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轻问诊”有很大重量,从五个方面做论述

22年09月27日 阅读:3326 来源: 码万祺原创 IP属地:北京市

  笔者感触:“轻问诊”的重量,正在一天天快速成长。


  第一,轻问诊+检验结果互认,在DRG、DIP时代将无敌。因为这一组合对DRG、DIP明确诊断,对MDT,对二次诊断,有天然的支持,可以追求:管用高效。特别是临床路径开始前的诊断阶段的管用高效。


  第二,轻问诊是整合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最佳切入口。整合医疗服务,是以中心向边缘突破容易,还是以边缘向中心突破容易?很可能是后者。前者有太多惰性。不仅医疗有太多惰性,保险惰性可能还更多。


  第三,轻问诊的价值翻倍、溢出,目前入局可能最大。经历过几轮泡沫以后,轻问诊在目前是“不像机会的机会”,谁看准了、踏实了、又冲上去了,“轻问诊+价值医疗+健康管理”就一定能从迷城走出。


  第四,轻问诊与互联网保险相比,纵深比它还要强大。互联网医疗有服务,缺定价研究。互联网保险有价格,缺服务填满。两者可相互融合,不同于互联网保险用途有限,互联网医疗可进到所有的保险产品。


  第五,轻问诊都在真实世界,像临床试验、有数据化。轻问诊面向全科、慢病为主也好,面向专科、罕见病也罢,它是数字疗法生长的一个基,它能够做聚类经营。它的数字化早就能适应“从有到好到深”。


  综上,轻问诊、互联网医疗不是以就医者身家贵贱来分的,将是未来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改革必然导致的新业态。O2O永不过时。


  轻问诊、互联网医疗的平台身价没有便宜的,要么是从前猛烧了数十亿元人民币或美元的,要么是今后将深刻服务好几亿用户的。


  患者求医信息到了轻问诊、互联网医疗所能链接的事前、事中、事后服务能力,将更可能打破供需信息不对称,形成获益的记录。


  感谢郑东新区、康巴什以及House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69阅读

晚期肿瘤患者“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方式Vs长期护理保险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5 14:24:35 文章来源:原创

169阅读

数字疗法:2C向2B转型的挑战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3-09-25 14:14:29 文章来源:原创

1137阅读

DRG/DIP支付下,没有被医保扣过钱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作者:诸任之 时间:2023-09-23 16:52:35 文章来源:原创

828阅读

晚期肿瘤患者“医养结合”模式支付管理,医保不宜妄动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3 16:49:09 文章来源:原创

787阅读

管理式医疗,有没有可能被国内跨越、不经历呢?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3 16:48:33 文章来源:原创

930阅读

无健康告知、有健康档案,普惠门诊保不仅如此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2 17:51:51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工学硕士。目前就职于政策研究部门,研究员。关注医改进程与实际效果,跟踪了解最新政策发布和行业动向,直抒见解,志在提高效率、推动发展、响应创新。
职业亮点
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