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利益共同体无疑是医共体坚实的经济基石。亲兄弟明算账,医共体内部各成员单位,从县级医院到基层卫生院,由于现有管理体系制约,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医共体相关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政治经济利益分配关系,才能构建起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破过去各自为政的发展壁垒,才能推动管理共同体、业务共同体的建设、发挥出最大效能。
医共体建设旨在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而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则是其经济基础。在医共体内部成员单位之间,存在着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的差异,也就存在着政治经济利益关系的差异,存在着利益交割关系。由于成员单位这些差异不可避免地衍生出政治经济利益关系的分歧。认真研究和分析医共体相关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政治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对于医共体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卫健主管部门政治经济利益诉求
卫健主管部门推进医共体建设目的,从政治上讲,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资源整合,期望强基层,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从经济上讲,期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减少患者外流,让更多的医疗经费留在区域内,支持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一)政治利益需求
1、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能
期望通过医共体建设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实现医疗服务的协同发展,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构建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新格局,提升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2、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薄弱地区流动,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减少因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
3、落实国家医改政策
医共体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需要通过推进医共体建设来落实国家医改政策,如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将医改的各项任务落地生根,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4、加强行业监管与引导
通过医共体建设,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可以更有效地对区域内医疗卫生行业进行监管和引导,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等,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
5、机构管理权利
卫健主管部门,对妇幼保健、基层医疗机构具有直接管理权,有权决定机构班子成员任免,有权对财政补助资金安排、有权编制人员选聘和安排、有权决定规划和发展计划、有权对公卫服务考核等等,这些都是现实的政治权利。面临医共体的推行,如何处理医共体与卫健局之间的管理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绕不去的难题。
(二)经济利益需求
1、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希望医共体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规范诊疗行为等方式,避免过度医疗和重复检查等现象,降低医疗成本,从而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和社会的医疗负担,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保障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
2、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借助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促使医共体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合理使用医保资金,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合理支出,实现医保、医疗、医药 “三医联动” 的协同发展,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3、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医共体建设可以带动区域内健康产业的发展,如促进医疗与养老、康复、护理等产业的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医共体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康产业投资,推动健康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4、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效益最大化
对医共体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根据区域内人口数量、疾病谱、医疗需求等因素,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益,使有限的资源能够满足更多群众的医疗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经济利益合理分配监管权
医共体建设虽然由牵头医院负责统一管理,对于经济利益在成员之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体现强基层,是否偏向牵头医院利益,是否忽视公共卫生服务等,更加需要监管。
二、牵头医院政治经济利益诉求
牵头医院推进医共体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强基层“报团取暖”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减少患者外流,有的是主动拥抱,有的是被政策推动被动执行,担心自身利益受损。
(一)政治利益诉求
1、提升行业影响力
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通常希望通过在医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高自身在区域医疗卫生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区域医疗中心和行业标杆,在学术交流、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拥有更多话语权,进而提升医院在全国或更大范围内的声誉和地位。
3、推动医疗政策制定
凭借在医共体中的核心地位,牵头医院期望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医疗政策的制定和反馈过程,将自身在医疗实践和医共体管理中的经验和需求反映给政策制定部门,使相关政策更加符合实际医疗工作的需要,为医院和整个医共体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4、促进人才培养与发展
在医共体框架下,牵头医院可以借助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更广泛的人才培养网络,为本院医务人员提供更多实践和带教机会,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加入,充实医院的人才队伍,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承担社会责任与形象塑造
通过医共体建设,牵头医院有机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如开展分级诊疗、健康扶贫、公共卫生应急等工作,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增强社会对医院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体现医院的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
6、机构自主管理权利
通过医共体建设,实行六统一管理,成为管理共同体,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具有较高的管理自主权,这也是导致与卫健主管部门容易交错的方面,如何正确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医共体建设的成效。
(二)经济利益诉求
1、合理分配医保资金
在医保基金总额预付等政策下,牵头医院希望在医共体内部能够建立合理的医保资金分配机制,确保自身在承担更多疑难重症诊疗任务的同时,能够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医保资金支持,保障医院的经济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2、拓展业务与增加收入
医共体建设为牵头医院提供了更广阔的业务拓展空间,例如通过技术帮扶和业务指导,将一些高端医疗技术和特色服务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患者来源,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收入。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医共体内其他机构合作开展新的医疗项目和服务,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医共体的资源整合和共享,牵头医院可以实现一些成本的节约。例如,在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方面,以医共体为单位进行集中采购,提高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信息化投入成本。
4、推动协同发展
