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间,京都市中心的地价翻了2倍,一套新建公寓从6000万日元(约300万元人民币)猛涨到1亿日元(约500万元人民币)。而从京都车站坐列车仅13分钟的滋贺县大津市,一套使用面积为70-84平方米的新建公寓,售价只有3700万日元(约178万元人民币)。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京都市将自己所管辖的世界文化遗产——二条城的门票,从2023年6月开始,从620日元提高到800日元(约40元人民币)。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当然是好事。但是,许多时候是“前人举债,后人还钱”,京都市就是陷入了这样的困境。门川市长说,经营一座城市需要像经营一家企业一样精打细算,必须安全驾驶,蓄水经营,不能寅吃卯粮,不然市民会遭殃。
笔者感触:
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时期,成也有房地产业在其中,转型也有房地产业在其中。
面临经济萧条的风险及危险,回头看时不禁要问:医疗服务价格普遍畸低,广大医务人员仍期待共同富裕。钱去哪了?这个算是灵魂拷问吧。
探视国民经济运行:房地产定价及增速一直以来,到后来显出记账偏高;相对地,医疗服务名义定价及增速一直以来,到现在显出记账偏低。
对实体经济的未来定义,包括房地产业、医疗卫生事业(产业经济)等。呼吁:对房产税缓征减征,加速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这是从纳税人的视角看平衡。总不能可着房地产业给政策、给政策迭代加码,厚此薄彼。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需要辩证。
一方面,是增加政府各种形式的投入、补贴;另一方面,是合理发展人们为医疗服务自主付费,医疗服务有一定空间发展积极收费。因此,无论是从穿透到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个层面,还是从集中到税收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补助这个层面,需规划。
对实体经济的过去运行,比如房地产业:盖楼的(建筑、材料)拿走的价格不多,而卖楼的(地产商、卖地者)拿走的价格偏多。对实体经济的未来运行,比如医疗卫生事业:做药耗的、做医疗服务的,两者各自拿走的价格应采取相对平衡策略。
这带来的启示是:不能一股脑地、两眼蒙蔽地、走到黑地搞腾笼换鸟。对比美国经验,它笼大鸟肥,我们必须遵循:笼和鸟都逐步有序变大。
最不理想的危机是:腾笼换鸟时,鸡飞蛋也打。通俗地说:医疗、医药哪一边,你都是伤害不起的,因为伤害就不是目的,软着陆学问很深。
感谢徐静波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2 20:39:5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2 20:3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3-12-02 20:25: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1 17:57:0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3-12-01 17:12:5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3-12-01 11:19:0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