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重庆医改甫一推出,便胎死腹中。核心原因是医改后患者的自负费用大幅增加,以需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为例,医改后自费透析费用每月增加1000元以上。
细观重庆医改措施,其力度可谓空前,其用心也极为良苦,共涉及调整医疗服务项目7886个,降价类项目涉及1309项,提价类项目涉及6577项。提价类项目主要涉及手术费等诊疗费用,降价类项目主要涉及大型机器的检查费用。乍一看,这个调整范围符合医疗本质,即提高医生的智力服务费,而降低机器的非智力费用。
唯调整范围过大,一次政策竟涉及7886个项目,如果逐一论证,恐数年不成、十数年不成,然而万能政府之下,竟在一夜推出。任你政策眼花缭乱,东腾西挪,讨好左,又讨好右,老百姓只看最后疗效。疗效当然与历次医改没有任何区别,那就是需要老百姓自费支出的金额增加了。关键的关键,这次费用增加竟然集中在一个病人群体--尿毒症患者身上,以往屡屡见效的各个击破,麻雀消耗战都无济于事了。收回成命,势所必然。
药改政策也一样,又是药品的招投标改革,又是专家控制药品价格,又是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又是医药分家。改的结果,确实看到了“疗效”,有些药品价格真的下降了,然而老百姓还是不买账,因为实际感觉到的,药品价格还是在上升。奥妙何在?作为药厂,我可以不生产、不销售降价的药品吧?作为医院、作为医生,我可以不进低价药、不开低价药吧?
各位看官,医改怎么这么复杂,难道无计可施了吗?是的,如果不让利于民,真的无计可施。
何谓让利于民?我们先分析一下医疗费用的总构成。医疗费的总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老百姓自己自费支出的部分,一是国家统筹的部分,包括城镇医保、农合医保、居民医保。这两部分构成医疗总费用。医疗总费用与医疗总成本形成动态的平衡,医疗成本包括医疗机构的各项硬件成本、药品成本、医护人员的收入等等。
现在国家的医改政策将要打破这一平衡,也不得不打破这一平衡。因为药品、仪器的价格偏高,而医生的诊疗费用偏低,违背了医疗服务的内在本质,直接危害了中国医学事业的继续发展,不得不改了。
但是,请注意,在药品、仪器等硬件的价格与医生的诊疗服务价格中,国家几乎没有能力对药品、仪器等硬件的总价格进行控制,因为药品、仪器的生产、流通已经市场化了,一种药品价格下降,必会改头换面引起另一种药品价格上扬,即使国家尽最大努力,恐怕也只能保持总价平衡。因此,医改唯一能发生效力的只有提高医生的诊疗技术服务价格。
于是,总的医疗费用上升了。前面已经说过,医疗总费用由病患自费费用与国家统筹费用共同组成,在国家统筹不增加的情况下,只能是增加病患自费费用了。
所以,如果国家不提高社会医疗保险的统筹支付比例与标准,在患者自费费用已不堪重负、已经普遍感到看病难的情况下,医改岂能成功?
前不久有媒体引用卫生部官员的原话报道,我国医疗总费用中,有80%用于各级党政干部,即使具体比例有误,大体情况差不多。如果继续这一特权,不让利于民,任何医改都是白搭。
医改除了要保证任何老百姓在任何经济困难下都有病可看,都能接受相对均衡的医疗服务,即让利于民,还有重要一点就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保障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进展,这一点,除了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放开医生自由竞争,别无他途。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8 14:51:5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5 11:08:2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22 14:11:2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15 14:20:1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8-06 17:11:3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8-04 12:01:27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