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引流,
曾经是一个临时的刺激性营销手段
如今却成为一种
长期性的医美营销策略。
它在许多机构十分流行,
玩得风生水起。
有人痛骂其为医美发展的枷锁,将整个行业拖入无休止的价格战泥潭;有人将其奉为圭臬,捧为医美营销的金科玉律。经过长期观察,其实对低价引流也没必要大惊小怪,它对某一类机构来说,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但对另外一些机构来说,却真的是营销陷阱。
Part.01 低价引流的秘密
最初,低价引流被刚开业的医美机构当成临时性的促销策略,用于快速打开市场,以吸引更多的上门客源。经过多年的演变,它已不再是暂时性手段,而是演化成部分医美机构的核心运营工具和流量密钥。
无论低价引流遭到多少诟病,它作为一种模式,自成一派,而且在中国的医美大市场上,开枝散叶,生生不息,成为全球医美行业独一无二的一朵奇葩。
这种模式背后,究竟藏着哪些秘密?为什么许多机构根本学不会?或者不学则已,一学就完蛋呢?
它的基本逻辑是“一分为二”原则,或者说是“别和用来引流的低价叫劲”原则。通过低价吸引大量潜在客户,再通过高能咨询和专业沟通,将部分客户转化为高价值客户,从而实现盈利。其隐含的假设条件是:市场容量的无限和超强的咨询转化能力。高明的低价引流被分成了两个游戏,低价引流的品项,如同钓饵,求美者上门后,第一个游戏就算是结束了;第二个游戏是用另外的品项和你聊,大型机构在第二个游戏里并不一定要有坑蒙拐骗的事,相信绝大多数机构对医疗交付结果还是负责任的,他们只是换了另外的品项而已,这些品项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效果也大差不差。
第一个秘密:低价引流的目标,并不是低价客户。
所谓低价客户,就是花一块钱,买两块钱的东西,享受三块钱的服务,要四块钱的效果,吹五块钱的大牛;最后拼命挑你的毛病,试图赖掉五毛钱尾款的那一拨人。这个道理,谁都知道,玩低价引流的机构,更知道。
低价引流赌的是引流到店的人里,混杂着一时“糊涂”的、暂时被低价蒙蔽的中高端客户,他们可以被发现,被开发,被转化。所以,低价引流的策略是基于概率的,而概率又基于规模。因此,低价引流,必须有规模,要有超大的客户吞吐量,而且还得能够接得住。
第二个秘密:足够低的成本。
低价引流的另一个逻辑,就是足够低的成本。机构必须准备好可以用来替换的产品,并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大型机构都有自己的贴牌产品线,要么低价纳客,高价升单;要么品牌产品低价纳客,用更低价格的产品替换。
低价引流也可以充满创意。比如用市场最高价的名牌产品破价引流,来了之后,再换成自己有利润空间的产品。可以明着换,也可以暗着换。明着换的理由是那个名牌产品没了,打我们自己的产品也不错啊!暗着换的方法是没有自研或贴牌产品怎么办?可以偷偷用假的、水的、A 的换,毕竟医美市场上既有几千元一支的玻尿酸,也有几块钱一支的。
第三个秘密:完整的流程设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低价引流的必要条件,是一套严密的流程设计,包括话术、接力、套餐,以及提成奖励方案,甚至还有惩罚措施。
一位顾客上门,七八个咨询冲上去,直到拿下为止。可以轮攻战术,也可以是围攻战术,还可以是诱敌深入、步步为营。要充分做好消费者洞察,实在是没钱的,或者铁了心上门来薅羊毛的,就象征性治疗一下敷衍了事,起码提供了情绪价值。
只会引流,不会转化的低价策略,结果是只有覆灭。
第四个秘密:强大的纠纷处理能力,这是低价引流的坚强后盾。
低价引流上来的群体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人爱占小便宜。钱不多,事不少,所以,必须有强大的纠纷处理团队,随时准备着。处理的流程是千锤百炼后得出的血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内心必须特别强大,面对撒泼打滚而不变色,恶语压顶而不弯腰。
处理负面舆情和政府公关也是这种能力的体现,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负面信息,该赔钱的时候也绝不含糊,这叫能知进退。对待政府监管部门的检查问责,更要八面玲珑,掌握好分寸。
第五个秘密:思想统一,做好团队建设。
最后一个要求,也最重要的就是团队建设,牢固树立“只看输赢,不论对错”的价值观,要彻底抛弃所谓“回归医疗”的虚假论调,团队一心,向着胜利前进!
