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态:在中国大陆,很多动辄几千平方米甚至几万平方米的大型美容整型医院,科室部门也相对的多且大,经营方式当然便是大型医院的模式与管理。并且结合几个国家医师专家来驻诊,由其韩国、台湾居多,当然也有香港、日本,甚至欧美专家,营销管理方式当然也因地而异。
在台湾或其他国家(由其亚洲国家)地小人稠,寸土寸金,多以小而精緻,小而美的方式经营,也就是诊所,在台湾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是以医疗美容整型医院的模式型态来经营,当然这也是跟各国各项法规也有些不同之处,7-800平方米甚至1000平方米已经是大型美容整型诊所。甚至在同一栋大楼内有几家医疗美容诊所都是正常的,一条路上有几百家诊所(台北整形街)。
当然,台湾的大型医院有些也附设医学美容中心(科)例如:台北长庚医院、台安医院、三军总医院、国泰医院...等,(由于综合医院原本就有皮肤科)因10几年前台湾医疗美容蓬勃发展,所以这些大型医院也做了这些有别于以往传统的经营模式,甚至这几年还与民营的医美和妇科、坐月子中心、健检中心,结合成「複合式」的多「功能」多「样化」的服务型态,解决快脚步、节奏紧凑的都会型中高端消费者需求,和营销差异性、独特性。
2.营销:中国内地很多都设有所谓的「市场部」、「渠道」等方式,在台湾是几乎没有「渠道」这样的模式,应该说;多是「异业结盟」「同业结盟」「相关产业结盟」「媒体产业结盟」等。其他的网络,电子,网电,视频,论坛,多媒体行销...差异性不大,只是技术性及平台和呈现广宣文化不同。当然,在互联网的部分是台湾还需要跟进学习更多,这就是地域性大小差异极大,生活型态不尽相同。只能说在台湾一切都太便利,在中国人多地广必须透过这样的模式来促使食、衣、住、行、育乐...的快速和方便性。
3.技术及专业:在台湾,没有医师在院驻诊,护士是不得从事医疗行为,哪怕就只是打个「美白针」都是违法行为,更不用说其他激光治疗,也绝对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不具备正规医学背景的美容师来从事注射、激光治疗服务。
简单说,护士都不得做一般注射和医护工作以外的事情。
例如:打微整形(注射)肉毒杆菌素,玻尿酸,xx针...等,都是违法行为,这在台湾的医疗法规上是很严格要求,医师、护士(开刀房、非开刀房)医疗美容师...一切清清楚楚。但是在中国,似乎人人都可是医师,治疗师....即便现在中国流行的纹綉,在台湾约有20几年以上的历史,甚至更久。但有幸于技术专业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技术专业及结果(作品)都有相当水准。
当然人人都称自己为「纹綉师」「老师」在台湾,你至少要具备国家检定合格的美容师执照(有分级)当然这是通过「学科」及「术科」的考试制度。举凡美容师,医疗美容师,美睫师,美甲师,纹綉师...都需要有这些最「基本」的执照,接著,才是其他针对各细分项目再有的相关专业认证或培训师执照等。
这代表什麽?安全、专业、技术、品质、美学、以及从业人员的专业领域和素养。这一切都是将回馈到消费者。在国外,所谓「专业人士」是具有崇高及被尊敬的地位。
4.医药管制:这又是回归到「法规」,中国是非常迅速发展与急于学习的渴望。但是,走正规...太慢,现在资讯发达,别的国家都在用,早5-8年就有的产品,当然强国也要有的!回到正题,不论来源如何取得,至少不能是假药、假货、仿冒品...这是非常严肃及严重的问题。从来我都觉得不可思议,药品或护肤品...不应该都是「真的吗?」哪怕便宜一半价钱,或是免费送我,我绝对不会使用!「道德观」与「责任」的层面,这些认真思考过吗?若为先进国家就不应该有「假货」这件事情,更何况这很有可能毁了消费者半辈子,甚至一辈子。
药品有好也有次等、三等...就像车子、衣服、包包、手表...都是一样的。这只是个人选择,但是基本面来说,要是「正品」,否则这些苦心的研究学者,花了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的心血将「情何以堪」?短视近利最要不得,针对这个观点,我个人「非常」不能认同,这是拿人命和健康、容貌在开最大最「恶劣」的玩笑。
5.业务行销:我在台湾或是其他国家的经验,唯有中国称谘询师为「医生」,这让我不习惯了很久,在台湾,谘询师就是谘询师,绝对不可能叫某某医生。只要叫医生,请你将你的医生证挂出来!其他国家也是的,当然这是一种「包装」和提升「专业形象」的手法。
为什麽?因为客人会增加信赖度,因为会提升谘询师的地位??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是个「本末倒置」的做法,这叫「信心不足」以及消费者心态问题,在台湾或其他国家,从来没有听过谘询师要称呼医生才是专业人士,提升地位...总之,这是素质及专业程度与个人学习、经历比较有关系。在台湾,谘询师是很被接受及专业的,甚至能让客人依赖的,不见得透过专业医师(当然这又是另一个层面话题)有医师是加分,医师管医疗专业技术(医术)医师也可以是个「品牌」