牵头医院可以借助医共体的平台,与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健康产业机构等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医疗、医药、医保、健康产业等协同发展,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来源,如参与科研成果转化、健康产业项目合作等,实现多元化发展。
三、中医医院政治经济利益诉求
在医共体建设中,中医医院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鉴于中医特色的独有性,与综合医院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中医院领导负责人与县区医院领导负责人行政级别一样。
(一)政治利益诉求
1、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传播者,希望通过医共体建设,在区域内更广泛地推广中医药文化,提高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使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2、提升中医地位与话语权
借助医共体平台,中医医院可以展示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争取在医疗体系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话语权,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促进中西医并重政策的落实。
3、促进中医人才培养
在医共体中发挥牵头或参与作用,有助于中医医院建立完善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师带徒、学术讲座、临床带教等多种方式,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也提升医院自身的人才储备和竞争力。
4、推动中医政策落实
利用医共体建设的契机,积极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相关政策制定机构反馈中医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推动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出台和落实,如中医医保政策的完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的纳入等,为中医医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5、行政级别权力
许多地方县医院与中医院负责人都是一个级别,没有打破行政级别,县医院作为牵头医院,西医不熟悉中医特点,担心影响中医事业发展,中医院心不甘情不愿。
(二)经济利益诉求
1、拓展业务范围与增加收入
通过医共体建设,中医医院可以将中医药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中医馆、中医工作室等,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增加中医门诊和住院服务量,扩大业务范围,从而提高医疗收入。同时,还可以与医共体内的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项目,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优化医保资金分配
希望在医共体的医保资金分配中,充分考虑中医药服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中医医院的医保额度和支付方式,确保中医医院能够获得足够的医保资金支持,以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和中医药服务的持续开展。例如,争取提高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的医保报销比例,将更多中医优势病种纳入医保按病种付费范围等。
3、降低运营成本
医共体的资源共享机制可以帮助中医医院降低运营成本。例如,通过医共体集中采购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器械等,提高采购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共享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等设备和平台,避免重复购置,减少设备维护成本;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降低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成本。
4、促进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以医共体为纽带,加强与中医药企业、中药种植基地等的合作,推动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中医医院可以为中医药企业提供临床研究和应用数据,参与中医药产品的研发;与中药种植基地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中药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发展中药院内制剂等,延伸中医药产业链,增加医院的经济收益。
四、妇幼保健院政治经济利益诉求
妇幼保健院是专门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的医疗机构。属于一类事业机构,公益性强,财政全额水平高。纳入医共体担心政治经济利益。
(一)政治利益诉求
·1、强化专业地位与影响力
妇幼保健院希望通过参与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巩固其在区域内妇幼健康领域的专业地位,成为妇幼保健服务的核心引领机构,提升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制定妇幼健康政策、规范和标准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期望借助医共体平台,与其他医疗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推广妇幼保健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引领区域内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方向,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
·2、推动妇幼健康政策落实
作为妇幼健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妇幼保健院期望利用医共体的渠道,积极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等反映妇幼健康领域的实际需求和问题,推动出台更多有利于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政策,如增加对妇幼保健专项经费的投入、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等。通过医共体建设,促进各项妇幼健康政策在医共体成员单位中的有效落实,确保辖区内妇女儿童能够享受到全面、优质的保健服务,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3、提升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在医共体框架下,妇幼保健院可以与其他医疗机构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项目,为本院的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学术交流平台,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医共体的人才下沉和基层帮扶机制,吸引和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妇幼保健专业人才,充实妇幼保健服务队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妇幼健康服务团队,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履行社会责任与公益使命
借助医共体的资源整合优势,妇幼保健院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如妇幼健康科普宣传、免费筛查、义诊等,提高公众对妇幼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社会对妇幼保健院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体现妇幼保健院的公益属性,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二)经济利益诉求
1、争取合理的医保资金与项目支持
在医共体的医保资金分配中,妇幼保健院希望能够根据其承担的妇幼保健服务任务和工作量,获得合理的医保额度,确保医院在提供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疾病诊疗等服务时,能够得到足额的医保支付,保障医院的经济运营。争取将更多的妇幼保健特色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如无痛分娩、产后康复、儿童早期发展评估等,以减轻患者负担,同时也促进医院特色业务的发展,增加医疗收入。争取更多医保预算基金的份额。
2、拓展业务与增加收入渠道
利用医共体的分级诊疗体系,妇幼保健院可以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协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将一些病情稳定的患者下转到基层,同时接收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疑难重症患者,实现患者资源的合理流动,扩大医院的服务范围和患者群体,增加门诊量和住院量,从而提高医疗收入。
3、成本控制与资源共享
通过医共体的集中采购机制,妇幼保健院可以与其他成员单位联合采购药品、医疗器械、耗材等,提高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在后勤保障、设备维护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入,降低运营成本。利用医共体的信息平台,实现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避免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产业协同与发展机遇
妇幼保健院可以借助医共体的平台,与妇幼相关产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母婴用品企业、儿童康复机构、早教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妇幼健康产业的发展。参与医共体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如建设高端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月子中心等,拓展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五、基层医疗机构政治经济利益需求
