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当天,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发生了一起医患冲突。医生和护士被胁迫轮流抱着一名幼儿的尸体站在县人民医院门口“示众”,孩子的家属在一旁指责、痛斥她们的违规操作和不负责任。此前一天,这名幼儿接受打针治疗后,出现了异常,抢救半小时后死亡。他的家人坚持认为医院应该为此负责,并称孩子死亡后医院存在篡改病历等违规操作;医院方面则表示,医护人员不存在用错药的情况。目前,4名主要家属因涉嫌寻衅滋事已被刑拘,对此事的调查也已展开。
此前全国各地“医闹”频繁发生,“医闹”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医闹”正式入刑,最高可判7年,这理应对“医闹”起到震慑作用。然而,“医闹”入刑能解决“医闹”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医闹”入刑只是突出、强调“医闹”是要追刑责的,只具有宣传意义和象征意义,并不能从根本解决“医闹”问题。
那么,“医闹”频发的根本原因何在呢?
有人士分析,“医闹”分职业“医闹”与非职业“医闹”,前者是借“医闹”索赔,而后者多来自责任事故与技术事故之后医疗纠纷的升级,而其背后隐含涉及行风、职业道德及管理机制体制等深层次原因。
笔者认为,百姓拿亲人性命“医闹”勒索医方财物极其罕见,而对医疗技术有过高的期望、对医方职业冷漠忌恨,对高额医疗消费不满等是非职业医闹的导火索。
上世纪在卫生院长期工作的一位老院长说,任职12年仅发生一起医疗纠纷。一年轻患者低热、头疼到昏迷,医生按脑膜炎救治,后请省医会诊为急性脑出血,但救治无效死亡,于是家属要求赔偿。当时无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赔偿,但老院长却毅然带领责任医护人员主动与死者家属沟通,对误诊误治赔情道歉,病人家属被其诚意打动,又为医生护士七天七夜床旁救护感动,于是与院方握手言和。老院长说,那时医生工资属财政发放,虽然技能水平低,但只要一心为病人着想,即便是误诊误治,病人无非用不再找他就诊来“报复”,而不会用“医闹”来发泄不满!
医改及其分级诊疗让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定位服务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较高的设计价值也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但为何“医闹”仍继续存在呢?笔者认为,有一个最根本、最直接、全社会明了但又被政府搁置(或正在研究破解)的问题,那就是现行医疗管理机制体制中蕴含的、金钱禁锢下的医疗职业道德和公立医院企业式运营及其分配办法使然!
目前许多省市纪委巡视组对驻地县级医院“医生与业务收入挂钩”进行调查,公立医院的企业式管理、医生奖金与业收入挂钩、金钱利益熏倒下的职业道德下滑等,已是民众对医疗行业憎恶的热点与“医闹”导火索。
钟南山院士“医生工资应由政府负担”说法引起社会巨大反响;支持者认为可以斩断医生与业务收入链条,完全站在患者角度给病人治病,少花钱,能极大削减“医闹”发生;而反方认为这样做可能让医生缺乏工作积极性,推诿病人。笔者认为,反方意见也恰恰说明医疗行业存在职业道德及医德医风滑坡,需要开展如当前“三严三实”教育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觉悟活动,用政治高度和职业责任来拯救行风,以此取得病人信任,枯竭“医闹”;而财政包揽医生工资能够从根本上斩断医生的畸形利益链,让医生成为“医为仁术”的载体,用优质服务和先进技术赢得病人信赖,从而减少和消除“医闹”!
因此笔者认为,“医闹”除与病人医疗期望过高有关外,最为重要的是与行风、医德、服务态度及公立医院的营利运营有关,让病人难以理解接受,最终激化、引燃“医闹”的发生。所以,如果不在医疗机制体制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如果不加强提高行业职业道德及医德医风,如果不斩断医生的工资奖金与收入链,如果丢弃“仁术”而单求“高精”,不密切医患关系,不注重人文沟通,单靠“医闹”入刑护身,那就大错特错!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医闹”,就必须在法律保护下,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改善职业道德及思想人文素养,政府必须打破医疗管理机制体制弊端,斩断医疗服务与收入分配利益链,让医生站在病人角度,一心为病人着想,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削减或消除“医闹”发生。
作者:漆杰 时间:2025-09-10 14:10:0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9-09 11:29:5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漆杰 时间:2025-09-08 10:35:1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9-05 13:44:0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漆杰 时间:2025-09-04 13:44:5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漆杰 时间:2025-09-03 15:26:50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