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起源于一场基督教临终关怀运动。1967年英国圣公会护士Cicely Saunders启用临终关怀院St.Christopher's Hospice Houses专门收治预计生命不超过6个月的病人。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得以尽量舒适、有尊严、有准备和平静地离世。缓和医疗的开展需要,医学合作、义工参与、灵魂抚慰以及家属陪伴与聆听。
WHO给缓和医疗的原则是:维护生命,把濒死看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提供疼痛的缓解服务。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并进行抚慰。特别要考虑到躯体、精神心理、社会和灵魂的需求(身心社灵)。
亚洲首先采用缓和医疗的是日本,纳入医保后99%日本人选择通过缓和医疗步入死亡。亚洲缓和医疗做得最好的是台湾,也是纳入全民健保,当医生判断末期病人生命只有6个月时间,就会启动法律程序,病人预立医疗遗嘱,放弃有创抢救,进入安宁疗护,然后音乐治疗师、营养师、临床心理学家、宗教人士会彼此配合。安宁病房的临终告别室设有可以转换的十字架、菩萨像等,可根据病人信仰需求进行不同的宗教告别仪式。
在中国,缓和医疗被称为“姑息医疗”,我个人认为姑息一词比较被动,称“缓和医疗”更合适。在目睹父辈经历痛苦抢救,最终还是死亡的“红二代”们,很有感触。陈毅之子陈小鲁,罗瑞卿之女罗点点发起一个圈内的“不插管俱乐部”,建立“选择与尊严”网站,成立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推动缓和医疗,力图阐释一种新的“生死观”。至今已有2万多人在网上签署“生前预嘱”。目前,临终关怀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部分大城市的大医院逐渐开展起来。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1-24 16:34:3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24 16:00:3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杨海军 时间:2025-01-24 14:05: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1-24 10:44:00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24 10:42:1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齐厄 时间:2025-01-24 10:37:28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