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管理

医生到底该不该分级管理

14年08月14日 阅读:10076 来源: 廖新波原创

  医生到底该不该分级管理,我看简单从医生到底该不该分级管理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是为什么要分级管理。我们现在沿用人事制度是来自前苏联的。它是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断地改良,最后生成现在以课题、科研、和外语为主的中国分级制度。目的为了什么?无非就是将医生按照这个标准来分成三六九等,与工资、奖金,甚至行政级别挂起钩来。现在我们医改正在进行时,提出废除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同时也将福利社会化。无疑,传统人事制度和医生等级制度就有必要随之而改,如何改?

  如果从改革的进程与步骤来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现在还不能简单地评判是不是过时,它还有存在的一些意义。首先要做的分门别类,然后分级管理。在我看来,现在的医生应该分为科研和临床两个方向。以科研为主的医生应该沿用现行的传统方式,因为做科研的人如果不做研究,不发文章,就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水平,学术论文是衡量一个临床科研型医生学术水平的方式。

  而对临床技术型医生而言,病看得好不好,手术做得好不好,比发表论文本身更重要。医生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必须肚里有料。因为他们阅读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是一个医生必备的素质基础,是希望可以借由写文章,对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累积进行总结,他们会自觉获取新知,而不是单纯为了晋级。现在“行政”要求他们发表论文和提高外语水平的目的是作为晋升的必备条件,动机就发生错位了。最让人痛心的是,现在学术氛围不好,抄袭、作假、“请枪”,甚至学术腐败等问题频出,一些人写出的东西完全不知所云,别人也没有去看,有价值的不多。说到底,科研成果之于临床医生,是应该被用来参考、学习,并转化到实践中的。既然如今的现状,已经完全背离了医生发表论文的初衷,还不如干脆就从看了多少疑难杂症等实际操作上划分医生等级。

  当然,这样的分类分级管理,并不能完全杜绝学术腐败问题,至少大大减少了很多垃圾文章。

  对于临床研究型医生的管理,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美国的项目管理的办法,公开招聘愿意搞科研的专业人才,他们可以是PHD,也可以是MD,在PI(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完成科研项目。这样,既可以发挥专用人才的作用,也可以避免科研基金撒胡椒面的现象。只要加强对科研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就会最大限度地解决科研腐败尤其是科研基金寻租现象。

  二是评判分级管理的标准和内容。深圳准备推行的新制度中,有一项评判标准是投诉率。把医德相关的内容放进评级标准,这是否适合呢?坦率地说,医德不应该作为技术评分的重要方面,在其中只能占一个比较小的权重。医德本身与技术的相关性不大,单靠投诉率或者表扬信来评判技术问题也并不现实。相反,如果对这方面太过重视,反而会让医生有压力,无法轻重上阵,让技术本身打上折扣,甚至医生会“祈求”患者的表扬信。“投诉率”,是有若干投诉案例的构成比,哪一些是客观的,哪一些片面的,如同最近“湘潭事件”,我们都难以准确地裁定。当然,这不是说医德不重要,医生本就应该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自觉执行自己的医学誓言,类似“拒收红包协议”就是一种有罪认定,就是侮辱医患的人格,是制度设计的缺陷!医生出现医德问题,应该像国外一样由医师协会做出裁判与谴责,严重者可以进行开除处理,如果违法则由法律惩处。

  三是医生分级管理的统一性。一个医院内的分级管理,是组织文化;多个医院都可以再一个系统内运行,它是制度文化。医生分级管理,就是为医生成为社会人做准备。因此要使它可以推广与流通,标准的设定和考核很重要。深圳医生分级制度也将促使医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去选择方向,假如不再是被动地根据职称标准,全员浩浩荡荡地钻进科研大军中去,无疑有益于医生决定自己的价值定位。但我觉得,深圳的这个标准还是属于医院内部的管理手段,是用于选拔院内研究型人才的内部激励系统。由于不同医院的水平千差万别,此标准的能力认定流通度还不够。如果以后要进行普及,还需要官方制定更科学、合理和普适的评判标准。

  美国为什么要把教授分为5种 academic series/tracks?可参考此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c3NjQwMA==&mid=207087775&idx=5&sn=1e649ac10ada1cb640509bb4ceb17309&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对于为何要把医学相关的教授如此细分,入职之初,相关工作人员也会跟我们解释得很清楚。首先,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全能的“三面手”(triple-threat)越来越少,大部分人最多只能着重于一两方面的任务,避免“样样通,样样松”。

  其次是经济原因。美国民众对政府向基础研究领域大量投入短时间却无法获得回报的事实很不买账,因此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越来越少,医学院的总收入大部分来自附属医院的临床收入,所以临床工作对于医学院的员工来说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增设临床型教授的医学院校越来越多,1986年全国仅61所,1998年就已经达到91所,到现在已经遍布每一所。而且临床型教授一般都不是终身制,与其他类型的教授比,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610阅读

沟通升级!医院管理者的6大高效策略

作者:苏南清 时间:2024-04-19 17:38:59 文章来源:转载

687阅读

医院为什么要做好战略管理和品牌建设?

作者:于斐 时间:2024-04-19 17:28:25 文章来源:原创

647阅读

罚款6万敲响警钟!民营医院如何避免收费违规问题?

作者:苏芽 时间:2024-04-19 16:50:20 文章来源:转载

720阅读

DRG制度下,医院如何提高病案入组率?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4-04-19 15:20:18 文章来源:转载

740阅读

被提拔为医院管理层,不要怂,干就对了!

作者:王杨 时间:2024-04-19 11:11:26 文章来源:转载

911阅读

回归医疗本质的核心:温度医疗

作者:元辰 时间:2024-04-18 17:33:48 文章来源:转载

廖新波
简介
   水,随性可塑,总以一种新的姿态向前推动。我是水,可雨可雾,可冰可雪;化作春雨润万物,化作河流载舟行。我是这样走来,这样走下去: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廖新波,男,1956年8月生,广东台山人,汉族。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医学本科、管理学硕士。曾任广东省卫生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