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感触:
第一,人工智能替代部分人工,危及到出租车、公交车、网约车司机以及医生等。被替代下来的人力去哪?在收入、教育、医疗、环境、闲暇、公平这几个发展维度上,还将进一步发展,甚至是掉头回来有基础发展、重塑。网约车、外卖吸纳人力仅仅是过渡。
第二,人工智能主要是增加管理,使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促进生产力。在供需的每个终端界面,仍然大有可为。比如乡村振兴、居家养老、家庭服务、教育医疗、公共安全、见义勇为等。在这些端上,需要吸纳、鼓舞大量人力,已然是复兴的时机。
第三,不同数量、质量的统筹,统筹到底多大是好?这是一个关乎格局的大命题。某种意义上,内卷就是搞大统筹,而拒绝内卷就是与较大统筹分庭抗礼。格局在各个大小级别上,都有其现实意义。行将何处?就是环顾四遭,看到问题、看到办法、看到机会。
第四,人的价值发挥,即便不内卷,也是不可替代、忽视的,代表自然的生命力。以艺术品为例,是后人写不过王羲之、画不过吴道子么?当代艺术品价值在于体现当代人对艺术的理解、表现。当代家政服务者价值在于体现当代家政事业供需的理解、表现力。
第五,人工智能与人力在一些场景杂糅,在另外一些场景又必将是人力占据上风。比如纯人手工打造的消费品、艺术品;比如需要超脱人工智能而存在的社交;比如需要对信息采集保留隐私习惯的场景;比如需要营建人际关系的氛围;比如对人工智能的补充。
第六,从流量崇拜,到流量无用、逃避流量,最后与间接流量达成妥协的人很多。像铁头、一莎,如果没有网红经济,不至于形象扮演得如此激烈走形。人们在人工智能袭来的环境里,可能更愿意回归人文与人性,向外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舒服的节奏。
第七,伴随人工智能的效率提高和分工替代,不可避免地促进收入分配改革调整。一线城市收入较高,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保持热池地位。与其他城市之间构成差异性、互补性,并非一味盲目带动、攀比。经济学家不可避免要研究人工智能、人口年龄的影响。
第八,人工智能、网红经济对几乎所有经济体都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不止经济。举例:今日头条的美国版在美国市场为何能快速突破?可能与美国社会对人工智能、网红经济还没有达成共识有关。全世界是否为这些新浪潮的突袭、渗透做好了准备?还没有。
可以肯定的是,家政服务者的社会地位将提高,就像医生目前的社会地位一样。而这,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以后,人类社会文明尤值得庆幸的收获之处。伴随人工智能突袭而来、而后的,出路不是更不尊重,而是回过头看重拾尊重,对自己也对他人。
感谢萝卜快跑平台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25 16:57:25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4-25 16:09:4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3 09:05:2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