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要有钱,烦恼就会减掉90%以上,情商和智商也会提高,更不会乱发火。」据说这是鲁迅先生说的,但我在「鲁迅说过的话」检索系统里没找到这句话。我们暂且不问出处,单单谈论这句话,好像确实很有道理。
我们现在做基层诊所管理的事情,这是一个从 -1 到 1 的过程,甚至都不是从 0 开始,所以几乎每天都要发火。事后反思一下,可能还是因为不够有钱,我觉得上面的这句话很对,它从个体出发,阐述出了现在每一位医生,每一位创业者都在面对的问题。
可是,褚时健老先生有一番话,提供给我们另一个角度的思考,他说「入一行,先别惦记着能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没有哪个行业的钱好赚。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赚不到钱。」
我觉得这句话值得拎出来说一说,这也是我们每一次在招聘医生,并且把医生改造成适合我们自己医疗机构的过程中,提出的「钱」和「能力」的关系。我想褚时建老先生向我们表达的意思大概是: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的年纪,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从体制内离职创业
「在那里,你一眼就能看到5年后的样子」
六年前,我毅然从协和医院离职,毕竟在那里,一眼就能看到 5 年后的样子。
如果要说后悔,很多人会觉得一定是体制内的红利得不到了,但是我会从其他方面考虑,我想要过的生活能够实现了,周末和节假日能陪陪孩子,带孩子出去玩,养狗,买个帐篷,出去烧烤放松一下,这样挺好啊,也有很意思。另外,我有什么想法可以找投资人,随时能把想法落地。
在协和的时候,我也不会去上 CEO 特训班之类的课,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认识各种人,进入到这个圈子,会发现自己的思想会被不断提高。
「理性」是这个社会稀缺的品质,当我决定离开协和的时候,这个体会就已经很深了。一开始我说的很多,但到了关键时刻「做」比「说」更有意义,所以我先离开公立医院,在医生前途还不明朗的时候,先尝试摸索一条路。
然而,我观察身边的医生朋友,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适合踏出这一步并融入到完全不同于体制内的工作环境,走出来的第一步,要化被动为主动。
职业要发展:从被动到主动。
先讲这样一个故事:
三线城市儿科在线回答问题,每回答一个问题收入80元,耗时一个小时。问他为什么不抬价,他说他每个月起早贪黑抛弃妻子,能从网络挣五六千元,日子还算安稳。
没多久,他却被同事领导视为异类,处处受排挤,于是打包背井离乡来到北京。但他求职到私立高端医疗机构却总是受挫,原因在于他一本学校很一般,研究生是部队医院定向在职培养,英语不行,学历不行,没有经过三年各科室大轮转培养,所以基本上简历递上去就被 PASS 掉了。如果他自己开诊所,问他是否愿意贴钱、赔钱请他这样的大夫,他不说话了。
来源于诊所发展大会于莺分享内容
大夫沉默的背后有六点原因:
(1)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2)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客户人群在哪里
(3)不清楚自己需要怎么样的一个平台
(4)没明确自己到底能为平台做什么
(5)需要怎么样的团队
(6)最终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但是,职业要发展,一定是变被动为主动,就是当你在公立医院的时候就要思考清楚,当你有一天出来应聘,你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所以在当下,你该怎么培养出自己的亮点?
很多人在一家医疗机构工作很多年没有自己的病人资源,没有想过如何维护客户,如何把自己的手艺或者手术标准化,把它扩大,把患者的感受放到第一位。如果他一开始没有想过这些,他出来的第一份工作一定是被动的。
世上不是无难事,是有难事,就算有心人还是会有很多难事,甚至很多难事会阻止很多人往前。所以说挣钱不易,但想要提高自身价值还有办法的:
首先,如果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起码要有一个很好的工作背景。
很多人私信问我大学毕业有什么选择,第一是去一个大城市,但工作只有四五千,第二是老家民营医院找我,工资有八千,去哪个?我的答案很简单,毫无疑问是一线城市。我觉得未来十年二十年,公立医院、大型医院还是一个最好的培训医生的基地,因为民营再强,病种和流量都拼不过前两者。
第二,明确自己的方向,并为之不断付出。
资本家如果为你的学习费用买单,背后一定会计算成本。没有资本家愿意做慈善,而且慈善做不下去,不然为什么不直接为已经有技能的员工买单呢?
很高兴看到很多年轻的医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学习,甚至一有空就会学习专科知识,这是非常好的细节,证明他们已经有意识地在做提升自我价值的事。
第三,明确自己的定位。你是愿意扎根临床还是愿意做管理,是治疗病人使你更快乐,还是打磨产品+创造模式让你更有成就感。
处理恐慌感的方式,就是努力。
从一名普通的急诊科医生到领导团队的企业执行总裁,随着职业身份的转变,危机感也越来越重。什么叫做人力资源,什么叫做财务,什么叫做发展规划,什么叫做投资,什么叫做股权,只有当自己做了这件事,才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不懂。
处理这种恐慌感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努力,其实我很享受这样每天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状态。以前在协和医院,总想退休以后要干什么,现在出来以后,总在想这件事要多少年干完,总有干不完的事。
医生创业是一份礼物,也是一个陷阱。
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政策放宽,机会很多,陷阱更多,大部分人不是死在沙滩上就是死在来沙滩的路上。
说句实话:起来后才发现,其实趴着挺舒服的,为啥要起来?如果真的很想起来看看外面,要先想清楚:
一,实践之前,一定要看看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体制内外究竟有何不同,要做的方向是不是符合社会的需求。坚持和付出要找对方向,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大事着眼,小处着手,然后快速验证反馈。
二,要内心坚强,能扛事。有很多事情是体制内无法想象的,这时即便受到打击,千头万绪难理清,也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不要气馁。
三、医生创业很难,经营是门技术活,起起伏伏才是常态。在一次次挫折、失败中自我复盘,总结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弱势,才能不断提高。
最后,心态平和,承受失败,享受生活。
作者:于莺
来源:轻松开诊所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9 17:06:2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