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正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后疫情时代,中国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社会办医为补充的格局不会改变。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将逐渐落地,营利性医院定位在非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将逐渐明确清晰。民营医院将面临信任、人才、竞争、生存等诸多方面的重大考验。
接下去的三年,民营医院将面临大洗牌,以往数量式发展的红利期已过去了,很大一部分将面临淘汰出局。中国的民营医院——
2010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为:7068家,占医院总数的33%;
2013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为:11300家,占医院总数的43.24%;
2021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为:24000家,占医院总数的66.66%……
24000家民营医院,为什么有相当数量都撑不下去了?
关键是经营与管理失衡!
接下去的三年,民营医院将面临大洗牌,
以往数量式发展的红利期已过去了,很大一部分将面临淘汰出局。过去的增量博弈已然变为存量竞争,怎么办?
《道德经》说得好: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经营的价值,来自战略制定与商业模式创新;
管理的价值,来自战略的执行与细节的到位。
民营医院业绩不佳或者增长乏力,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是“经营问题(做得不同)”,即发展什么样的业务和建设什么样的学科,以及医院的战略方向等等,往往不是“管理问题(提升服务、改善医疗质量、抓医德医风等等)”;“经营问题”理顺了,“管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民营医院战略管理是什么?是以使命和愿景为出发点,通过“战略—计划—预算—绩效”管理主线来实施战略;医院战略管理环节,包括战略分析与制定、战略分解、战略实施监控、战略评估与调整四个步骤,形成战略管理闭环。一方面,大型的公立医院在忙于多院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县级公立医院在提标扩;另一方面,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在加强,已基本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在政府推动的分级诊疗、医联体医共体下,正逐渐形成医疗闭环。
公立医院从硬件到软件都在加强,呈现出一个整体扩展的态势。留给民营医院的就是政府想做,但投资不足,或公立医院无暇做、市场供给不足的“拾遗补漏型”领域。
当下,有许多民营医院,缺乏医疗服务生态构建的战略性思考,及看准医疗市场方向的能力,几年下来还没有摸索出,一条技术与经营平衡的商业法则……
国家在最新的政策中,对民营医院的定位出现了调整。
“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可以看出,民营医院自2019年,从“补充”变为“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又回归“补充”地位……
近期,美的集团出资100亿元建设的和祐国际医院,迎来主体建筑封顶,和祐国际医院,是拥有1500张床位的超大型医院。医院位于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北滘新城区,自2020年11月动工,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为辐射广佛及周边地区的非营利性三甲综合医院。从已披露的消息来看,对于医院的未来,我并不看好!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年亏掉了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553万元。2019年,国内民营医院年度注销量为347家;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至685家。2018年,正是民营医院整体走向“衰退”的开始。
对民营医院管理者来说,思维上的变革极为重要!知识在快速膨胀和更新,激烈竞争会快速稀释你当下的优势,只有以积极态度和辛勤投入,去持续精进学习,向先进和优秀看齐,你才能看清自身服务空白与自身潜能,从而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立稳脚跟。
现阶段的民营医院,无论是建立自己稳定核心技术骨干团队的“自我发展型”,还是把技术和品质,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核心动力的“能力与技术驱动型”,或者是以“忠于患者利益和感受”为核心理念的“服务驱动型”,都要围绕社会需求来做。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老师在国家卫健委首届民营医院管理培训班上授课指出:市场的法则就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民营医院迫切需要解决的8大问题:
1、分析市场,找准定位。
2、确定目标,制订计划。
3、整合人才,健全学科。
4、确定制度,完善机制。
5、营造文化,凝聚人心。
6、精心策划,加强客情。
7、畅通渠道,争取支持。
8、沉着应变,防范风险。
作者:王杨 时间:2023-12-07 17:39:54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3-12-07 07:45:2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3-12-06 19:42:3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于斐 时间:2023-12-06 17:47:3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祁冉 时间:2023-12-06 17:03: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元辰 时间:2023-12-06 13:43:44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