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管理

不一样的康复 不一样的健康

16年01月21日 阅读:45695 来源: 张中南原创

  重视术后康复 快速回归生活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是许多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老观念,若是接受了一台大型骨科手术,想当然会认为需要卧床静养。殊不知,正是这种落后的传统理念,让骨科病人在术后错过黄金康复期,导致患肢虽然解除了病痛,但远未恢复到应有的状态。许多病人虽然手术做得很成功,却无法在术后回归正常生活。


  目前,康复事业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一部分医院已经开始认识到康复对于医疗安全最大化和治疗效果最大化的重要作用。在我市的医院中,已有这样的“先驱者”在不断摸索,寻求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最适合患者的“康复之路”,而且,相当多的病人已因此受益。


  对于公众而言,接受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对于骨科术后病人来说,尽快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康复训练,却是刻不容缓。


  让治疗效果更完美


  7月20日,莲池骨科医院二楼的康复室像往常一样热闹,十几名接受完骨科手术的病人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做着各种康复训练,一名年过花甲的女士也在一台类似“动感单车”的康复器械上蹬得格外认真。


  “我都已经十多年没骑过自行车啦!”回想起自己手术前的状态,向莉(化名)似乎不愿再提起。“因为腿弯不了啊,蹬下去没法再抬起来,骑不了自行车。”


  如果不是向莉亲自讲述,旁人很难将眼前这个乐观又健康的老人与“十几年关节炎患者”联系在一起。


  但现在,她已经可以一边蹬着“动感单车”,一边跟我们讲述她的病史。


  “住院前,我两条腿向外几乎弯成一个圈了,每走一步都疼的厉害,在家从这屋挪到那屋都很困难。”向莉说,她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每周她都要去教堂做礼拜。从她家到教堂只有200来米,但就是这短短的200米,却成了她多年来的一道难关。


  “我从家里出门,先扶着楼梯下楼,推出电动车,坐上去慢慢骑到教堂门口,趁附近没人的时候再下车,因为不想让别人看到我的腿是那样的。”下了电动车,向莉还要拉着楼梯旁的扶手,爬上两级台阶。“你看,我今天是术后第24天,已经可以上下楼了。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爬过这么长的楼梯了。”


  拖了十几年的病腿,终于在今年6月份在莲池骨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而且在向莉的介绍下,她的两个亲妹妹也在这里做了骨关节手术。


  “做完手术1小时我就下地啦,康复师早就来讲过康复的重要性,尽早下地能防止形成血栓和肺炎,比药物预防效果好。”向莉现在说起术后康复训练的过程和作用,俨然已经是半个康复师了,有时还会指导一下新来的病友。


  “除了早下地,手术后的头几天还要躺在床上绷脚,抬腿,拉吊环,锻炼一下四肢的肌肉。手术后三四天,我们就可以来康复室慢慢的走走‘平衡木’啊,踩踩那个液压踏步器什么的。明显能感觉腿一天一个样,每天都有好转。”


  “我们村里有一个人在其他医院做过跟我一样的手术,当时她住了14天院,一直在输液,伤口好了接着就出院了,没有接受任何康复指导。回家之后她的腿就一直疼,直挺挺的躺在床上不敢动。等到几个月后腿不疼了,下地走路才发现膝盖完全僵直了,走路时腿没法打弯儿。直到现在已经两年了,那条腿还是只能直着走。


  “她的手术只是解决了走路腿疼的问题,没法恢复正常生活。但是我从手术完马上开始做康复,现在走路你看,已经几乎跟正常人差不多了!医生说我过几个月就可以爬山了。”向莉说,康复师告诉她,过几天出院之后,在家里还是要每天做康复训练,这样腿才会恢复的更快更好。


  让病人更安全


  在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康复理念中,“提早介入”是康复能够保障病人安全和疗效的重要前提。事实上,在莲池骨科医院,从病人一住院就有康复师开始介入,在术前进行康复宣教和指导。


  “很多人之前没有接触过康复,不知道康复的作用,甚至有一些患者对我们是有抵触情绪的,这时候只能耐心的给他们讲解康复的重要性,甚至有些老人家要哄着他去接受康复训练。”崔良是莲池骨科的一名康复师,在她接触的患者中,积极配合的有,消极怠慢的也有。


  “除了宣教,我们还要教给病人一些基本的动作,例如勾脚、股四头肌等张和等长运动,为术后下地做准备。”崔良说,除此之外,病人在术前一周的准备时间里,往往还需要压腿,将因关节炎无法伸直的患肢尽量压直,“术前膝关节每压直10度,手术中可以少截骨2mm,而且假体会固定更牢固。”


