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官微是责任与情感的胶合

13年07月09日 阅读:9351 来源: 廖新波原创

  在如今网络问政蔚然成风的背景下,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博客仍在底色中跳脱出来,成为最鲜亮的。原因无他——同为官员,他把网上这块“可以说”的阵地利用得更好,把履行责任和医学科普看得比个人得失更重。

  《中国医药科学》对话廖新波:博客厅长的责任情怀

  文图/《中国医药科学》记者?费菲

  廖新波,最早开门写博客的中国官员之一,人称“博客厅长官微是责任与情感的胶合”。

  在博客上,他纵论医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论直率得惊人,如“医改方案一年出不了台”,“新医改方案与十几年前的旧方案相比没有亮点”,“如在门诊看病,误诊率50%”等,因而时常被卷入“舆论风暴”中心,与此同时,其博客也成为不少百姓了解医改动向的窗口之一,其新浪博客点击率迄今已达1400余万人次。

  开博7年,廖新波仍然保持着几乎每天更新一篇的频率,坚持与访问者的互动和沟通。他坦言:“我这样干,绝不为出风头,只是想通过博客,从另一侧面了解公众的心声,同时让公众了解政府在做和要做的事情;我也有压力,毕竟作为副厅长,一言一行都和政府形象相关。”

11.jpg

  他说,官员开博,必须有一种“在悬崖上亮剑”的精神。“悬崖”,比喻的是开博会遇到很多压力和危机,甚至乌纱帽都不保;“亮剑”,就是亮出来个人观点;另外,官员开博,所讲之言要对人民和政府负责,若只想着仕途上有所长进,劝你还是不要开博。

  《中国医药科学》:如何在公益性和效率方面找到一个平衡?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廖新波: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我们首先要明白政府是做什么的?首先它的职责是创造一个非扭曲的政策环境,改变“以药养医”这一扭曲的政策环境。第二是创造一个公平的政策环境。因为医疗资源应该是为所有社会阶层提供的,而不是公共资源只由部分人去享受。政府对医疗的投入本来就少,再加上医疗资源的不公平使用,这对基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第三是维护弱势群体的生存、教育等权益。第四就是环境保护。我最近提出,污染当然是政府的责任,不能怪企业,不能去罚几个“蚂蚁”。在医疗保障体系方面,政府要不就提供医疗服务给所有大众,要不就为所有大众买服务,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管民众的医疗问题。虽然我们现在建立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但这个网是非常虚弱的,不可能为人民挡风避雨,不然,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穷人看不起病呢?

  我国医疗公平性全球倒数第四,对这个问题不能视而不见。我们不是照搬英国模式,而应该学习英国的理念——行使政府的责任,根据自己的财政能力,使百姓获得更公平的医疗服务。美国解决了最弱势的群体——穷人和老人的医疗问题。我国恰恰相反,越是贫困越是担忧,迄今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执政理念的问题。我从来没有偏向哪个理论,不管是“市场派”还是“计划派”,只要能解决公平性、公益性问题,就是值得提倡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美国医生的积极性是提高了,但美国的医疗费用却高得惊人,几乎负担不起了。在美国,如果不购买商业保险,患大病一样是倾家荡产;如果英国政府没有覆盖,穷人也看不起病。香港的医疗模式很好,也许全国可能没法学习香港,那广东能不能学?广州、深圳呢?但是没有人去学。我有数据表明,香港政府24%的预算用在教育和医疗方面,而深圳是5%,广州是1.2%,这怎么能说是执政为民?如果出来说话,就是不肯保持一致,我们究竟在保持什么一致,为少数人服务的一致?还是不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致?我认为不该是这样。这样的“保持一致”是不值得提倡的,必须去面对、去纠正。医改不是靠领导的觉悟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靠立法监督。

  《中国医药科学》:您经历了“打伞门”、“误诊门”等事件,却仍与媒体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为什么?

