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位医生朋友找到我,说在某些短视频平台有几十万粉丝,现在从体制内出来了,能否帮忙把这些流量变现或者为他们现在执业的医疗机构导流?
看了一下账号,确实是几十万粉丝,视频播放量也非常可观,但一细究内容主题,更多的是跟风热点,领域也和医生现在诊疗的项目不匹配;再一细看粉丝的评论留言,以及私域流量池规模,和粉丝们也并没有建立起基础的信任,更遑论情感互动之类。导流这条路看来是行不通了,那带货呢?——此路不通!
又有个在医院做行政管理的朋友分享的案例:前阵子朋友的母亲得病,朋友帮母亲把就医流程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还拜托了本医院的主任专家亲自看诊。母亲不愿意,一定要千里迢迢去找在短视频平台刷科普视频认识的某医生,朋友好说歹说拗不过,只得陪同。
最终诊治效果甚佳,但朋友还是感到气苦不解:论专业技术,朋友所在的医院,看诊的医生在当地城市甚至华南区域都排得上号;论感情信任,朋友可是母亲的女儿,并且在医院任职多年。到底是怎样的原因、理由让母亲不愿意听从女儿的安排而选择信任未曾谋面的医生网友。
这……引起太微的思考:什么样的医生品牌才有价值呢?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分析。
一、市场端需要怎么样的医生品牌?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办医年会·某互联网医疗平台创始人的分享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办医年会·医生办医论坛某医生创业者的分享
总结一下:专业技术好,有服务意识,能和用户交朋友,在患者端有影响力,自带流量。
这对体制内的医生难度不小,专业技术可以磨砺,服务意识受困于公立医院的环境和工作强度,找医生要服务有点强人所难,进一步要求和用户交朋友医生表示真的做不到,精力不够。
所以品牌医生往往团队作战,医生先树立起经营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然后寻找合适的合伙人一起打造医生品牌。
二、医生应该如何经营自身品牌?
医生通过自媒体打造品牌要么和MCN机构合作,要么药械厂商赞助,要么医疗机构、医生集团协助,少数医生自掏腰包。注意!不管哪种模式,衡量医生品牌成效的不是文章、视频的阅读观看量,也不是有多少粉丝数据,而是评论、留言、咨询数,是有多少用户进入私域流量池,最终检验的是有多少用户愿意为医生的知识、产品、服务掏钱付费买单。
医生品牌构成通常包含:内容策划、个人形象、专业背景、平台光环等等,医生需要洞察用户对自身品牌感兴趣、认可、信任甚至产生感情是基于哪些要素,别一看到虚浮的表面数据就飘飘然,感觉自己真行了,急哄哄准备大干一场,却一脚踏空。
结语:医改政策让医生在体制内挣钱难了,医生们都蠢蠢欲动。青年医生们,太微建议先缓一缓、稳一稳,专业技术才是医生安身立命之本。中高年资医生下海也不建议一步到位,可以先积累一些客户,沉淀一下资源,打造自身的品牌,先从多点执业、自由执业开始,在一步步脱离樊笼,过程虽然慢一点、长一点,甚至有一些小阻力(多点执业政策虽然出来有些年头了,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还是持不提倡、不反对态度),但不会踏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的。另外,医疗健康行业各细分领域对专家、教授、行业领军人物需求也不小,哪怕专研于技,专注于术也未尝没有一番花团锦簇、富贵荣华。
已经创业的医生们,市场证明“医生办医+经营合伙人”模式成功概率较高,医生负责诊疗业务线,市场营销、品牌运营等经营管理活动交给经营合伙人。和不少医生创业者打过交道,诊疗技术过硬,对于经营管理却七窍通了六窍,现学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经营管理看起来人人能懂,可和医疗技术一样也是一门专业,是需要时间学习,花费心力才能掌握的。经营合伙人不是吸附在医生身上的蚂蟥,和医生一样需要共同为合伙的项目投入付出,分享的是项目成功后该得的利润。
以上,太微浅见, 欢迎探讨。
来源:太微笔记
作者:凌晓 时间:2024-10-31 17:32:1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4-10-30 16:37:2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陈俊逸 时间:2024-10-30 15:34:0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卓然 时间:2024-10-30 11:16:1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10-30 10:26:1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4-10-30 09:52:43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