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服务

重构“多层次”与“差异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16年11月17日 阅读:13215 来源: 晨晓转载

  导读: ①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带来健康领域的消费升级,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医疗成为最大的刚需。②医疗服务供需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人才价值低估、行政化管理、源于体制的医患矛盾等。


  6月24日-25日,由亿欧主办,车来车往、微链协办的“2016中国互联网+创业创新大会”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成功举办,大会邀请到百余名传统企业大佬、“互联网+”榜样企业负责人及行业顶级投资机构创始人。


  本次大会共举办两天,第一天为1000人规模的主会场,纵论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趋势;第二天分为零售+、汽车+、金融+、家装+、医疗+、文创体育+六大论坛,深入探讨互联网+产业变革。两天累计到场观众超过3000人次,80%为互联网创业公司和传统中小企业负责人,到场媒体145家。


  医疗高峰论坛上,分享投资管理合伙人管涛的演讲题目为《重构“多层次”与“差异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以下是亿欧总结的演讲要点:


  ①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带来健康领域的消费升级,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医疗成为最大的刚需。


  ②医疗服务供需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人才价值低估、行政化管理、源于体制的医患矛盾等。


  ③未来几年,医疗机会存在于掌握主动权的“新建的”服务模式。


  ④任何情况下创业投资,一定是“新建”好于改造,这跟创新相关。若希望改变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其实会很痛苦,尤其在管制和保守的医疗行业。


  ⑤给创业者建议是做好你擅长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要过分地依赖资本。


  以下是分享投资管理合伙人管涛的演讲全文实录:


  感谢各位,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在我看来无论创业还是投资每个人都在变化,投资人每年对市场判断也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今天我说的确实代表我们公司投的案例和自己的思考,想对大家有所帮助。


  移动医疗两年前开始火起来,慢慢地加热加温。两年前在业界认识了不少朋友并且有了交流。这两年,我们分享投资也在投一些案例,包括投了张强医生集团、投了碳云智能、投了扁鹊飞救……也投资了一批移动医疗相关新业务模式的公司。


  但在,过去两年里,不少同行和我认识很多移动医疗创业公司的CEO觉得我们太保守,很多案子没有跟上。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分享投资。2007年,分享投资成立。创始合伙人白文涛先生自己创业比较成功。我们公司的投资人基本来自实业,要么自己创业做了很多年的,很少有投行出来直接做投资的,无论投哪个行业我们都是投A轮为主。原来我们是综合型基金,各个方向都有在投,早期投过医疗方面,福昌医药、美年大健康这些公司都投得不错。如果坚持做投资A轮为主的公司必须专业化,现在是专业化基金运营,医疗基金跟互联网基金分开运营。


  接下来,我想说一些思考,几年以来看到这些行业的变化的思考。以深圳市儿童医院为例,每天急诊两三点三四点依旧有很多人,你会发现很多家长排几百号才能排到,我家人去医院也会排队排很多号,我自己是做儿童医院却也要排队。大家都认为中国看病难、看病贵,为什么这个问题无解呢?


  需求是很明显的,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中产阶级家庭对自己孩子付费,明显起来了,这个跟大一点人的思路完全不一样。老龄化肯定存在,现在二胎要放开,但金字塔形式的人口结构永远失去了。


  投资怎么都不够,无论如何都是这样,这牵涉到一个问题,中国很奇怪永远是一个公立医疗体系为主的社会结构,这决定很多问题是无解的。


  问题肯定是存在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人才价值低估、行政化管理、源于体制的医患矛盾等。有家企业的创始人和我聊过一个事,在座都是医疗行业的人居多,有很多非医疗行业的人没有意识到一点,在中国有个巨大的红利老百姓一直在享受——中国很多医生是在以不正常的收入水平在维持这个体系正常运转的。


  改革这个问题,开会大家任何人都会讨论,我们必须承认改革是很重要的,国家支持很重要的。但就个人来说,我特别在意这点的发生。为什么?中国的法规条例很多,如果往前去翻去查,很多东西政府其实都发过文件,但是最后执行多少却是很大的问题。


  当年读商学院时有个经济学教授讲过一个事,在美国这样的成熟而发达的国家,商业出现巨大转变跟利益的时候一定是在一个事发生,所谓当你的统治者和规则制定方发生变化时,一定是商业价值发生变革的时候,没有人能预测时间什么时候到来。我们公司没有试图精确预测改革和变革的红利什么时候到来,只是我们能看到一个方向。


  总结一个问题,作为投资者很苦闷,过去两年移动医疗经历了非常快的发展过程。我相信很多投资公司以及投资人进这个行业时,不是真的看好这个行业,而只是怕自己被落下。因为这个,所以很多人进了行业。我们交流的很多公司包括有一些投得很好的公司会发现,这些企业经过很多次转型是正常的。无论如何这个东西是自己没有办法完全准确预测的,得承受这个风险。


