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经营

影联体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制胜法宝

18年07月03日 阅读:14977 来源: 汪鹏原创

  经过多次医改的探索与尝试,分级诊疗成为国家力推的模式。


  6月份,国家卫健委连续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等三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11号)和《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19号),深入推进医改,为第三方医疗中心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此,许多医疗界和投资界人士认为第三方医疗中心迎来了发展春天。


  作为第三方医疗中心最为重资产投资的要数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其设置基本标准要求至少配备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2台、16排CT和64排及以上CT各1台、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台、超声3台、心电图仪2台,以及其他的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急救设备和信息化设备等。


  但是纵观目前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整体上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过程中,业务流量难以得到充足保证,经营状况大多处于亏损状态,许多正在运营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沦为体检中心或体检中心影像分部,与中心设立的初衷大相径庭。当前国内经营最好的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很大的优势在于全国各地病人转诊上海,但其体检业务仍占一定比例,仍不是完全纯粹的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然而目前医学影像诊断需求大,各大医院放射、超声甚至核医学的检查排队,与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遇冷,业务难以保障,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番调研、分析和思考,认为医学影像联合体(下称“影联体”)是其发展和制胜的法宝。


  首先,建立影联体符合并顺应国家医联体政策,区域影联体建立后可纳入区域医联体,作为区域医联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区域医疗水平的提升,方便当地居民的健康就诊。


  其次,建立影联体能很好地解决影像检查和诊断结果互认问题。超声和放射检查、手术、药品作为医院营收的三大主要来源,在国家重推要领零差价受,检查项目的收入来源更是成为医院的重中之重,从而导致许多大医院对于检查结果不能互认,病人在不同医院就诊需要重复不断的进行检查。通过建立影联体,对于居民在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检查和诊断结果,在影联体单位内进行结果互认,有助于避免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同时也能减少大医院的检查排队,及时对病人的病患情况进行诊治。


  第三,通过影联体,与影像设备不全的县区级医院、缺乏影像设备的基层、社区医院、私营医院、门诊部、诊所、养老院和护理院等机构联合,与区域影像专家联合,既提升这些机构的医疗水平,又减轻区域大型医院检查压力,还方便当地居民就诊。同时对于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来说,这些机构是稳定的业务来源端口;对于这些机构来说,积极响应国卫医发[2018]19号文件精神,减少设备投入及投入风险;对于当地居民或病人来说,方便检查就诊,及时解决病痛,可谓是多方共赢。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812阅读

别怪医保DRG了,你的床位可能在“睡大觉”——床位效能提起来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8 17:10:03 文章来源:首发

1034阅读

运营的“显微镜”与“望远镜”——从日常细节到战略规划的双重视角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18 10:37:35 文章来源:首发

2007阅读

别只盯着“看病收入”!试试这三条“非医疗营收”新路径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7 15:54:28 文章来源:首发

1740阅读

民营医院数字化运营转型三步走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17 14:04:01 文章来源:首发

3335阅读

门诊量上不去?试试在患者脚上装"营销雷达"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7 09:57:51 文章来源:首发

3065阅读

一张“床位热力图”如何让住院收入三个月涨27%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14 16:06:39 文章来源:首发

汪鹏
简介
亚洲临床医学与医院管理协会会员,医疗机构经营管理者,医疗行业分析师,医疗专栏作者,《医观》主编、观察员
宣传口号
回归医疗本质,以技术为基础,以品牌口碑为导向,践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职业亮点
长期关注医疗产业投资与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