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在台湾,跨产业转投资医美,败多成少

17年08月29日 阅读:17828 来源: 熊雅芳原创

    不久前,台湾自由时报报导“民国一○二年(2013年)鼎盛时期,北市登记医美诊所达四百家,到去年底剩三百家,截至今年八月更仅剩一百六十家;台中市医美诊所也从前年的一百七十几家,渐减至今年的一百四十多家”。


10.jpg

11.jpg

三立新聞台報導:東區醫美診所每月倒30家


    台湾医美行业为大陆所关注,一是此类耸人听闻的倒闭新闻,二是精细化的操作和人性化的医护服务。


    先来看倒闭新闻,台湾的医美业态如今真有这么可怕吗?陈易升说,或许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风声鹤唳,但不容乐观却是事实。他从个人接触的认知层面来做分享,谈台湾医美的业态。


    目前整个台湾医美行业在朝着两个端点发展,一是以医师为主的专业型诊所,另一个是连锁型机构。


    这篇先说专业型诊所。


    背景


    跨产业转投资医美成功率较低


    过往几年,台湾曾经兴起大量非相关产业转投资,切入包括医美在内的消费医疗市场。


    【消费医疗有别于传统病理与治疗,或称非必要性医疗,以消费导向为主,例如高端健检、基因检测、细胞存储、预防医学、功能医学调理、医学美容、与整形外科等。】


    这类转投资机构通常以高额坐诊费,与名医达成合作。


    然而,医疗产业迥异于传统制造业,是一个壁垒很高的产业。即使是与一般服务业相比,服务和管理的流程也有很大不同。加上台湾对医疗相关的商业操作与广告营销的颜值较严格,导致投资者短时间内看不到速效与大规模复制的可能性而丧失信念。甚至出现投资者与医师关系紧张的局面,结果是医师流动率很高。经过一番市场洗牌后,此类机构逐渐式微。陈易升判断,且在可预见的未来,除极少数机构外,大部分机构翻身的可能性极小 。


    分析


    专家型诊所的长处和短板


    专家医师型诊所日益成为台湾医美机构的主流之一。这类诊所的优势明显,医师个人品牌力强,自带客源,客人的信任度和回访率都很高。短板是成本无法共摊,采购不具谈判优势,医师对于运营管理和营销较为陌生,公关能力不佳,系统与制度化的建置意愿较低,没有人才储备梯队等。


12.jpg

專家型診所——趙彥宇邱慧嫻皮膚科診所


    财务与成本面


    原始资本来源:多为创业医师和其亲友


    开业大宗成本:仪器采购、机构装修费用。


    有厂商虽然开始推出多种单次租赁或分期方案,但除非大咖级别的名医,一般的议价筹码都不高。


    与连锁机构相比,光电类别机器投入与医疗系统建置的沉没成本都无法分摊。


    药品进货量也不具备优势,没有价格谈判筹码。


    装修上,医师无专业性,常常出现被坑的状况。


    结论:专家型诊所通常开办成本较高。


    业务与管理面


    绝大部分医师对运营管理跟营销上颇为生疏,导致机构内的基础会计信息系统(BAIS)、基础医疗系统(BMS)、基础客户关系管理系统(BCRM)、与院内基础流程和系统,都是独立运作,互串交叉分析功能不强,内耗大效率低。


    对市场舆情监控及反应基本上由人力肉搜来完成,无能力与手腕处理媒体与公关事务,创意活动以及舆情掌握程度较低,当有大规模公关或是突发事件时应变能力较差。


    有些医师过分强调专业性而走入极端理性市场。比如过多参与学术活动,在同一个狭小圈子里反复高度曝光,却无对外发散传播的能力而不自知。错误的以为参与学术活动的曝光等同于C端用户的曝光。


    除偶尔透过节目与媒体刷脸提升知名度外,在媒体与圈层矩阵上几乎一片空白。


    拓客管道较为单一。主要依托客户老带新,不擅长拓新和传播。缺乏与互联网打交道的经验,在互联网上的内容,通常不是太过商业化就是太过专业化。


    在台湾,部分强调专业化的机构,就朝着垂直方向进阶发展了。不少机构移至病征相关领域,尝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台北温亚中西医诊所,由医美进阶至妇科中医与功能医学,中西医联合治疗解决医美以外的女性营养调理、孕期营养规划、体重控制计划、及女性常见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


13.jpg

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功能醫學欄位


    结论:相比连锁型机构或是其他类型医美诊所,专家医师型诊所单店坪效较高。初始投入无重大追加预算的情况下,倘若能存活两年以上,就可趋于稳定。但前提是没有重大失误,失误包括:


    1、大规模扩展分店造成客流分源


    2、采购昂贵仪器却未能吸引客流


    3、公关舆论未能掌握而遭受突发事件以致一落千丈


    4、因过分依赖咨询人员而非系统化管理客勤,导致客户跟着咨询师发生大量流失。


    客户营销面


    优势如前所述,医师自带客源,基础客源培育已经完成,现金流通常较为稳定,人员流动率较低。从客户角度来看,诊所会较具人情味,体验也较为一致。


    劣势是内部文化较为封闭,人治色彩较为凸显,缺导入制度诱因。多为夫妻店、朋友店,或学长学弟店,虽然彼此关系深厚紧密,配合默契,不过梯队人才培训与储备规划就显得非常欠缺。


    结论:复制性差,难规模化扩张。


    现状


    基础医疗跨医美成败参半


    台湾专家医师型诊所还有一种有趣现象。在台湾没有相关法规约束,所以有的基础医疗机构,受到医美利润高的诱惑,加设医美业务,形成跨足基础医疗和医学美容的业态。这类机构大多为皮肤科、眼科、家医科、耳鼻喉科、妇产科。


    这类诊所往往有个问题,医美和基础治疗共有一个空间和通道。陈易升认为,医美与一般性医疗的环境需求完全不同,院内管理、动线流程和场所氛围都有冲突。原本想着两类机构互相导流,结果大部分因为转化率低最终放弃医美板块,重回一般医疗路线。


    只有少数能够厘清关系的机构,才能经营的较为流畅,如下图


14.jpg

楊麗珍皮膚科診所,就把皮肤科和医美分割开来

上图為林森北路上一般醫保皮膚科

下图為南京東路上皮膚美容激光中心


    结论:医美的入口一定要跟一般医疗分开。有条件的话,甚至最好不要开在同一个位置。否则会因为定位混乱造成经营混乱。


    陈易升认为,虽然很多客户同时存在这两种需求(尤其皮肤科与眼科与医美关联度较高)。但台湾有许多案例证实,相互间的转化率是非常不理想的。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092阅读

美国药品零市场或面临巨变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855阅读

可惜 医美 不是金牛座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1000阅读

双D监管|转嫁费用会被处罚?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转载

1082阅读

医美人该如何保留自己最后的体面?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3 09:05:20 文章来源:原创

1006阅读

90%的人都想多了,银发经济时代还远没有到来

作者:林欣华 时间:2025-04-22 17:18:34 文章来源:转载

1497阅读

魏子柠:民营医院须偿还历史欠债 面对三重考验

作者:魏子柠 时间:2025-04-22 16:50:34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从资深媒体人跨界医美。《医美报道》前主编、现任美沃斯新媒体总监。
宣传口号
看懂医美
职业亮点
前《医美报道》主编,《美沃斯》新媒体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