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队从刘国梁卸任总教练到引发部分教练与球员罢赛的事件,自发生后迅速发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和广泛议论。此事件也给中国的医改提供了多重教训。
第一,医改的重大举措要经得起业界内乃至全社会的检视。根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乒乓球队这次事件,与有关部门推动的以“扁平化”管理为中心的所谓改革有关。据说,因为要推动这一改革,于是才“不再设总、主教练,改为分设男、女两个教练组”,由此导致刘国梁卸任总教练职务而去担任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次改革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尽管作为局外人,我们对这一改革的许多情况不得而知,不能妄加猜测和评论,但大家都知道,进行任何一项改革,都提倡坚持“问题导向”,都应该有一个立得住脚的逻辑起点。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国乒乓球事业搞得风生水起,其成绩国人有目共睹,这些成绩,正是在现行管理模式下取得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为何丢弃现在颇为的管理模式,而对所谓“扁平化”管理情有独钟?在这个问题上,有关部门缺乏一个站得住脚的交代。仅仅一句“随着工作的深入逐渐暴露出乒乓球队管理上的各种深层次问题”(《中国乒乓球协会声明》中语)是不能成其为正当理由,也是远远无法令人信服的。反观我们的医改,有些地方推出的具体举措,是否存在这种经不起推敲的情况?
第二,医改要紧紧依靠医务工作者且尽最大努力取得共识。中国乒乓球队在《致歉信》中声称,相关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不完全了解国家乒乓球队管理模式调整具体内容的情况下,意气用事,擅自退赛”,果如此,可见有关部门出台的这次所谓改革,事先并没有很好征求中国乒乓球队一线主力人员的意见,甚至没有向他们做出具体的说明,从而使他们“不完全了解国家乒乓球队管理模式调整具体内容”。“不完全了解”五个字说得十分轻巧,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却令人忧心——关部门这次所谓的改革是如何决策的?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伤筋动骨、另起炉灶性质的改变,可以这样做吗?回顾中国的医改进程,中央多次强调,“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但某些地方在改革中却没有认真吸取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更是将他们置于改革对象的尴尬角色之中,如此以来,其“主力军”的作用如何发挥?“主力军”与“阻力军”一字之差,作用却天壤之别,口惠实不至将丧失公信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容易激化,中国乒乓球队罢赛事件乃前车之鉴,如何未雨绸缪,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值得引起医疗界高度重视。换言之,将改革的根基紧紧立于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根基之上,这既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
第三,推进医改须时时警惕权力的傲慢。乒乓球队弃赛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表态称,此事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还有什么“严肃处理”等等。有关人士用罢赛来表达诉求的抗争方式是否合适,固然是应该正视的问题,但如果寻根溯源,造成很坏社会影响的根子是否在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上?假如鲁莽决定在先,激化矛盾后推卸责任和转移焦点在后,是不是体现了权力的傲慢,能否经得起社会的检视和认同?处于当前的社会格局之中,无论体育领域的改革也好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也好,运用行政权力去推动原无可厚非,但权力不是万能的,失去大多数人理解和支持的权力运作,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将很难摆脱碰壁的结局。
第四,要审慎把握改革时机。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改革当然会引发问题,但要审慎决策,着力避免不必要的代价。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是国际乒联重要赛事之一,是全球顶尖高手上演巅峰对决的舞台,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众多球迷和赞助商的喜爱与关注。临阵换将,乃兵家之大忌,是什么原因,导致有关部门急如星火般仓促出台对现行管理体制具有伤筋动骨性质的所谓改革?且由此引发全国乃至全世界所关注的事件?这一教训,值得在推进医改中予以高度重视。
第五,行政主管部门应更新工作理念,变“管制型”思维为“服务型”思维。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管制型”思维在行政部门中根深蒂固,反映到具体工作中,就是“我说你听”,“我做决定你执行”。如此以来,主管部门的服务意识淡化了,同一线工作人员的良性互动没有了,对方在改革中的发言权和切身感受被忽视了,长此以往,想不出问题,也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乒乓球队此次事件的更多内幕将陆续浮出水面,人们对问题的实质将会看得更加清楚。但无论事件走向如何,作为一个具有多重警示意义的标志性负面事件,它不仅将载入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史,也将被记入共和国的改革历史。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3 09:05:2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林欣华 时间:2025-04-22 17:18:34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魏子柠 时间:2025-04-22 16:50:34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