17:25:55 文章来源:首发

77阅读

DIP医保盈亏分析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4-04-23 17:24:50 文章来源:原创

1302阅读

民营医院降本增效的“五大陷阱”与“真攻略”

作者:梅曦 时间:2024-04-22 17:40:02 文章来源:转载

1323阅读

医改赋能“成本为王”医院需要信息化支撑保证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4-04-22 17:35:00 文章来源:原创

1391阅读

医院管理者必备:应对医疗纠纷的实用指南

作者:王杨 时间:2024-04-22 15:09:14 文章来源:转载

1324阅读

医院康复转型赋能全科升级: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22 10:17:04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毕业于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国内首批卫生管理学士,健康教育副高职称,公共卫生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医学教育、医政管理、医院职业管理及心理咨询35年。出版有《把脉中小民营医疗:无障碍思想探索》、《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无障碍管理》、《医疗服务产品解决方案》三部医院管理著作,发表医学、心理学及医院管理论文30余篇。是国内著名的无障碍医院模式理论及实践创导者之一。早上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