  我说一下我们的观点,在未来几年医疗机会是存在于掌握主动权的新建的方式。几年前,大家说颠覆医疗、改革,把公立医院很多东西改变,我不太认可。想把根本东西改变不是创业公司要干的事,有大的投入像平安集团,可以试图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是创业公司,我们投A轮为主,看早期项目比较多。如果你是创业公司,等着变化或颠覆一些东西,对资本依赖度太高了,风险很高。


  相反,我后面分析几个案例,或者是投的或者是在讨论要不要投的。自己没有造血功能,但未来能占据先驱优势,这是创业也好或A轮投资者会更喜欢看到的点。


  由于披露的原因虽然投了一些公司,但具体业务没法讲得非常细,这些要等到公司创始人才方便透露得非常细。很多人对不少东西有误解,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种公司比同类的公司好。


  比如说张强医生集团,刚刚我接受媒体采访时有一个记者问我说,他说管总我觉得医生集团的来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医生多点职业,张强就是这样?我说不是。像张强医生集团这样的医生集团,他的线下是没有点的,跟和睦家医院等很多线下的医院合作的,如果像和睦家这样的医院全科是做的,比如张强医生集团最早是做血管外科的,是做静脉曲张手术,这种情况下是和睦家给张强医生集团进行导流,病人来源是和睦家,张强医生集团去年做了几千万营收的血管手术绝大多数的病人来源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合作的线下医院。


  在就医的过程中,也许线下是不具备的要依靠别人,医生优势不在线下,但主动权要抓在自己手上。如果你作为创业公司,病人来源来源于别人,那你要想你的价值在哪儿。还有当时做尽调时,我特别有感触,比如张强跟和睦家合作,这个手术是无创的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睦家医院会派一个医生跟张强医生集团学,未来也可以做手术。我问过张强医生集团一个问题,你不怕合作的线下医院医生学到你的术式,做得跟你一样好最后不需要跟你合作了吗?这点张强医生给我的回答他说第一我是非常开放的,你能学没问题,但我相信永远在不同的科室里,找到更有利于某类人群的术式,永远学到最新和市场提出新的供给的手术项,不怕任何人学,我一定不断能找到细分科室。


  有些人会看张强医生集团现在融资完,第一,它已经不是光做血管外科了,很多科室,没有注意看不出是一个集团的,多学科自由发展,要精准时,人群和做广告导流的人员不一样。以前是打广告,后来是精准引流,获客成本很高。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要跟90后非常激烈的竞争人群竞争。张强医生有整形美容的方向,但他做男士整形美容不做女士。医美领域的女性美容已经是非常红海的市场,想做非常好的类型,想一段时间内把品牌打出来非常难。


  这一点牵涉到我另外的观点,任何情况下创业投资,一定是新建好于改造,这跟创新相关。你总是希望改变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跟方式的时候,其实会很痛苦,尤其在管制和保守的医疗行业。但你到底有没有能力做新建一个体系跟品牌的东西,这些是中国未来有大量生产机会的一个时点。


  有一点忘了说,大家注意到过去的这几年,大量资本在进入这个行业,不光是移动医疗,整个医疗行业越来越多投资公司说想投医疗、要投医疗。大家永远看到巨大的鸿沟永远是存在的,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一定是医疗会变成非常大的经济驱动动力。即使中国经济不好,所占的比例也会带来大量的市场机会,没有人看清楚到底怎么走到这个点的。很多资本冲进来想做这个行业,有一些资本公司拿到很高的溢价是好事,会让很多人拿到钱可以试错,但是这也给所有投资人和创业者带来巨大的挑战。


  给创业者建议是做好你擅长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要过分地依赖资本,有可能等到风口来的那天,绝对不是赶风口。像我们公司以前投了一家影视公司,他们公司拍了一部电影叫《等风来》。创业者一样能不能判定他已经来了。


  第二个案例是为基层医院留住病人的粉蓝医疗公司。病理是最后确诊的“金标准”,中国有300万注册医生里有一万人病理医生,公立体系为主的市场收费不许上升,病理医生收不到多少钱,美国病理医生很开心可以赚很多钱,但中国不行,就在公立医院三甲医院待着什么也做不了。


  看到另外一个变化方式是,现在讲叫做分层次的分级诊疗,多结构的就医是很重要的。没法确诊跟病人说做不了这件事,去三甲医院吧,不得不把病人送走。粉蓝医疗做的事顺应正常发展方式的,通过病理医生让二级三级医院确诊不复杂,是补充的优化的过程,不是颠覆和改变的过程。