  手术之后,在医生、护士、麻醉师、康复师等多学科协作下,99%的患者会在2个小时之内下地。“在这方面,我们甚至超过美国,他们基本可以做到24小时内下地,台湾地区也是如此,但在国内看来还是有点不可思议。”莲池骨科医院院长崔艳介绍道,“目前我们做过的骨关节手术中,最快的病人术后十分钟就下地了。”


  早下地的意义对病人来说绝非“能走路”这么简单。“病人一下地走路,身上的肌肉都会因此紧张起来,加快血液流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这种血栓一旦形成,对病人可能造成致命性的灾难。”骨科的吕医生说,在本院手术的病人术后不需要使用抗凝血药物,因为自己走路对血栓的预防效果要比药物预防好的多。


  此外,肺炎也是卧床病人的另一大安全隐患。“病人尽早开始走路,肺部痰液就能加速排出,这是预防肺炎最好的方式。”吕称。


  由于严格的疼痛控制,病人在术后每天都可以进行一些康复训练,自己吃饭、上厕所,不仅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且由于不间断的运动,很好的避免了褥疮、肌肉萎缩、尿路感染、骨质疏松等常见的卧床并发症。


  “人体是靠血液来供应各种营养,卧床之后血液流速会减慢,身体各个部位就会缺少活动产生各种问题,骨骼会表现为骨质疏松,肌肉会表现为萎缩、无力。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卧床一周流失的骨质相当于正常人一年的流失量,卧床几个月之后肌力会严重减弱。别说老年人,就是一个健康年轻人躺在床上几个月都会躺出问题。没有科学的康复指导,就算手术做的再成功,病人也难以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康复师崔良说。


  康复之路 任重道远


  在正式成为莲池骨科医院的康复师之前,崔良和她的同事曾经专门到国内康复比较先进的江苏南京去交流学习过,但发现那里的康复也大多是“被动康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主流的“主动式”康复还有较大差距。


  “很多医院的康复是术后两三天才开始,康复师拿着仪器过去,让病人把腿放上被动的跟着做就行了,这样病人最终获得的康复效果就不好。”崔良说,在莲池骨科的康复室,也有一些这样的康复仪器,但很少会让病人做这种被动康复。


  “只有通过评估、量化、记录,给病人制定出一套适合他自己的康复方案,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他的康复效果。”崔良说,康复师想要给病人最佳的康复指导,测肌力、量腿围、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等大量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准确评估和判断,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病人的康复训练不过量,也不会不足。”


  在这里,不仅仅是骨科病人在术后得到了良好的恢复,连其他疾病导致的肌力减退、关节僵硬也得到了有效治疗。“前几天有个老人因腰伤卧床近两个月,肌肉力量严重减弱,部分肌力甚至丧失,无法自己拿杯子喝水、吃饭,走路只能勉强走几小步。后来到这里住院专门进行康复治疗,经过训练,现在自己喝水、吃饭、短距离步行都没有问题了。”


  由于中医在国内的历史渊源,许多人对于康复的认识还停留在理疗、针灸和推拿,甚至将康复师和按摩师傅混为一谈。而在美国,病人不仅可以有术后康复,在出院之后会按照医生的要求再进入康复中心继续寻求康复治疗。国内的现状是,缺少对病人进行专业(尤其是急性期)的康复指导机构。同时,在很多医院,康复科也往往不受重视,经常处于边缘化位置。“但在我们医院,康复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我们所倡导的的多学科协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针对术后当天就开始的急性期康复,是保证病人安全和疗效的根本之道。”莲池骨科崔院长说。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7139阅读

"价值医疗"——建议民营医院从规模扩张尝试转型到疗效付费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19 10:46:22 文章来源:首发

8227阅读

善待员工:不要让员工成为你的掘墓人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18 14:40:05 文章来源:原创

10334阅读

医疗废物怎么从合规风险到降本增效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18 09:15:25 文章来源:首发

11041阅读

破解危机漩涡:民营医院CRISIS管理模型实战手册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17 11:24:11 文章来源:首发

13643阅读

重构绩效体系:民营医院4D管理模型实战解析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16 10:32:26 文章来源:首发

15249阅读

"人才柔性管理"——从固定编制到灵活用工的组织变革介绍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15 11:00:39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张中南,美籍华人,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际关节镜协会会员,国际膝关节学会会员, 国际运动医学学会会员。唯一获国际理查德·欧·考那奖的亚洲医学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济宁医学院客座教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顾问,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科名誉主任。擅长膝关节损伤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的关节置换和关节镜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