(一)政治利益诉求
·1、提升基层医疗地位
希望通过医共体建设,使自身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得到重视和提升,改变以往基层医疗相对薄弱的局面,成为区域医疗服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在医共体的决策和管理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参与制定与基层医疗相关的政策和规划,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2、增强人才吸引力与培养
借助医共体的平台,吸引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到基层工作,缓解基层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通过与上级医院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获得更多的人才培养机会,如参加医共体组织的培训、学术讲座、进修学习等,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医疗队伍。
·3、促进分级诊疗落实
基层医疗机构期望通过医共体建设,真正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明确自身在分级诊疗中的功能定位,承担起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康复护理等任务,实现与上级医院的有序转诊和协同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建立合理的分级诊疗激励机制,鼓励患者在基层首诊,对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如医保报销比例倾斜等,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减轻上级医院的就医压力。
·4、履行公共卫生职责
依托医共体的资源整合优势,更好地履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加强对辖区内居民的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得到医共体的支持和指导,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保障辖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体现基层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经济利益诉求
1、稳定财政补偿与投入
期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确保人员经费、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得到稳定的资金支持,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基层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合理医保政策与支付
希望医保政策能够向基层倾斜,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和额度,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将更多基层常用的药品、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吸引患者到基层就诊。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复合式支付方式,建立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保支付机制,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够获得合理的医保资金补偿,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3、业务拓展与收入增长
通过医共体建设,与上级医院开展技术合作和业务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拓展业务范围,开展一些新的诊疗项目和特色服务,如中医适宜技术、康复理疗等,增加医疗收入。借助医共体的信息化平台,开展远程医疗、远程诊断等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为基层医疗机构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4、降低运营成本
医共体的资源共享机制可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降低运营成本。例如,通过医共体集中采购药品、耗材和设备,降低采购成本;共享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等资源,避免基层医疗机构重复购置设备,减少设备维护成本。与医共体内的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后勤服务整合,实现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等,降低后勤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六、医保部门政治经济利益诉求
医保部门医保基金支付政策,对医共体建设具有重要的经济驱动作用,医保部门对医共体建设存在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同的诉求。以医共体为载体,促进医疗、医保、医药 “三医联动” 改革,加强与卫生健康、药监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政策合力,提升医保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整体效能,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一)政治利益诉求
1、推动政策落实与医改目标达成
借助医共体建设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等政策的落地实施,通过医共体的整合作用,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使医保政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医疗体系改革,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有序就医格局,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提升医保治理能力与形象
通过参与医共体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共体医保基金使用的监管,提高医保基金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展示医保部门在维护基金安全、提升医保服务质量方面的能力和决心,树立良好的政府部门形象。在医共体建设中积极探索创新医保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
3、化社会责任与民生保障
以医共体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水平,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增强民众对医保制度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重大疾病疫情时,发挥医保的应急保障作用,体现医保的社会公平性和民生保障功能。
(二)经济利益诉求
1、医保基金可持续性
通过医共体建设,引导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避免过度医疗、不合理用药等现象,确保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实现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与医共体共同建立医保基金风险分担机制,根据医共体的服务质量、费用控制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医保基金的支付标准和分担比例,激励医共体主动加强基金管理,降低基金风险。
2、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利用医共体的集中采购优势,与医药供应商进行谈判协商,降低药品、耗材等价格,间接减少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同时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通过推动医共体内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简化医保报销流程,减少医保经办成本,提高医保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医保服务。
3、促进医保与医疗协同发展
与医共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符合医共体特点的医保支付模式,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等,促进医保支付与医疗服务质量、成本控制的有机结合。
总之,在医共体建设中,正确处理经济利益关系至关重要,这涉及到政府、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以及医保机构等多方面主体,认真研究和分析医共体相关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政治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建设好利益共同,才能为管理共同体、业务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提供经济动力支持。
来源:秦永方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经济研究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8 17:33: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3-28 17:23:31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3-27 17:19:1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7 17:00:2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3-27 10:17:5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6 14:33:24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