对于医疗团队,也要尽可能统一思想。总的原则是:医生们做好配合就行了,咨询师让你怎么干就怎么干,绝对不能拥有话语权。钱可以多挣,话不能多说。
只要赢了,媒体会理解你,专家会表扬你,上游会巴结你,同行会羡慕你,资本会追捧你,监管会原谅你。所以,必须赢!爱拼才会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自己走过的路,寸草不生。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小结:只有大型机构,才有玩低价引流的资格。
大型机构付得起海量的宣传推广费用,而且要经得起罚款,把罚款当成营销成本来看待。要有强大的咨询转化与开发团队,一个顾客上门,七八人咨询围攻,拿下为止。要有强大的纠纷处理能力,以及公关能力,可以铲平任何事。要有完整的产品供应链,成本足够低。最后,上下一心,思想统一。这是一整套逻辑。
超低价策略有时确实能够形成一定的从众效应。例如某大学城附近的大型医美机构推出的299元卡,吸引了大量首次接触医美的适龄人群,形成群体讨论,然后许多第一次消费医美的大学生都会选择这个品牌。因此,当机构有能力形成一定的地缘圈层消费影响力时,低价引流便有了价值。但是,它是将低价变成了吸引关注与认知的广告行为,这种是声东击西的战术打法,同样需要规模化的消化能力。
Part.02 什么样的机构不能做低价引流
有三类机构,最好不要采用低价引流的营销策略,一旦学了皮毛,多数是开场容易收场难,自不量力。
机构 | 低价 |引流
第一种:医生创业型
医生创业型的医美机构一般规模都不会太大,大多数创业医生一边当老板,一边当医生,自己雇自己。基本有公立医院的从业经历,受职业伦理约束比较多,常常在疾病医疗和消费医疗之间纠结。
这类机构产能有限,低价引流之后很难转化。一般来说,想学低价引流的营销方法,也只学个皮毛,最后是只有低价,没有升单。创业医生唯一的获客武器就是个人IP。
第二种:中小型精品机构
单体的中小型机构,包括那些试图为中高端求美者服务的精品机构,受限于规模,也学不会低价导流的路数,既没有能力拼命转化,也没有定制产品,假如再有点价值观,不敢用假冒伪劣替代,就更废了。
许多被低价吸引来的客户,其消费能力和意愿与机构的目标客群并不匹配,他们往往只关注价格,难以转化为高价值客户。机构投入大量资源获取的流量,无法转化为实际利润,反而可能因为低价项目带来的运营压力而陷入长期亏损。所以,只有具备将这一部分客户带来的亏损消化掉的能力,才能玩这个游戏。这就是中小型机构与大型机构的差别。
第三种:同城连锁机构
中小型同城连锁机构做低价引流,最先卷的就是连锁内部成员,因为卷起来最直接。由于连锁成员之间有不同的团队负责经营,步调一致是非常困难的,一旦卷入内部价格战,比一般的低价引流还要凶险,对连锁品牌伤害极大。
Part.03 低价引流模式的成因
低价引流策略的出现,离不开互联网。
互联网营销中的“爆款”,同样是医美业追逐的梦想。有些机构曾经推出过极具价格吸引力的爆款项目,如9元脱毛、99元小气泡、199元光子嫩肤等,的确在短期内为机构带来了可观的流量,对迅速积累客户量有很大作用。
虽然低价导流有可能会加剧行业内卷,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旦有大型机构开始采用低价策略,仍然会有大批机构为了避免客户流失,被迫跟随,进入“囚徒困境”式的恶性竞争。在竞争压力下,只要卷入价格战,便很少有机构能够独自退出。当然并不是所有机构都玩得起低价引流的营销策略,所以因此被淘汰出市场的机构,大有人在。
低价本来就是电商的基因。但是它以市场边界可以无限放大为前提。医疗服务的边界却十分有限,因此理解电商低价策略用于医疗服务,就必须把引流和交付分成两个游戏,毕竟医疗服务双方得见面。只有理解了引流是引流,交付是交付,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医美电商的真谛。
有些中小机构模仿人家的低价引流策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在第一个游戏上下功夫,要么咬牙交付,要么动歪心思,反正最后就是把自己搞死算。
过度依赖三方平台获客,是导致流量思维的根源性因素。在逐渐被平台“绑架”的过程中,机构为了更多地获取流量,低价往往是最先能够想到的办法。平台掌握着流量入口,拥有规则制定权;机构想要流量,不得不低头,参与各种促销活动,甚至接受越来越高的平台抽成。慢慢地,机构自主权逐渐丧失,利润被进一步侵蚀。曾经在某平台的沟通会上,台上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居然是“收割”。
医美机构在与平台的博弈中,低价引流的思路逐步清晰,引流归引流,二开归二开。那些单纯消化平台客户的机构,只能越来越差。
最后。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低价引流是医美营销的毒药,它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大型机构才能玩得起的销售策略,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任何指责,在现实面前,既虚伪又无力。然而,那些不具备进行低价引流能力的机构,最好别碰。所谓能力,是指与低价引流相配的一整套体系。
应然是“本该如此”的理想,实然是“实际发生”的现实。对低价导流要有足够正确的认知,如同光影美学的隐含假设,有光的地方必然有影,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
作者:李滨
来源:丽格李滨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3-28 12:01:5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徐毓才 时间:2025-03-27 16:51:5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3-27 11:07:4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韩晓峰 时间:2025-03-27 10:20:0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韩晓峰 时间:2025-03-26 10:44:2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韩晓峰 时间:2025-03-25 08:39:1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