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对绩效国考“55+1”指标深入研讨,本期研讨“出院患者手术占比”指标,分析该指标背后的含义有哪些?如何才能提高该指标得分?探讨如下。
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体系中,“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医院学科实力、运营效率与战略定位的多维镜像。
一、出院患者手术占比计算公式
出院患者手术占比是考核年度出院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台次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是国家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出院患者手术占比 = 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 × 100%
(1)分子: 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是指出院患者手术人数, 即同一次住院就诊期间患有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施行多次手术 患者,按 1 人统计。统计单位以人数计算,总数为手术和介入治 疗人数累加求和。
(2)分母: 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是指出院人数。
(3)手术和介入治疗统计按照《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 床版 3.0(2022 汇总版)》的目录实施。
二、指标意义
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数量尤其是疑难复杂手术和介入治疗的 数量与医院的规模、人员、设备、设施等综合诊疗技术能力及临床管理流程成正相关,鼓励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于疑难危 重患者,尤其是能够提供安全有保障的高质量医疗技术服务。
指标导向逐步提高,越高越好。
三、该指标为何成为医院 "必争之地"
2023 年,全国三级医院平均手术占比达到 31.2%,较以往实现了 4.8% 的同比增长,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各大医院在医疗领域激烈角逐的生动写照。
这项指标,绝不仅仅是一组简单的数据,它直接映射出医院在疑难重症救治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强大实力。
从计算公式不难看出,分子的增加,或者分母的减少,都有可能提升手术占比。但这看似简单的分子分母双向博弈,实则暗藏玄机,背后涉及到医院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到患者就医流程的优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谋划、精准施策。
医保 DRG/DIP 支付改革,旨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如同一场席卷医疗行业的风暴,对医院的运营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种支付模式下,医院的收益不再仅仅取决于医疗服务的数量,更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成本控制紧密挂钩。手术患者在支付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促使医院更加注重手术患者, 以在有限的医保支付额度内实现效益最大化。
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是许多医院面临的共同问题。当非手术科室的占比过高时,会导致医院的资源分配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手术人次占比指标。研究数据表明,非手术科室占比超过 40% 的医院,其手术人次占比指标平均要比其他医院低 12%。这是因为过多的资源投入到非手术科室,会导致手术科室在设备、人才、资金等方面的相对不足,进而限制了手术科室的发展和手术人次的增加。
四、提升指标的 5D 作战模型
面对出院患者手术人次占比这一关键指标的重重挑战,我们需要一套系统全面、行之有效的提升策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 5D 作战模型,为医院提升手术人次占比提供有力的战略指导。
3.1 技术攻坚(Technology)
技术,是医院提升手术人次占比的核心驱动力。在这一维度上,我们需要从人才培养、设备升级、技术传承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医院的手术技术水平。
2、流程再造(Process)
优化就医流程,是提升手术人次占比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对手术相关流程进行全面再造,缩短术前等待时间,提高手术效率,让患者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接受手术治疗。
3、绩效革新(Incentive)
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是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体系,将手术相关指标与绩效挂钩,参考誉方医管“多维价值积分驱动绩效管理模式”,对手术“四级十二档”采取术种单项激励,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开展手术的积极性,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
手术级档积分制: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及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参考手术难度系数与风险权重及资源消耗,参考DRG/DIP付费,对四级手术细分为十二档,实行差异梯度激励,根据手术的分档,赋予不同的积分点数。医生完成的手术难度越高、风险越大,获得的积分就越多,相应的绩效奖励也就越高。
动态系数:手术科室往往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和压力,为了体现对高风险岗位的重视和激励,实行动态系数绩效制度。对于手术科室等高风险岗位,绩效系数倾斜 ,使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在绩效收入上得到体现,从而更加安心地投入到手术工作中,为提升手术人次占比贡献力量 。
五、指标提升的三条红线规避
在全力提升出院患者手术人次占比指标的征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守质量安全、学科平衡、医保合规这三条红线。这三条红线,不仅是医院发展的底线,更是患者生命健康的保障线。只有在确保红线安全的前提下,指标的提升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1、质量安全底线
手术指征的严格把控,是确保手术质量的第一道关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手术指征评估机制,组织多学科专家对每一例手术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确保手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追求手术量增长的同时,医院通过加强手术指征管理,绝不能以牺牲患者额利益及质量安全为代价。
术后 30 天再入院率,是衡量手术质量和患者康复效果的重要指标。过高的再入院率,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和运营效率。医院应加强术后患者的随访管理,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患者术后出现的问题,降低再入院率。
2、学科平衡策略
学科平衡发展,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提升手术人次占比的过程中,要注重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的协同发展,避免出现学科失衡的现象。
3、医保合规管理
医保合规,是医院运营的基本准则。在提升手术人次占比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医保政策,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
总之,手术占比提升本质是医院综合实力的全面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激励改革的三维联动,既能斩获考核高分,更能实现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率的双提升。
来源:秦永方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经济研究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4-18 10:28:5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4-16 17:27:5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16 14:16:4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16 11:53:30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15 11:33:3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14 17:32:38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