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的各项任务中,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应该说是最有成效的其中一项。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体系繁杂,经济差距悬殊的环境下,终于把它建立起来,确实很不容易。尤其是在“拆旧房子”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各种利益的博弈,人们对房子的诉求不一等等问题是需要智慧与能力。他们诉求复杂,有一群享受革命前辈待遇的老同志,有现任岗位掌握话语权的权贵们,有享受医保的大众们,更有从旧体制过来的一大群人,在政治体制改革还没有进行的时候,更加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我们形容医改新方案是四梁八柱,如果用盖房子来做比喻的,我们四年的医改搭起来的是房子的框架。这个“框架”里面要如何砌墙避风雨,如何使不同的人都住得舒服而不失公平,还有我们的物业管理费如何交,或能否交得起,等等都是问题。一句话,框架还是不可以防寒避暑的,让这张保障网能够承受风雨才是我们要建房子的初衷,也是验收和交付使用的标准!下面是一群享受着医保待遇年过70的人的一份情况反映(来文照登),希望可以让我们知道,今后医改的路更难走,难走也得走,如何走才是问题的关键。
廖厅长:
您好!在我们心目中,您是最接地气、最肯听小老百姓声音的厅长,可能因“中科院”“博士”的名牌,前两天使“医保定额”这个早已不是新闻的事件引起观注。
就以一个享受医保者的切身体会谈一下感受:
1.医保有些不公平。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在生命面前保持人人基本平等的权力,公务员不参保,说明医保不尽完善,有地方不公平。
2.医保是企业和职工自己交钱为生病时的保障。医保执行时一刀切,政府不仅没有考虑到对老人的关注和倾斜,而且对医保实施时已退休的人员个人账户,至少每人数万元的欠账,没有偿还(补偿)。
3.国家医疗资源,只对病者平等享有。实情:公费者可长住甚至养老;医保者,定额不认病,长期患病、重病未好者不得不辗转在数家医院之间,用的仍然是医保的钱,病人却要被赶来赶去。医保的不合理规定不仅使白衣不再天使,医者丧失了父母心,更可怜那些为社会贡献青春和健康的有病志人。
(一个例子:当过兵、做过政府机关工作,工作在高校、商业等部门,最后在企业领导岗位退休,生病十多年,近两年不能自理,退休金2012年3200元/月,医疗费个人支付11000多/年,保姆2500元/月)
请厅长为老年医保病者建言,谢谢!
一群享受医保待遇年过七十的人
2012.12.10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