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医最怕的事可能是坐冷板凳,最绕不开的事也是坐冷板凳,好像坐冷板凳是每个青年中医成长路上的“专利”,久而久之,我们就习以为常了。
一旦你认为坐冷板凳这件事是正常的,是必须经历的过程,那么你就陷入到了传统中医成长的迷雾里。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知和固有思维,坐冷板凳不是青年中医的成长专利,一定要从内心打破它、颠覆它。
一、从其他中医坐冷板凳期间干的事里吸取教训
这两天我看了好几篇文章,如林志欣老师的《年轻中医做好这“6个关键点”,提高门诊量,不坐冷板凳》、景天老师的《慢即是快,青年中医背后的成长哲学》、袁遇秋老师的《年轻中医是不是一定要坐冷板凳》等等,我简单给大家梳理下他们描写青年中医坐冷板凳期间做了哪些事而成长起来的。
林志欣老师给出的建议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如做专科还是全科。
景天老师列举了好几个青年中医在坐冷板凳期间的破局方法,如:
1、一位青年中医利用半年时间,精心整理出《金匮要略》的300条临床对照笔记,这些笔记后来成为他诊疗体系的核心框架。
2、观摩老师接诊,记录老中医的辨证思路、用药习惯,观察患者变化,通过这些来快速汲取经验,提升临床思维。
3、一位学中医的小姐姐,她在夜市摆摊为路人把脉进行拓客。
……
你只要多读几篇这样的文章,多听几位青年中医在坐冷板凳期间做对了哪几件事让自己“脱冷”的,就会明白他们“脱冷”所做之事都是大同小异的,没有哪个青年中医是因为跳进悬崖大难不死遇见神医而把技术传给他后一路开挂的,这些事你完全在读大一时就可以创造条件去干了,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毕业后坐冷板凳才去做,这是不是很扯。
所以,青年中医毕业后坐冷板凳,本质上是对你过去学中医所犯错误的一种惩罚和弥补,你只需稍微动起来就不会这样。
二、从体制内不坐冷板凳看清真相
为什么很多青年中医拼着命要进体制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体制内少有坐冷板凳一说。
体制内不用坐冷板凳,而到体制外就要坐冷板凳,是因为进入体制内的青年中医在技术、沟通能力、患者资源等方面更牛逼吗?
肯定不是,只是平台不同,体制内相对不缺流量,有些还接不过来,而体制外普遍缺流量,需要你主动去抢。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一个现象,很多体制外技术很牛逼的中医,在流量方面搞不过技术很一般的体制内中医。
所以,坐不坐冷板凳,从更大维度上看,是无关乎技术水平的,而关乎你背后的平台及你如何搞流量。
请问,搞定流量非要等到你坐冷板凳才去做,不能提前做吗?肯定能,但问题是你一直坐着不干。
三、不想坐冷板凳应该怎么做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你之所以毕业后坐冷板凳,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你之前一直在“坐”,而不是在做,从你进中医药大学第一天起就坐着,甚至一直坐到了博士毕业。
你从来就没想过你为什么要“坐”?你“坐”在那干什么?你在大学都已经坐了5-10年了,为什么出来了还要“坐”?
就因为你坐的太久了,习惯了,而忘了不坐、动起来才是摆脱坐冷板凳的最佳方法。
所以,你一定要走向“坐”的反面:动起来走出来。
别人坐在学校学习,你就走出来寻访名医学习,多去拜访下自己的师兄师姐,多去外面医馆走走,了解下他们的需求;
别人坐在那开方,你就动起来给别人做做推拿艾灸、刮痧拔罐等;
别人坐在诊室等患者上门,你就动起来打造个人IP或者深入社区寻找优质种子用户;
别人坐在那张着嘴等着老师、师父喂,你就主动提点水果去喂老师、师父;
别人坐在学校按部就班上课、考试,你就主动把经典中医书籍先背下来,主动走出校门找个师父跟诊临床,多做些外治活;
别人坐在那边拍蚊子边谈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你就主动学点市场、商业、运营等知识;
别人学中医还在君子动口不动手,你就主动的去给亲朋好友、社区大爷大妈扎扎针、推拿艾灸、刮痧拔罐下;
别人学中医还在想着如何找工作,你就主动去跟一些创业的青年中医聊聊,加入他们的队伍;
……
你只要动起来,大学5年时间,你基本就把上面的事都撸熟了,试问,你毕业后还会坐冷板凳吗?
不要相信什么“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这种莫名其妙的人生感悟,你只需动起来,就是一路繁华。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27 15:06:1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7 14:40:2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5-04-27 10:06:35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25 16:57:25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4-25 16:09:4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