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人生即痛苦”,认为人们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追求幸福,最终都无法摆脱痛苦。
他将人生比喻为一条铺满炽热火炭的“环形轨道”,人们只能在短暂的幸福中不断奔跑,最终倒毙在炭火中
尽管尼采在某些方面与叔本华有分歧,但他同样持有悲观主义的成分。
尼采在对人类本质和行为的分析中,也表现出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悲观看法
在医美,做个悲观主义者
在面临行业新模式、新亮点时,有些人会乐观看待,有些人会选择悲观看待
和同行交流,任何场合我不会和对方放飞梦想、无论多么诱惑
我知道的、我有的、我做的,我会实打实和你分享,不忽悠你,认可即可合作签约,不认可也无须浪费时间,我也不会花太多口舌去说服.
这让我想到了一位同行:我和他完全是互补类的,他在面试新人时,总喜欢把企业吹捧的很好,福利多么好,工作多么轻松,这样做的优点就是会来很多人上班,缺点是当别人知道你说的和我做的、看到的不是一回事,流失率会比较高。
而我的面试新人时,我的沟通方式相对比较谨慎,一开始就会把后面的工作内容、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提前拿出来说一说,他是怎么面对处理的,大概判断能否用,面试的人是为了我后面的业务匹配的,要实打实的做的.
讲个案例:有一家三四线城市的医美机构,老板信心满满,每天让团队喊6000万(这个城市总体量才4000万),对于进军医美行业表现非常自信,我做了这座城市的数据分析,和老板分享,老板压根不听,活在自己世界里,他以为用他原来的生美模式可复制所有行业.
信心了五六年,每年业绩也不到1000万,这是过于乐观导致的结果,医美这件事他看的太简单,资源配置不合理,三无产品(医生没有全职、没有一台像样的光电设备、营销上没有任何广告费投入等)
做了近10年了,也没死,活的也很艰难,团队上下的也都是生美基因.
在医美,过于乐观不是一件好事
医美需要乐观,但前提是先去研究下”医“,再来推动医美的事,除非你做的和医美无关的事.
做任何一个行业都要了解熟悉这个行业的产品,医美行业更是如此,它区别于其他行业,因为专业度相对较高.
如果其他行业从业者要做医美的事,除了工作方法、职场规则可以套用之外,医美的专业是需要恶补的,除了专业还有很多行业潜规则要学.
医美,一个诱惑比较大的行业
一个离市场特别近的行业,如随手可买的一瓶酒,无论喝多还喝少,都不清楚什么时候会出问题,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在医美,需要做个悲观主义者
特别是现在的大环境下,悲观主义有利于我们有效开展
1、更加关注医美行业中的风险和副作用,从而推动更高的安全标准和更严格的操作流程以及行业自我监管措施,提升对自身的要求,医疗效果为第一,提升用户体验.
2、对行业的创新模式、行业人才、新兴技术和治疗方法持谨慎态度,这可能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效率,避免被医美行业亮丽的外衣所诱惑.
3、避免使用夸大或误导性的宣传医美机构,致力于建立基于真实医疗效果和诚信的医美品牌形象
4、更加注重长期的业务可持续性和客户满意度,而不是追求短期利润
5、对医美市场的未来趋势持保守态度,这可能影响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可能帮助企业规避潜在的市场泡沫.
在医美,当下做个悲观主义者,让这一切”祛魅“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3-21 14:15:4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5-03-21 11:20:1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3-21 10:03:4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磊 时间:2025-03-21 09:46:2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5-03-20 17:14:0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姬华奎 时间:2025-03-20 16:18:1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