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服务

同理心沟通有多难?

17年05月18日 阅读:22604 来源: 李维伟原创

  同理心是先天具有还是后天训练而来?其实,同理心不仅是一种换位思考模式,它即是一种先天能力,也是沟通双方可以在后天习得的能力。普通心理学对大脑的研究发现了“镜像神经元”,这为我们的同理心提供了生物基础,我们每一个人天生就有理解他人、与他人建立连接的能力。


  当我们自己做出动作,或是看到别人做出同样的动作,我们自己经历某种情绪,或是感知到别人经历了某种情绪,相应的镜像神经元都以同样的方式被激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看到别人打呵欠时,我们也容易被传染。又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微笑,也会不自觉地微笑,同理心已经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


  然而,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有时,运用同理心并不是那么容易,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难点一:对情绪认知的挑战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准确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对他人做出恰当回应的。情绪识别的难度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患者过于关注自己等候的时间,有可能会忽视医生治疗过程中的细节和价值。情绪是人体内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它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忽视就不存在。自身承受过多压力时,情绪的积累会使我们身心疲惫。情绪就像一个为你送信的信使,当你不与理会时,它可能会把信留在信箱里就走了,如果长时间没能处理。当情绪“信件”堆积过多,总有一天它会让你应接不暇。如果我们能明确更多留意他人的情绪变化时,就会意识到对方的面部表情变化,我们的镜像神经元自然会变得更加活跃,运用同理心的能力也就增强了。


  难点二:回避让问题更加棘手


  有医生曾经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位患者发现在网上查询的治疗方法和主治医生说法不一样,于是逐条让这位医生解释,为何区别那么大?特别是网上的解答也是一位知名专家给这位病人做出的回复。遇到这样的病人该如何回应?当我们遇到这种“问题“病人,首先需要识别对方的情绪,每当遇到别人质疑或生气时,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有的人会选择不与理会,或是转移话题。此时,对方的不满会更加强烈。建议投入更多的耐心和关注,多问的病人并非故意找麻烦,但应对不当,或病人感到被冷落时,则会带来更多麻烦。毕竟,当人们开始关注和意识到自己有需求(质疑的解答)没被满足时,就会想方设法给自己赢得机会和时间,但不冷静的行为又让自己和他人付出了更多的代价。”


  难点三:情绪绑架的状态


  每个人都会受情绪影响,得病的人感到自己深陷痛苦时,有时难以无暇顾及他人的感受。医生驾驭自身情绪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同理病患的能力。当我们被情绪绑架时,我们的情绪脑与逻辑思维之间的连接会暂时中断,这也就是为什么病人在失去理智时会说出伤人的话,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为,造成医患双方的痛苦。此时,集中注意力,让自己保持冷静最为重要,病人的情绪激动,往往认为自己没有受到重视,此刻保持冷静最为重要,敢于担当而非回避,同理心不一定要用道歉来表达,找到病人的关切点:如运用开放性提问,如了解病人的想法,或对疾病的看法,解释治疗方案,此时需要更多的沟通来缓解对方的不满。


  盖瑞·查普曼在《爱的五种语言》中提到,不急于帮助对方解决问题,而是全然临在地聆听对于那些以“高品质的时间和陪伴“作为爱的首要语言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其中提到,与对方保持眼神交流,能够专注地倾听。克制住自己不要去打断对方。因此我们需要提醒自己,我现在的首要目标不是表达我的观点或者立即对方的问题,而先去是努力尝试理解对方。


  当医生面对初诊患者,医患信任的成熟度处在尝试接触阶段,由于工作繁忙,医生可能没有过多时间与患者沟通,患者则认为没有得到重视。患者心理期望能有充分的沟通。诚然,沟通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使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伴随疾病好转,患者会更加信任和配合医生治疗,即可减少沟通冲突,又省了医生的时间。


  年迈的患者在手术前接受麻醉,当医生抱起老人的那一刻,已经超越了专业训练以及普通意义的沟通,这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关爱。也许运用同理心并不那么简单,但它值得我们每一天在每个关键时刻去用心修炼。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359阅读

"家庭健康教育"体系——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的模式创新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9-15 13:37:10 文章来源:首发

12934阅读

"无障碍服务"体系——从物理无障碍到信息无障碍的全包容设计

作者:漆杰 时间:2025-09-12 14:29:29 文章来源:首发

12682阅读

"家庭医生签约"升级——从单一签约到全家庭健康管理的模式突破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9-11 13:20:18 文章来源:首发

15106阅读

从标准化服务到精准健康方案的升级,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

作者:漆杰 时间:2025-09-10 14:10:03 文章来源:首发

15733阅读

建立"患者共治"体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体验升级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9-09 11:29:55 文章来源:首发

19056阅读

医疗"仪式感"设计——从功能服务到情感体验的升级路径

作者:漆杰 时间:2025-09-08 10:35:16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CBT认知治疗师。10年以上医药行业培训咨询、人力资源与团队管理经验。微信:Nanshi123001,公众平台:李维伟医聊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