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析制度
第三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分析制度,编制年度预算分析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预算报告。
预算编制分析。反映医院业务预算、收入费用预算、筹资投资预算等预算编制情况。
预算执行分析。反映医院当期收支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执行差异原因分析。
预算结果评价。全方位综合评价医院当期预算完成情况。
(二)财务报告。
财政保障水平分析。反映医院当期收到的财政补助情况及财政补助支出进度。
医疗费用控制分析。反映医院当期医疗费用控制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盈余分析。反映医院除来源于财政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收支之外的收支结余水平,体现医院财务状况、医疗支出的节约程度以及医院管理水平。
收入费用结构分析。反映医院收入费用结构的合理性,使用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以及人员经费占比、管理费用率等指标。
成本管理能力分析。反映医院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使用门诊收入成本率、住院收入成本率、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等指标。
偿债能力分析。反映医院当期使用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使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
资产运营能力分析。反映医院当期期末资产规模、结构、收益及质量情况,使用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
发展能力分析。反映医院通过各种经济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情况,使用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等指标。
工作效率分析。反映医院的病床、医疗设备利用率及出诊医生的工作效率情况。
(三)其他情况说明。
会计核算分析。反映医院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内部控制分析。反映医院的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建设及实施情况。
绩效考核分析。反映医院预算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当期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其他分析。会对医院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其他需要分析的事项。
黄超吾老师解读
本条文规定「医院应当建立分析制度,编制年度预算分析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内容非常专业且范围广,我将分几篇章来说明,重点放在财务报告的九项分析上。
一、财政保障水平分析。
(一)反映医院当期收到的财政补助情况及财政补助支出进度。并与上期比较分析增减变动原因。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财政基本支出补助占总支出比例、离退休人员人均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水平等。
(二)财政补助收入,即医院按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补助收入,包括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和项目支出补助收入。基本支出补助收入是指由财政部门拨入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经费、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经常性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收入是指由财政部门拨入的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承担政府指定公共卫生任务等的专项补助收入。
(三)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即医院利用财政补助收入安排的项目支出。实际发生额全部计入当期支出。其中,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应同时计入净资产,按规定分期结转。
(四)只有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与总支出对比,才能做到收支的配比;分析结果要与全省、全国的平均补助水平进行比较,如果财政补助收入水平过低,应当分析财政补助对医院6项补助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二、医疗费用控制分析。
反映医院当期医疗费用控制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并与上期比较分析增减变动原因。主要包括: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每门急诊人次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医药费、平均每床日收费水平等指标分析。医疗费用控制是医院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环,更详细部分我将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2021年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文章中分析。
(一)公式一: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药品收入÷医疗收入
这个指标是传统上称为『药占比』;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先生认为药占比这个指标相对来说比较粗放。而药品在整个收入结构中的占比,如何转化为医务人员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是很关键的。故在此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已没有考核『药占比』的指标,使用了合理用药的相关指标取代了单一使用药占比进行考核,把医务人员每一张处方的合理性和病人用药的质量安全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对相关指标进行考核。
(二)公式二:每门急诊人次收费水平=门急诊收入÷门急诊人次数
每门急诊人次收费水平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第38项『门诊均次费用增幅』的基础雷同,主要在衡量门急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负担水平。2020年1-6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378.7元,与去年同期比较,按当年价格上涨15.9%,按可比价格上涨11.7%;二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236.2元,按当年价格同比上涨13.7%,按可比价格同比上涨9.5%。
(三)公式三:出院者平均医药费=出院患者住院费用÷出院人次数
出院者平均医药费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第40项『住院均次费用增幅』的基础雷同,主要在衡量出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负担水平。由于整体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使数据尽量可比,通过疾病严重程度(CMI)调整。
(四)公式四:平均每床日收费水平=住院收入÷出院病人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出院病人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患者人数*患者住院天数
住院每日床位费的计算:一般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等级医院,具体的计算收费标准也不同。因为患者的病症不一。如:患者治疗期间,每日的住院费有,护理费,化验费,药费,吸氧监护费,重症室病人还有特殊治疗费等等。病人的床位费一般是根据出院者,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计算的。比如有的医院床位费是以天来计算。也就是说,入院当天,按一天计算收费,出院当天不计费。患者出院当天无论是否接受治疗,均不收取当天的床位费。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钟的住院人数)之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床位,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钟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所占用的床位。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出院者(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住院日数的总和。
三、盈余分析。
反映医院除来源于财政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收支之外的收支结余水平,体现医院财务状况、医疗支出的节约程度以及医院管理水平。
在做盈余分析之前,我们一定要先了解一下盈余是怎么来的,在过去几个版本的财务分析规范中,我们没有看到医院要做『盈余分析』,所以这个概念在本次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而言,算是新的。医院的预算管理也很少提到《损益表》这个在财务管理上经常用到的词,一般的企业管理预算编制的结果就是以《预估损益表》呈现。
1. 盈余分析的第一步是毛利分析
公式一:医疗收入-医疗成本=毛利额
如果毛利额为零的医疗收入,就是我们所称『保本点』或『损益两平点』的医疗收入,其间,主要观察临床科室的BCG(病种产品与需求市场策略)分析的产品发展策略,每一病种都要单独计算出毛利率,再依营收权重算出该临床科室的『组合毛利率』,此时就容易发现临床科室在病种的结构策略上是否出了问题? 低毛利的量大,高毛利的一直发展不起来,至使整个毛利组合被拉低,影响到医院的整体盈余能力。
BCG的病种发展与市场需求策略分析,也应该与SWOT分析并行,找出科室可行的对策,及医院应给予的资源支持,形成医院(临床科室)的《战略地图》,即使临床科室对未来的病种发展方向把握对了,有时,毛利低还是会偏低,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临床路径并未被优化、精益化,管理上也不精细化,过程中人员浪费、时间浪费、空间浪费、物质浪费等仍然很多,医疗费用控制是医院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环,更详细部分我将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2021年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文章中分析。
2. 盈余分析的第二步是管理费用分析
公式二:毛利额-管理费用=净利额 这里的管理费用是个统称,包括间接科室的薪资、培训、保险、福利、财务费用、差旅费、交际费等等,单一科目占比最大的通常是间接人员薪资,所以,如何优化、精益化临床路径,及各项作业流程,导入信息化、智慧化,运用更少的人力,发挥1+1>2的绩效,使医疗收入加大时,管理费用不会同比例增长,其间就会产生一定的盈余(净利额),可做为年度绩效奖金的发放的基础。
3. 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第35项『收支结余』来分析
公式:收支结余=业务收支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支结转(余)
●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支结余+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其中:医疗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医疗支出-管理费用
●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
●科教项目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
收支结余系指医院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通过监测医院收支结余情况,了解医院运营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导医院坚持公益性,其中重点考核业务收支结余。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19 10:46:2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18 14:40:0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18 09:15:2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17 11:24:1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16 10:32:2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15 11:00:39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