  第三分级诊疗。这个很火,投资行业的朋友知道,现在好几个公司在中国各个地方做分级诊疗的尝试,一级社区诊所的连锁化很多人在尝试。二三线城市里私有化在做,在发达的地方,杭州、广州公立很强势,但也是好事,国家在支持公立把一级社区做好做牢。私立不谈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我在杭州参观了一级医院诊所模式,他的负责人说都说三甲医院跟一级医院要进行串联联合,原来医联体做不起来,主动权掌握在三甲医院手里,三甲医院想把好的病人送过来。杭州公立医院院长说,未来我到底送给谁,守门人应该是一级诊所要做的事。想做这点,必须医患之间建立信任的关系,医疗水平、质量控制,医疗水平一级诊所全科压力没那么大。一级医院怎么控制,短期内以及长期内的亏损状态怎么平衡?这是资本方帮助这种创业公司做到的,投入之后暂时不要在意短期盈利问题,踏踏实实把品牌管理做好再往后做,第三个例子还是顺应这个过程。


  第四个例子,顺应多点趋势的专科连锁。如果一定要说多点职业,看诊所是这个模式。无论是现在最火的儿科、齿科等很多科室,中国的比例不低,外面也挺多私立诊所的。但很多诊所运营效率并不好,也许多点执业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有点像零售业。比如日本这样发达的地方,人口密度高的地方,超市型公司没有机会,但7-11有机会,单个诊所不需要很大,但能看的项目和内容能增加,最后流水变高、产能变高、频次变高,现在房地产这么贵,诊所想赚钱很难,投入比较大但是回报比较弱的话,资本方也不太喜欢。


  这几个例子基层数据很重要,大家回头来想,真的不用太复杂,不是说医生背景出身的人和医疗出身的人才能看清这个行业,有太多医生背景的人会陷入这个行业里边看不到基本矛盾,多层次诊疗一定要做,而且是一定会发生的,这个事情是死结的,进社区一定很重要。二级医院要利用起来,现在很多二级医院很尴尬,对上做不了综合,对下和基层医院竞争,特色专科、高端需求都有自己的点,一定要符合经济规律正常的往后走,差异化是什么,医生来源是什么,患者来源是什么。


  移动医疗是很好的东西,但只是有一些细分方向,慢慢发现承载不了投资人跟大家短期内的期望,但最终是重建了医疗服务的体系里,移动医疗一定是患者入口也好、新的品牌认知方式也好,是正常链的一环,我看到线上医疗公司往线下走,线下医疗公司往线上走这是正常的。卓健科技创始人尉医生说互联网医疗不是挂号,核心是服务,我很同意,给公立医院提供还是自己提供是要想清楚的问题。


  我眼中移动医疗的模式,希望构建理想化的模式,诊前、诊中、诊后、体检等这些点,只是路径不一样,怎么串起来,作为创业者得想清楚。


  “新建”的机会一定是潜力巨大朝阳的新市场,行业能不能提供基础设施,有些专业医生数量OK开私立OK。神经外科这种科室是不是能市场化,能不能找到好的医生,医生自己价值有多大是要考虑的问题。投资不怕,砸钱不怕,资本砸进去之后沉淀积累起来的是什么,有些是品牌,有些是信任,到底是什么。


  最后是控制力。我做很小的环节,未来市场成熟时再做,如果只做这一点,控制力会很弱,甚至被资本市场被迫做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上个月参加美国口腔医生年会,中美差距还是很大,人家一个口腔协会做到完全围绕医生个人开诊所来做服务。你从读医学院可以把你借贷的金融利率做得很低,如果你要开诊所可以银行借钱给你,甚至Leading Club这样的公司可以给你的病人来融资。如果跟互联网相比,我们公司有专门的互联网基金投互联网方向,中国已经有很多很强的模式出来甚至比美国创业都很好。


  回到医疗行业,跟美国发达国家差距还是很大的。不是说美国可以而中国不行,我们方向没有那么复杂,是很明晰的,只是如何走到投资公司每个创业者有不同观点,只有这样才有创业者的机会、投资者的机会,如果一切路径都是明晰的,跟大公司比有什么竞争优势呢?也没有。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者:管涛

本文由(晨晓)转载自:网址http://med.iyiou.com/p/28095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2610阅读

高品质沟通的9个法则

作者:蒋巍巍 时间:2024-04-22 10:06:03 文章来源:原创

5155阅读

医美服务的真相

作者:凌晓 时间:2024-04-09 17:32:17 文章来源:转载

4758阅读

构建全面优化的院后健康管理体系,以强化患者满意度与康复成效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08 11:16:27 文章来源:原创

5086阅读

创新医疗随访服务模式:深入探索优化患者体验的新路径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03 17:22:00 文章来源:原创

5177阅读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随访体系:提升患者体验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03 11:14:39 文章来源:原创

5199阅读

打造人性化服务:健康管理中心如何提升院中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03 10:23:26 文章来源:原创

晨晓
简介
‍‍从事医疗编辑工作10年多,现任职于某民营医院。对于医疗信息的搜集、总结与汇总颇有心得,‍‍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工作责任心强!‍‍‍‍‍‍‍‍‍‍‍‍‍
职业亮点
10年多医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