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竞争时代仍然按老路子行走的医院比比皆是,改变的只是飘在天上的口号。如果细细端详,会发现这些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特色几乎为零,满目都是趋同的大路货。”如果趋同的大路货是当代中国医疗之现状,那么这个现状之利弊何在?其利或许是雷同之中医疗单位之间在陷入了更加激烈的广告之战同时,病人独具慧眼发现名医;其弊在于浪费了本该用于满足患者需求的社会资源。
中国医疗服务资源分配失衡状态,集中表现:1.公立医院雇佣名医批量接诊患者,民营医院雇佣无医散数接诊患者;2. 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多数医生不是根据患者需求,而是根据患者钱包大小和医院经营指标而实施医疗服务;3. 患者求医不是根据个人病情需要,而是根据个人经济条件看医生。如此医疗资源的浪费,使得整个社会无法遵照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开展医疗服务。
患者中心的医疗模式以医疗资源之有效利用为前提,每个病人自首次就诊直到最后康复,是一个社会单位的整合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必要的服务。病人服务流程小到车接车送,大到会诊治疗,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病后康复,都要安排到位,不准出现任何差错。为此,所有的费用要在病人医保或福利范围内保证,而不是因为某个小环节而断裂整个过程。保障医疗程序的完整性,是预防医疗失败的唯一途径,通过这个途径有助于辨别医疗事故发生的具体责任人或操作问题。由此可见,实施患者中心之服务程序与医疗经营效益之间,并无冲突。如若冲突,其来源在于中国人文医学教育缺乏,政府与财团缺乏远见,管理体制缺乏监督职能。这三个缺乏注定了中国医疗资源之运用不当,医疗平台难以搭建,转诊医疗难以实现。
总之,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元化专业团体,以程序化为前提为患者做全方位诊断/治疗/康复等服务,才是未来中国医疗产业之方向。医疗服务流量应以病人需求量为计算单位,不该以患者个数计量。医疗服务效果以患者康复失败的零指标为最佳,而不是以创收人民币为目标。医疗团体之成员都是合作关系,其合作是以变病人为健康人为核心任务,而不是以集体作假为联盟。其中,医疗服务之产品:健康人包括躯体和精神两方面之整合。
实施最佳医疗服务模式,需要政府买单,专家监督,医生/护士/临床咨询师/案例管理员,以及协会/医保/医院/社区/政府之间合作。中国转型时期,以改革为使命的人类服务业,是否在试图完成最佳医疗服务模式?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23 13:31:2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16 17:38:2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许伟明 时间:2025-03-24 09:34: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许伟明 时间:2025-03-10 10:41: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wzch509 时间:2025-03-10 09:55: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3-05 16:50:27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