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2025年8月1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医院在开展健康科普时需重点关注以下合规性与实践要点,确保科普行为既符合新规要求,又有效服务公众健康:
一、严格遵循资质认证与信息披露要求
1、人员资质核验与公示
院内科普主体审核:参与科普的医务人员(医师、护士、药师等)需通过平台资质认证,提供医师执业证、在职证明(具体到科室)等材料,并通过国家卫健委官方渠道查验。
账号信息透明化:医院官方或医务人员个人科普账号需在主页显著位置展示资质信息,包括专业范围、所属科室、在职状态及合作MCN机构(如有),避免公众被无资质账号误导。
案例警示:清理“网红医生”无底线蹭流量、假冒身份等行为,如某医生借科普引流至私立机构诊疗,将面临账号关闭及行政处罚。
2、区分科普与诊疗行为
明确标注“内容不可替代专业诊疗”,严禁通过科普变相提供线上付费诊疗服务,或引导用户至无资质平台交易。
直播科普时,认证医生本人需出镜,避免他人代播导致身份混淆。
二、强化内容安全与来源标注
1、确保信息真实性与可追溯
所有科普内容需标注信息来源:
转载权威指南(如WHO、卫健委文件)需注明出处;
使用AI生成内容或摆拍剧情需添加“合成内容”标识。
禁止拼接旧闻、编造健康故事(如“抗癌偏方治愈晚期患者”类虚假案例)。
2、广告合规红线
严禁变相带货:科普页面不得同时出现药品、保健品购物链接或联系方式,例如介绍“糖尿病饮食”时嵌入降糖药购买渠道。
与药企合作的科普项目需剥离商业推广,保留纯知识属性26。
三、建立内部审核与风险防控机制
1、医院主体责任落实
设立科普内容“双审核制”:科室初审(专业把关)+ 医院宣传部门复核(合规审查),重点核查资质、来源标注及广告风险。
定期筛查存量内容,2个月内完成未认证账号的资质补全,新增账号需先认证后发布。
2、医务人员行为规范
将网络科普行为纳入医院考评体系,对违规行为(如为保健品宣传鼓动拒绝就医)依纪处理。
加强伦理培训,避免传播色情擦边内容(如两性健康话题低俗化)。
四、优化传播策略与公众教育
1、适配多元群体需求
老年人:社区讲座+大字版图文,侧重慢病管理;
职场人群:短视频平台发布短时高效科普(如颈椎康复操);
农村居民:方言广播剧普及急救知识29。
注:需在所有渠道醒目位置展示发布者资质。
2、提升公众信息辨识能力
在科普末尾添加“辨伪提示”,例如:“查询医生资质可访问国家卫健委官网”。
联合网信部门曝光典型伪科普案例(如AI编造“同质化养生文案”),增强公众警惕性。
---------------------------------------------------------------------------------------------------
四部门新规下医院健康科普合规要点总结
责任主体 核心要求 违规后果示例
医院/医务人员 资质公示、内容标注、广告隔离 账号禁言、取消营利权限
网站平台 审核存量账号、拦截无资质新增内容 平台被约谈、行政处罚
监管部门 网信办处置账号、卫健委管理医务人员、市监局打击变相广告 MCN机构与医生利益捆绑被查处
新规的出台直击当前医疗科普乱象(如AI造假、带货导流),医院需以公益属性为根本,通过资质透明化与内容去商业化重建公众信任。同时,借力政策对专业科普的扶持(如鼓励权威内容传播),将科普转化为健康预防的“第一道防线”。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7-31 14:30:5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7-29 14:24:27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7-28 15:48:0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7-25 14:01:5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7-23 14:11:0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7-21 13:45:54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