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加过来的朋友,聊医馆运营,谈到流量和留量的问题,说流量来了接不住,无法变成留量是不行的。
我的观点是:当前阶段,95%的医馆和医生来讲,完全不用担心流量来了留不住的问题,因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很少见到这种案例。
以我运营的30位医生IP为例,其中近20人一天不到5个患者,近10人一天不到10个患者,按常理来讲,他们的技术可能高不到哪里去。
但从他们打造个人IP后,初诊患者量快速增加起来,医生变得自信了,结果复诊率也上来了。
到今天,我没见到几个积极投身于IP打造的医生,流量来了接不住的。
甚至很多年轻中医,只要流量一上来,即使技术很一般,也不存在这个问题。
那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担心流量来了医生接不住呢?
我想核心原因有三个:
一是医生不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去筛选目标患者,一副饥不择食的样子,来者不拒,自然很难留住患者。
好的中医,并不是技术多全面多牛逼,而是把自己真正擅长的地方精准匹配患者需求。
二是医生只是被动坐诊和应付患者,本身要技术没技术,要情商没情商,要服务没服务等等。
试问,这样的医生即使坐诊100年,综合素质、能力也修炼不到40分,根本就成为不了一个合格的医生,拿什么留住患者。
三是医馆过度追求短期投资回报,大方满天飞,产品大力推。
对于在中医馆工作的中医医生来讲,平均每个中医医生一天患者量都不到5位,操心留量能解决实际困境不。
所以,搞不来流量才是当前医馆和医生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不是考虑留量如何变成留量。
从医馆运营的三个战略驱动能力来讲,驱动技术的能力、驱动用户的能力、驱动产品的能力,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果你的医馆具备强大的技术驱动能力,自然就具备驱动用户的能力,典型的例子固生堂。
如果你的医馆具备驱动用户的能力,自然就具备驱动技术的能力,典型的案例就是一些跟医疗MCN机构合作的中医馆。
你现在去问问我们大部分中医医生,他们最想跟什么样的医馆合作?
基本上会告诉你,想跟有运营医生IP和引流能力的医馆合作。
医馆跟医馆、医生跟医生之间的竞争,技术能力竞争占比并不大,流量竞争才是他们拉开差距的根本原因之一。
以诊疗为核心的医馆,诊疗过程就是流量形成的过程,当你的诊疗过程很糟糕,你再怎么努力打造私域运营体系、话术、激励措施等,可能都是事倍功半。
一个青年中医技术成长路径,除了跟师学技,就是真刀真枪的临床实践。
试问,一个每天有30个患者量的医生,跟一个每天只有3个患者量的医生,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一年后,哪个医生的技术会更好?哪个医生更能从容应对不同患者的需求?
再说,今天医疗机构的运营体系,越来越把公域和私域融为一体了,如何高效把公域引流直接做成私域才是核心。
对医馆来讲,想要生存和发展,当前阶段,搞定流量远大于搞定留量。
对医生来讲,想要技术进步得更快,搞定流量远比搞定留量重要。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9-09 17:04: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4-09-07 14:52:03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4-09-06 11:39: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利 时间:2024-09-04 19:43:3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4-09-04 17:40:3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4-09-04 10:32:14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