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早上,看望母校广政府如不投入,医院何来公益性?州医学院全国著名的医学物理家谢楠柱教授之后,回到深圳看望老母亲。在母亲的茶几上摆上了一张《深圳商报》,母亲有意还是在阅读中,At8版关于我的采访文章显赫地映入眼帘。谢老与老母亲都是年迈老人,他们与所有的百姓一样关心着医改。难怪我的观点一“上市”,就得到绝大部分人的认同,连一贯以严谨治学著称的谢老逢人就大赞:“廖新波好野!他是我的最好学生之一”。其实我很惭愧,我读书的时候,医学物理的成绩并不是我最好的一门,我的总成绩也不显耀,处于中等的水平。反而我的病理解剖的成绩是全级最高的,99分。谢老对我的赞扬应该是从我对卫生事业的全情投入和对人生的态度的认可。为什么我的观点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呢?最关键在于,当今看病就医难这个涉及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一直没有多少人说出根本所在,如果作为一名医疗卫生领域的人“噤若寒蝉”,不去积极面对,去认真研究和提出解决的办法,似乎难以对职业的交代。对党的事业忠诚与否暂且不说,对职业的责任总的要履行吧。在2010年民生十大焦点问题投票中,医疗改革排名第三。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看病不再贵不再难”能否实现?如果我们要得到正面的答案话,需要大家积极去努力,更需要政府积极面对面临的矛盾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办法。今天就把《深圳商报》采访我的文章转载给大家。
记者对广东省卫生厅廖政府如不投入,医院何来公益性?新波副厅长进行了专访。廖新波是一名深度“触网”的官员,他以“医生哥波子”为名的微博影响巨大,拥有庞大的“粉丝”群。
廖新波,1956年生。2004年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分管医政、外事工作。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和研读,获管理学硕士。著有《医院前线服务》、《变革时期的医院管理》、《医改,何去何从》等书。
多部门打破界限最为关键
记者:国家医药卫生体制五项改革中,2011年的工作重点将是什么?
廖新波:国家医药卫生体制的五项改革,主要是解决看病就医的问题,也就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整个医改方案,不管是对流动人口,下岗工人也好,还是在职职工都提出了一些保证的措施,2010年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我个人的看法,五项工作前三项开展得不错,后两项有些滞后,原因是部门太多。
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整合了多部门的力量,建立了协调机制,并由国务院进行总决策。但在这一过程中,部门利益的冲突也表现出来。
医改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面、部门比较多,一个部门是不能够左右的,需要卫生部门、财政部门、社会保障等部门的相互协调,而在运行当中,会出现各行其是的矛盾。
五项改革中最难的是公立医院改革,它不能作为单独的一项改革来做,应该互相联动,才能完整地做好。
2011年将是实现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深化医改的关键一年,也是收官之年。新医改的五大任务有些方面进展不顺,因此,多部门能否打破界限并进行有力配合与衔接最为关键。
同时,加强政府的责任和投入,才能维护公共产品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公益性需要政府来规划,医院来执行。道理很简单,如果政府投入不足,医院创收趋利明显,公益性严重弱化,医院必然会从病人身上开处方获得发展资金,吃亏的是老百性。政府的功能是要干预,调节和扶持,既要纠正纯市场的趋利观点,体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也要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记者:关于基本药物制度,哪些人获益最大?
廖新波:在我国,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获益的当然是老百姓。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建立基本用药制度规范医师处方,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以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出现。同时,基本药物制度能保证老百姓用上物美价廉的药品,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记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2011年会如何推进,对城市百姓有什么影响?
廖新波:对于公立医院,我非常强调它的公益性,它应该与教育一样,成为人人能够享有的东西。公立医院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它的公益性。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2010改革创新医院颁奖盛典”上表示,2011年将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之年,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三个领域,九项任务”。
长期困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医疗资源配置问题。2011年的公立医院改革将继续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县医院建设发展,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改革医院收费结算方式和医保支付方式等方面。至于如何推进,政府应该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去管理,使公立医院有效运作,既提高医生的积极性又为政府体现它的公益性。
我相信,将来公立医院的监管更加明细,让人民群众更多地感受到改革成效。
记者:您觉得在2011年政府卫生部门在药物的安全问题方面有何动作?
廖新波:药品质量过不过关,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何保证药物的安全呢?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保证药品生产商和采购方有利润。
如果维持原来的加成,增加合理用药的执法力度,政府再给予补偿,岂不是三方都有利吗?要保证从源头进行质量控制。药品生产企业每生产一批药品,必须上报药监部门。一旦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监管部门就能及时发现,禁止不合格的药品流入市场。2011年这方面有何动作,我认为能否给百姓带来好处,能否使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否保证在基层用到有效药品,我相信在今后出台的配套文件会有指导作用。
记者:医改作为国际难题,中国需要向西方学习什么?要规避什么?
廖新波:世界各国各有经验。从国际经验来看,拥有健全的商业医疗保险体系,同时也有很好的外部医疗环境,这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既应关注商业保险的发展,也要积极推进医疗改革的进程,使公共医疗体系更为完善。
目前,我们公立医院的运行非常复杂,市场趋利的行为严重地影响公立医院的价值观。政府办了医院,亏了就不办了,这是错的。
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办医疗的理念。虽然平均主义不尽相同,但也讲一个公平,只要人民没有后顾之忧,社会就会稳定。鉴于目前中国医疗体制的状况,要规避医疗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均,不同的地区、相同的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之间的服务水平、质量水平与安全度有着极大的差异。
城乡医疗体制
“贫富”差距大
谈及个人的就医体验和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廖新波表示,他个人的体验是医疗资源城乡医疗体制“贫富”差距大。
“越有钱,越有身份的人选择面就更广。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的医院门庭若市,而一些基层的单位诊所连基本的卫生设备都没有,老百姓不敢去看病。”廖新波说道。
他指出,还有一种情况,同一个政府,或者是同一个地区,有一些地方医疗资源过多集中,有一些地方很匮乏,医改体制要解决这个矛盾就是通过政府的投入、政府的干预使一些地方的医疗达到一定的水平,为群众提供合理服务。目前,我们很多地方的地级市没有三级医院。
在行业内,同样是三级医院,基层的三级跟省城的三级差距很大,有些基层的三级医院目前连一些基本的手术都不能做,而在省级市的二级医院就可以做了。
同时,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医护人才很难留住。
新医改方案里所说的“鼓励”医生下基层,是行不通的,只能靠“吸引”。“试想一下,如果我是一个医生,我有水平,有学历,我也会去大城市大医院,道理很简单,待遇要比在基层好得多。”廖新波说。
他认为,要改变医疗资源的不均衡现象,首先是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建立基本的医疗环境,对基层医护人员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留住人才。
其二,要改变医疗资源的不均衡现象,就要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建立基本的医疗环境,对基层医护人员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留住人才。
此外,至于百姓普遍关注的药品安全问题,廖新波说:“就我个人观点而言,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很多。目前有些药品已出现只讲降价,不讲质量的现象,有“偷工减料”、不注重技术工艺的现象,这给药物安全方面带来忧虑。”
(李 夏)
作者:姬华奎 时间:2025-01-15 11:01: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1-15 10:37: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15 10:27: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14 17:31:5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齐厄 时间:2025-01-14 17:29:51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14 16:52:38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