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社会办医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本土民营医院也破茧成蝶成功上市,从现状看,以政府举办为主要特征的公立医疗机构体系稳如磐石,居主导地位。可叹,改革开放30年,只有医疗、教育这两个领域,在市场化方面还是牢不可破的城池,医疗行业陶醉在行政管理体系之中,难以自拔。在这个背景下,大多数本土民营医院沿用了公立医院的经营模式:以量取胜,以药品、手术、检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体现医生劳动价值的诊金非常低。理由很简单,如果医疗服务价格太高,则患者不接受,如果不靠药品、手术和检查生存,则医院亏本。然而,随着行业趋势的变化,民营医院的发展必须打破这个牢笼了。
第一、为什么民营医院将有一半要“洗牌“?为何出现发展瓶颈?
(1)民营医院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经营模式。
a、传统营销的优势没有了
b、怕转型: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
c、传统企业的高管年龄大了
d、传统企业家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
e、错把网络当销售渠道之一
f、传统营销思维根深蒂固
g、五年战略规划失去意义
h、搞不懂商业模式创意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世外,都必须转型。转也得转,不转也得转,倒逼转型会发挥威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急功近利,结果造成“恶性循环”没有自己的价值体系。
医院需要千方百计依靠药品、检查、手术和过度医疗来保持财务健康,肯定不能为患者带来价值。如果继续这样做,势必会被淘汰。
(3)人才和技术瓶颈,一直是民营医院的短板。
有很多医院,尽管硬件设施一流,因为人才的问题,队伍不稳定,难以吸引和留住技术骨干,许多本地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民营医院工作,医院培养的几位医生也先后离开了医院,经营起来非常困难。像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利用上海交大附属医院的医生资源支撑医院服务体系,人才同样是个问题。
(4)办医成本高,资金投入不足。
民营医院起步相对较晚,无论是名气、地位、信誉,都不能与公立医院相比,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不得不花大把钱做广告。此外,民营医院要扩大规模,基础建设、设备引进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难免出现捉襟见肘的窘迫局面。
医疗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属于中长线投资,不同于商业、房地产。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民营医院的投资回报期最少应该在5年左右。尤其是新建医院,取得回报通常是个长期的过程。若并购现有医院,这一过程会大大缩短。但并购现有医院过程中往往隐含职工意愿、政府干预、产权界定等一系列大问题。其他方式诸如托管、共建,前路亦非坦途。
(5)民营医院想塑造优秀品牌也非常艰难。
你去问老百姓吧,哪家医院最好,大家还说的是协和、北大系,能叫上名的民营医院寥寥无几。
(6)“医改不成功”将众多民营医院刹那间推上了尴尬的处境。
虽然国务院各部门相继出台了在社会资本办医、医保审批、医生多点执业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但相应的玻璃门与不平等待遇依然存在。政策上的矛盾与掣肘、医疗广告、税收负担、医保限制、“以药养医”及“人才流动”的限制,无不制约着民营医院的发展前途。
(7)民营医院在政策的推动下迅速崛起。
医院可谓”百花齐放““遍地开花”,市场“蛋糕”却并没有同步变大,公立医院纷纷涉足原本的冷门病种。民营医院凭什么在众多同质化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众多顾客的青睐?作为医疗市场的“新生儿”,其强烈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给医疗市场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冲击波,这部分“草根”机构已经成为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给整个医疗体制带来了竞争和活力。
但生存的压力,还来自“兄弟”间的竞争。除了大规模的广告战外,医院的经营似乎已经进入另外一个怪圈,价格战不断上演,变相价格肉搏战使医院毛利率持续下滑,除此之外,强调医疗设备的的先进性,医护人员的专业性以及权威性,已经成为所有医院的共同长期的主旋律。
第二、必须放弃陈旧观念,走真正颠覆性的道路
不过,民营医院逆袭成长并非不可能。要想破茧重生,民营医院需要杀出一条血路,跳出原来的思维模式,改变只看眼前或者摸着石头过河的传统思维,与趋势为伍,找到准确的战略方向。在医疗行业,拥有什么样的思想比掌握什么样的方法更为重要。民营医院所面临的行业发展变化,主要有这4点:
(1)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透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健康信息;
(2)疾病谱早已发生变化,急病少、慢病多;
(3)医疗技术越来越趋同,县级医院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甚至疑难病的能力越来越强;
(4)社会办医以及社区正在悄悄分流患者。
在行业变化的背景下,民营医院要想清楚,到底为股东、为客户、为社会、为患者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要分辨出:什么是真正的价值,什么是伪价值,什么是短暂的价值,什么是持续的价值。根据价值判断,我们就可以看到现在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那些严重违背价值体系的行为,诸如:权力寻租、垄断市场、坑蒙拐骗,进而作出改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民营医院一切发展的基础。
第三,民营医院的价值观和服务理念应该与世界接轨。
从世界范围看,医疗服务模式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生医治患者不仅仅包括对疾病的生理(生物医学)解释,还包括对患者全人(包括心理因素)的了解、患者所处环境(自然和社会因素)的了解,医生还要深刻明白现在的医疗保健体系(社会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形势。但是,我国的医学模式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阶段,只看病不看人,只注重生物医学指标测量,忽视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
第四,民营医院真的要懂怎么以患者为中心设计产品。
医院是一个大系统,包括:设施、科技、人才、产品、文化和管理六个子系统。通常,大家最关心质量,但我们今天要着重谈产品设计,因为这是决定医院竞争力最主要的因素。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医院销售的是服务,服务就是产品,产品就需要设计。作为医生,如果根本不知道在卖什么服务,怎么能够做好服务呢?
关于医疗服务产品设计,这里面包含许多综合因素,比如:疾病发展趋势、盈利能力、技术手段等。以医院科室为单位,我们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分类,定制治疗流程,在此基础上,设计服务流程,再通过图文形成表达出来,让患者一目了然。其实,在医疗技术越来越趋同的今天,服务模式的创新将成为医院展现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相信,医疗行业的颠覆者会在体制外产生。我们相信,未来医疗服务体系是多元化的,就像人们出行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一样,有些人可乘坐公交车,有些人可选择打出租车,也有人可以选择专车,也有人自己开车;也像宾馆那样,有三星、四星、五星等不同级别的服务提供者,来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这也正是体制外人士为此奋斗努力的方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19 10:46:2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18 14:40:0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18 09:15:2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17 11:24:1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16 10:32:2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15 11:00:39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