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即将讨论】廖新波在《社会资本为什么要与公立医院ppp姓公还是姓私?合作》一文中认为,PPP模式是政府与私人资本在公共领域的项目合作,是基于非营利性基础上的利益共享。在医疗领域,其国际案例是有,比如在公共卫生项目上,有世卫组织招标发包的,也有政府购买的;再如,英国公立医院改造、更新缺乏资金,政府把这医院改造与后勤项目发包捆绑。但是,在经营上的“公私合营”似乎没有先例,为什么没有先例呢?不是没有想到,而是它不符合公共财政的行政伦理。他认为社会资本用企业管理的理念托管公立医院也许是中国人的创新,从属性上和公共财政使用原则上看,这与公共管理理论相悖,社会资本的营利性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难以平衡。他认为,PPP模式实施的背后,需要一个强势的政府行为在支撑。否则的话,PPP模式就难免沦为私营资本和公立医院共同逐利的行为,而公益性则被逐出了门外。
有兴趣可以直接在这里发表您的意见,更欢迎您亲临现场一同讨论。
专家面对面对话大纲
时间:2014年11月12日13:30开幕
地点:广州达镖国际酒店49楼会议厅(广医二院斜对面,省口腔医院旁)
对话主题:引入社会资本PPP模式姓“公”还是姓“私”?
主 持: 廖新波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
对话嘉宾: 季加孚 北京肿瘤医院院长
谭学瑞 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刘效仿 佛山中医院院长
刘响东 上海上信健康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提问参考:
1. 有学者认为,医院的公益性,是指医院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主要目标,以人民健康和社会效益为主要追求目标。为此,公益医院必须公办、民营医院不可能坚持公益性的说法,都算是一种偏见。例如,国内外许多民营非营利的医院,均在保证公益需求的同时,应用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补偿等经济手段达到良性发展,这并不影响医院的公益性属性。请问各位对此观点的看法是?
2. 我们都知道: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机制下,公立医院也会逐利。但是,只要有效监管,社会资本也可以办成是“非营利性医院”。如此说来,公立医院引进社会资本办医,姓公还是姓私是否伪命题?关键在监管?
3. 社会办医的PPP模式,在国内外都有许多可借鉴的成功案例,汕大附一托管的潮南民生医院,就是一个很好的PPP案例。相比哪些不成功的PPP办医模式,请谭学瑞院长谈谈,你们最主要的成功因素是什么?政府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4. 能否预计一下社会办医的PPP模式在中国的前景?这种模式要取得成功,目前需要克服哪些不利因素或者限制?
备注:据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4月,英国共有76家PPP医院在实施,总投资额约为60亿英镑,PPP已经成为了医院领域英国政府主要的采购途径。这说明,PPP办医在英国是非常成功的,作为世界上一种很成熟的融资与管理模式,PPP的机制创新决不止是一个融资机制的选择,也是一个在发展混合所有制过程中解放生产力的战略性的选择。
【注】以上文字均是组织者所撰,观点与我无关。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8 14:51:5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5 11:08:2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22 14:11:2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15 14:20:1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8-06 17:11:3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8-04 12:01:27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