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中医馆实战方面的文章,针对作者的一些观点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观点一:中医要做小而美(专科),而不是大而全(全科)
从方向性来说是没错的,但就怕一刀切,盲目的进行专科打造。
首先做专科的目的必须清晰:
掌控核心技术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可复制性;
降低对医生的依赖度;
建立医馆品牌而不是医生品牌。
如果解决不了这三个问题,即使再努力打造专科也不过是一副皮囊。
其次是当前阶段如何推进专科落地的问题。为什么以前中医医生都做全科,医馆都做全科,这是由中医理论、教育、历史、中医人思维、医馆辐射区域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只是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和客户认知的进化为专科打造提供了土壤,但不等于说,今天在诊疗领域谁做专科就一定可行,需要逐步探索,找到可落地的方案。当前个人认为专科化探索最可行的模式是线下全科,线上专科,既不切断现在的运营模式,又能探索专科落地,实现平稳过度。
第三是要搞清楚哪些领域容易实现专科打造甚至是专病打造,如妇科、儿科、疼痛科、男科、康复科等等,这些科目前在医馆经营的如何、疗效怎么样、医生稳定性如何、医生格局怎么样,还是不需要捆绑医生也能进行技术优化等等,一旦选错方向即使再努力都无济于事。
第四是专科打造是停留在诊疗层面,还是诊疗+健康方向走,是诊疗为主+健康为辅还是诊疗为辅+健康为主的模式,亦或是选择纯粹推拿理疗、健康管理等领域,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定要避免以诊疗为主采用招商加盟方式的伪专科模式。
第五是对连锁医馆来说,如何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全科+专科的模式就尤为重要了,最好能实现八爪鱼的功能,相互赋能。
第六是专科打造不是降低了运营难度,而是比全科的运营要求更高。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医馆的成功无非就两种形式,不要为医生资源担心的家族/个体医生医馆和挖医生并伺候好医生的投资型医馆,但专科医馆必须以客户运营为核心,两者的运营逻辑差别很大。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医馆专科化趋势不可逆,对于医馆经营者来说,根据自己的优势逐步专科化、平稳过度才是关键。
相比专科打造,更建议进行“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的探索,以诊疗为基础,以产品和健康服务为核心,而不是落入诊疗之困局、疗效之陷阱。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24 11:24:3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23 13:44:5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22 11:16:0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22 09:50:4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22 08:57:0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9 11:24:18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