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谈论最多的是如何能把医院办起来,办好,很少讨论为什们办不起来、办不好。
报告成功经验时,条分缕析,精彩纷呈,句句经典,条条在理。毕竟成功了嘛,怎么说都对。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们都爱听成功之道,仿佛听了就学会了成功之法。于是,大家紧盯的是谁做成了谁做好了,一定要求见学习,方能正确做事。
但是,梅奥诊所的成功你学不会,和巴菲特吃顿饭不代表你就能驶入富贵的道路。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会发现其实做不成做不好的才是绝大多数。不知道谁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反正我觉得研究失败比学习成功更有意义。当然,我不是硬要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举个例子。曾经,我有个工作机制,每月都带着管理团队花一天的时间,去到做的好的医院和做的不好的医院暗访观察,把好的学回来用上,不好的一定要避免掉。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做的好的各有千秋,莫衷一是,而不好的却有共性。
进一步举个真实具体的例子。我们到达一所经营很差的医院,唯一好的地方是聚集了一批赫赫有名的专家名流,差的是门可罗雀,鲜有病人就诊。我们去一探究竟。刚到医院大门,遇到脚踝扭伤病人询问大门口保安,医院有没有骨伤科,保安坐在岗亭里玩手机,头也没抬,直接大声地说没有。家属只好搀着病人去到了不远处的另外一家医院。这说明什么?医院好不好虽然主要取决于技术力量,但类似保安的基础岗位一样会对医院有重要影响。做的不好的有一个共性,极其不重视基础岗位的工作质量。纵然有那么多专家。
我们深入研究一下大多数医院为什么失败。
我始终认为,中国的所有医院都是企业化运营的,谁也不能否认。谁否认,谁就不要脸,说假话。但是,只要是医院,就一定有公益的一面。甚至,公益面才是医院的本质。生命健康无价,治病救人永远无法用金钱衡量。面对人的无价的生命健康,却要追求短平快的赚钱,就是违背本质规律做医院,等待我们的结局会是什么?不按规律办事注定失败。50%办医院败就败在这个问题上。
曾有一位有很多很多钱的人找我,说办医院是个不错的投资,他问能不能花5个亿,办个三级医院,开业一年回本,第二年赚钱。我立即想到一个主意并告诉他,去倒煤可能更容易实现目标。虽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我观察,大多数投资人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结果可想而知。
人才是所有事业的核心生产力,医院更加如此。投资者把医疗技术人才摆在人才问题的首位,把经营管理人才摆在次要位置。认为只要有好医生,就能办成好医院。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这么做的更多。事实上,这就为失败竭力埋下了祸根。经营管理人才和医疗技术人才同等重要。
医疗技术人才牢牢掌握在体制内的医院,短期来看没有解放的迹象;即使多点执业政策也已颁布多时,也架不住医院的行政命令凌驾于政策之上。医院的经营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如此人才短缺,草草一纸战略合作协议根本解决不了人才问题,何况,有的还只是一桌饭一个口头承诺而已。这成为医院办不好的另一主因。有办法解决吗?可能有。当下来看,谁能耐得住性子,找寻到空子,或许能解决人才问题。比如,盯住退休人员,比如抓住某些机构改革的机会。至于经营管理人才,找到主要靠碰运气。整个行业里真正会经营懂管理的人才少之又少,且已名花有主。
每每想到这个问题,就觉得窒息。
天下之功,唯快不立。似乎很对啊,特别是知识、技术迭代如此快速的时代。这条大家普遍认同的真理,用在医院经营发展上却大错特错。投资者投下去重金,急得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盼着回本赚钱恨不得以秒为单位计算时间周期。我曾遇到投资人这么打比方要求经营团队,他说他每天从窗户上扔下一辆奔驰S600,你们这帮家伙还不快点找到病人住到医院。这种急迫求快的心理完全正常。可是,想想哪个家庭会把至亲病人托付给一所新成立并一无所知的医院。有的投资人绷不住了,壮士断臂以止损,关了,更多的是走上了为了求生而行骗的歧途,过些日子,被检举正法。我观察,很多医院兴也忽也,亡也忽也,基本都是这个原因。
选择了做医院,就要选择漫长的信任培育和等待。
其他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我认为都是枝节。上述根本的问题没有一个冷静的判断,注定会失败的很惨。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1:09:0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8 17:42:4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28 16:18:1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4-27 17:40:4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磊 时间:2025-04-27 11:31: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5-04-25 14:03:4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