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卫生健康论坛上,毕井泉表示:要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这是医改的核心问题。他建议研究取消政府定价的做法,改为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政府只管原则,管总量。其中,医疗机构所有的收费项目标准向社会公开,促进医疗市场的竞争。鼓励医务人员用优质服务来吸引患者,同时严格监督医疗服务质量。
评论员Y:啊?市场和计划的平衡
评论员L:难度太大。如果放开后,其实患者也没有选择权的
码万祺:寥寥几句,很容易被断章取义
笔者感触:
他是电、他是光、他是笔者心目中的“药神”,He is our super star.
他是深化医改的第一排车间主任,是新药改的操盘手。假如没有722风暴、CDE一系列与国际接轨、对国内现状发起建设性解决,三明医改、国家集采还在比较低水平低质量,且当下及未来随时具有更大不确定性。他说的话,在三医联动里,具有一些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无可厚非。
但“建议取消医疗服务政府定价”,与深化医改主要逻辑明显有些冲突。寥寥几句,很容易被断章取义。笔者写到这里在做什么,就是在断章取义。所以,他是不是有更详细的一大段或一整篇的观点论述。毕竟,从文字看,这是个十分鲜明的、可能偏独立的个人观点,可以有讨论。
笔者对“建议取消医疗服务政府定价,改为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总体持反对意见。但遇见这个议题是好事。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关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都是抛砖引玉。他这番话可能明显加快医疗服务价格的广泛讨论,客观也促进工作落地。
他建议研究取消。建议研究、研究取消,都不等于建议取消。建议研究、研究取消,对现阶段做实做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都有利。
言归正传,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虽然是一个经济学命题,又杂糅了极其复杂的管理学要求。经济学家往往长期跟踪、预测宏微观经济,其中:一些观点很主观(包括经验主义派),一些预测猜不准。那么,按经济学家的假设来搞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使后者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合理么?不用赘言,风险很大。这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今天笑了、明天哭了,医改就改得慌慌张张。
由经济学家来讨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这一话题,不仅需要灵感,更加需要钝感。以事实现状为基础,不要追求单纯地把问题打磨成一个球,这会导致问题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动能于改革必要,但要注意动能有利势能回归。
他因为疫苗不良事件被牵连,包括笔者在内,我们至今感到十分不舍。好在药改工作在当时就已接到正轨,一系列原则、方法、理念、视野,在当时就已经夯实基础,一万头牛也拉不回。但基于上面这个讲话内容,笔者又感到:除了疫苗不良事件,有没有可能还有深化医改未来走向上的分歧。澄清:市场定价,在药改里是个定律。在医疗服务价格里,不宜照搬。药品从审评到国谈到集采,处处都有市场定价之锚。既以市场解决市场失灵,又直接应对市场失灵问题。
回到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价:需要多做市场失灵研究。因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比药改基础更复杂、路径更复杂、结果更复杂。民主是基础,集中是根本。“改为医疗机构自主定价”就会利好行业发展?不见得。可能反而激化医疗服务生产、流通、利润分配的负面,传递给数量、质量。
这将不仅是供给侧的问题,也是需求侧的问题。不单是服务方的问题,也是支付方的问题。不这么做,目前还看到一些现状基础、条件。如这么做,方法、路径、结果,各自在哪里?国际上典型经验似乎也很少。即便没有这个提法,国内现实中的医疗服务收费,就是医院医生决策为主。
澄清:名义价格虽然不是实际价格,但有方圆。辩证看,也可视为锚。假如连锚都挖起了,更不确定。本来是一个管理学为主的问题,可能复杂到既是经济学又是管理学的问题。本来,是以药改、腾笼换鸟、结余留用、薪酬改革为一条线去落地,可能要出现万马奔腾、再从零开始。
在笔者看来,有两种极端思路可以比较下:一是“全民免费医疗”,注重以行政化手段先解决医疗筹资问题,但忽略了支付管用高效、待遇合理发展;二是“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注重以市场化概念先解决医疗收费问题,但忽略了深化医改“点、线、面、体”的关系,也水土不服。
回到国情社情行情民情,各方固然对深化医改持续推进给予耐心、期待。包括医院医生在内,都投入到健康中国的大生产进程,针对医疗服务收费、合理利润,也需要大型设计。万不可鼓励碎片化,最极端地,医院医生连要为医疗服务专门收费多少上下限,也是没办法没有判断的。
“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也完全背离医学事业的宗教来源。
医保商保都不是深化医改的基础部分,而医疗恰恰是这一不完美的基础。“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不是不可以,但一定附加条件、局部存在。总体是发挥各种必要管理,体现可控可视的差异性。“医疗机构自主定价”要考虑医疗信息不对称,且医疗服务行为可能不自然地异化、变态。
换个视角,民营医院、互联网医疗是不是属于“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是不是有很强的按项目付费色彩?新医改需要由此注入一些动能,但更重要地,也需要动能势能协调构建。目前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内外部挑战很多,确实不是放开探索“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的完美时机,舆论多。
哀民生之多艰。是患者群众人数多,压榨着医务人员的劳动?又或是:医院医生以医疗信息不对称,事实上主导了治疗方案及医疗费用。总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作为重要民生,需兼顾产业、人群、原理逻辑、现实管理。对现状及未来,仍然是发挥生产发展与生产评价、管理评价。
正如王拥军老师所说,医学创新的最大障碍就是医学本身。如果类比药改、药品价格形成与改革,药物创新是有一套价值判断、市场竞争的现状。那么,医疗服务的类似现状还不清晰、客观。“医疗机构自主定价”部分地存在,也有这方面的价值与价格匹配的努力。但放眼全局,仍然不确定。而全局大生产往往需要一些高度确定性来谋发展。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薪酬分配改革、医务人员编制改革等,都不过分强调“自主”,但可以想见:必然兼顾到市场供需。这不是简单、盲目的偏向哪180度,而是很多具体问题,是落到实际环境的深化医改的一块重要拼图。
感谢毕井泉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2 20:39:5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2 20:3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3-12-02 20:25: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1 17:57:0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1 17:12:5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3-12-01 11:19:0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