我在中国管理医院普遍遇到的问题,谘询师和医师互相配合度差,谘询师和护理站沟通不良,也就是跨部门的协调度不佳,互相很矛盾...学医疗的会觉得,我苦读多少年的书,考上医学系,再苦读多少年医学院(在台湾是7年)然后再经由实习,小助理,小医师...一步一步往上爬,随时战战兢兢,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研究。所以,「互相排斥」。有正规医学背景的人「不服气」「不认同」简单明瞭的说法!各自心知肚明,我认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不健康的体制。反之,在台湾比较少这样的问题,就算有沟通障碍,也是容易协调的。
6.服务:关于服务,应该不分客人的消费与否,完整的服务体系,还是从「人」为出发点,「人性」的素养为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关怀、真诚、待人接物仪态....等为「基础」。
服务讲的是真诚,真心诚意的态度及表现,不管从最原始的服务,或是「五感」的服务,甚至更深一层的服务,就是:细腻、主动、观察、态度、服务真正的本质与观念的植入、了解需求、客制化服务...等。服务才能真正落实并传播出去,客人能深切感受到,这才是最基本的服务。
服务流程,每个医疗机构都有,但是这只是一个工具或标准,对从事服务业人员来说就是个基本「理论」,理论是生硬的,「服务本质」是柔软的,让人愉悦如沐春风,让客人觉得被重视与尊贵的。人人说「台湾」服务好,「好,还有更好」,精緻得体的服务会为所谓的服务业带来无穷的商机,口碑和形象,这些都不是花钱广告买的到的,可惜尚有很多企业无法真正理解与执行。这需要时间来培养观念,管理营销都不是最难,只要有正确及好的决策模式并执行,最难的就是「服务」。打动人心的服务,「感动」人的服务,超值(质)的服务。就举例:我常搭飞机往返两岸(或国外其他国家)在中国内地机场的服务还是让人非常不舒服,即便我搭的是「头等舱」,理应有特别的「差异性」服务,尤其是国内线机场,(就算是上海也一样)这地勤人员的服务及动线秩序掌控,都不佳,机场和五星级酒店是雷同的,服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服务态度更应谨慎,需要「国际化」的服务品质与素养,我时常在机场问了某个服务台,服务人员回答我第25-26号柜台去,结果25-26在整修;整个是围起来的?哪裡来的25-26柜台?问了24柜台,我很客气的说:请问某某航空几点几分飞往哪裡的头等舱(或公务舱)在哪办理?两女两男坐没坐相的聊天(24也是个公务舱柜台)随意的往前指了一下,口齿不清的说著??其实我也没有听的太清楚,自己又反问确认一下。这在任何先进国家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发生的服务态度,这就是我在中国内地机场普遍遇到的地勤人员的服务态度,并且屡试不爽。但是,上了飞机后的服务差异是很大的,我常心里想;如果机场地勤人员的服务也能一致,不是很好吗?当然,目前在医疗服务业的服务品质已经有提升的,但是尚有进步空间。
7.抄袭:好听的说法是「模仿」,自古以来都是,人人都会,往好的方向则是因为不会先模仿,就像我们从小学习「写字」一样,就是「照抄」,之后怎麽把字写得好,写的漂亮,写的有个人风格,那就得看个人「进化」。做行销企划广告也是,我时常看到的是「照抄」一字不漏的,尤其是微信社群Po文,完全一模一样,最没有意义的更是没有涵养的时事拿来做文章,有创意也罢??重点是毫无创意可言,或是不吸引人的亮点,还是令人懒得看的文案,甚至加上俗不可耐的图片,最让人不解的是;大家还跟进?莫名其妙的刷屏一整天?其实,想表达的是:你可以取其中的「精华」加上自己的思路来优化及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当这技巧成熟了;你便能「原创」,做更好的分享。我在台湾见过不少很好,很有意思的新新文创、行销广告,营销手法。在国外的案例更是多到胜不枚举....这是激发创意潜能,脑力激盪,才会成为「经典」。多看、多听、多了解、并学习,才是真正的进步。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7-04 11:29:0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7-02 14:12:1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6-30 13:44:0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5 10:04: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3 17:15:4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1 11:01:1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