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感触:“轻问诊”的重量,正在一天天快速成长。
第一,轻问诊+检验结果互认,在DRG、DIP时代将无敌。因为这一组合对DRG、DIP明确诊断,对MDT,对二次诊断,有天然的支持,可以追求:管用高效。特别是临床路径开始前的诊断阶段的管用高效。
第二,轻问诊是整合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最佳切入口。整合医疗服务,是以中心向边缘突破容易,还是以边缘向中心突破容易?很可能是后者。前者有太多惰性。不仅医疗有太多惰性,保险惰性可能还更多。
第三,轻问诊的价值翻倍、溢出,目前入局可能最大。经历过几轮泡沫以后,轻问诊在目前是“不像机会的机会”,谁看准了、踏实了、又冲上去了,“轻问诊+价值医疗+健康管理”就一定能从迷城走出。
第四,轻问诊与互联网保险相比,纵深比它还要强大。互联网医疗有服务,缺定价研究。互联网保险有价格,缺服务填满。两者可相互融合,不同于互联网保险用途有限,互联网医疗可进到所有的保险产品。
第五,轻问诊都在真实世界,像临床试验、有数据化。轻问诊面向全科、慢病为主也好,面向专科、罕见病也罢,它是数字疗法生长的一个基,它能够做聚类经营。它的数字化早就能适应“从有到好到深”。
综上,轻问诊、互联网医疗不是以就医者身家贵贱来分的,将是未来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改革必然导致的新业态。O2O永不过时。
轻问诊、互联网医疗的平台身价没有便宜的,要么是从前猛烧了数十亿元人民币或美元的,要么是今后将深刻服务好几亿用户的。
患者求医信息到了轻问诊、互联网医疗所能链接的事前、事中、事后服务能力,将更可能打破供需信息不对称,形成获益的记录。
感谢郑东新区、康巴什以及House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5 14:24:3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3-09-25 14:14:2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诸任之 时间:2023-09-23 16:52:3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3 16:49: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3 16:48: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09-22 17:51:51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