  廖新波(笑):我经历了这么多“门”,“门门”都是“鬼门关”。作为政府官员,如果对于一些“门”事件的报道耿耿于怀,胸襟有失开阔。因为我一直相信,媒体报道的大方向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总是在传播真的事实;虽然也有媒体是存心不良的,甚至有意“制造”官员新闻,给予难堪,但毕竟是极少数。

  我也能理解媒体报道需要新闻点的立场,比如“打伞门”事件。很多人读这篇新闻时,只是盯着我头上的那半把伞,没有看到伞下的所有情景和故事。那是当时我在冰封年终访问广东一个全村最贫困的家庭时拍下的。这家人的饮用水一直没有解决,饮用的是泥水。我问:“你们就是喝这些水吗?”这时雨大了起来,老农已戴着斗笠,不说我是“长官”,就说对旁边撑伞的青年人来说,至少我是年长的人,而且我是在工作中,他不知不觉移了过来,遮住了我半个脊背……

  由这一事件,我反而非常高兴媒体对我——“一个官员半把伞”的评议,因为这可能会唤起更多官员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

  写这篇文章的记者也一再向我道歉,说廖厅,对不起,给您惹麻烦。我说没关系,我的后续文章一直与网友在互动和沟通。这些评论确实是很好的礼物,专门去搞问卷调查都没有这么真实的评论和这么多积极回应。大部分网友对于我身上发生的“打伞门”事件的态度,跟其他官员的事件是不一样的,不少甚至为我解围:“区区一个礼貌行为,发生在上下级之间就是拍马屁了?”这一事件实际上从正向传播了一种同志情,一种官民关系。

  中央党校甚至把“打伞门”事件作为一个案例教材——官员化解危机、推动民主政治的典范。当时一个朋友在美国机场听到广播里播放“打伞门”事件,打电话问我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问他国外是怎么评价的,他说评价很好,这一事件被称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典范。

  而“误诊门”事件,同样是医学科普的好时机,甚至有院士和学术同仁也在指责我这样说不妥,但我更关心的是让大家了解为什么会误诊?误诊是否可怕?对这个事件怎么看?业内专门研究误诊的人士对我评价很高、甚至赞赏。我引用某病理学家的科研资料和判断去说明:误诊的确发生过很多。

  我写这篇“误诊率达3成”的博文有几个初衷。首先,让医生了解误诊的发生有责任心和技术的问题,也有医学本身存在的很多尚未弄清的问题,需要不断去探索求知;第二是让老百姓了解医生并不是万能的,患者对不负责的医生应追究全责,但对一些不可避免的误诊,要给予理解;第三是引导政府不要把患者的“胃口”吊得太高,不要一有事就指责医院;第四是希望医院管理者加强管理,减少一些可以避免的错误,加强质量控制,对医生的继续教育给予更多支持。当前医患纠纷繁多,主要原因是患者对医生和医学的过于依赖,以为医生手到病除,其实医生做不到的事情是很多的。

  类似种种的“门”事件发生后,我对媒体并没有产生芥蒂,媒体对我是敬佩之余,继续和我交流,很多时候甚至保护着我。因为我是病理科医生出身,我讲的很多内容,超出了政治范畴,在专业上过多地直抒己见。不少媒体对此也非常理解,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环境,才刊登我的一些比较激进的言论。

  同时我也感谢广东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使我们医疗界“三剑客(包括钟南山院士、黄洁夫副部长和我)”能说些话;其中我是最“危险”的一个,因为我说得最直接。钟南山是院士,他的话可以从学术上去解释;黄部长是保健干部,他的位置比我高,虽然也偶有尖锐发言,但不如我直接。

  在广东省政府机构里,大家都知道张枫和我说话很直。张枫是广东省人口和计生委主任,曾直言不讳地发表了很多关于农民工的“被窝”的看法;而我则直接指出医改中存在的问题,都是想使我们直面困难前行,不要回避困难,而要解决困难。2013年,习总书记和陈竺副委员长都提出要直面问题和困难前行,这就是民意所向。

  “误诊门”事件发生时,正值汪洋刚到广东担任广东省委书记不久。他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视察工作,我和该院院长都在陪同之列。汪书记突然问了一句话:最近你们卫生厅有个副厅长说,误诊率在30%至50%,是怎么回事呢?我说,报告首长,那人正是我,抱歉给您添麻烦了。他说:没有,是学术讨论。他用理解而平和的口吻与我交谈,说明了他具有高度的领导智慧,正确引导下面的干部去直面问题和传播知识。我的直接领导也对我说,廖厅,你赶快把这篇文章拿下来,这样说不好。我说,已经发出来了,再删也晚了。

  我对媒体的另一个理解是,既然我开博客,就是希望传播我的观点。媒体帮你传播,你为什么不感谢?如果你的观点不希望表达,可以自己藏着掖着,不要去开博客。当然媒体报道时或者别人传播、理解时,断章取义是不好的,所以我一再提醒大家要看我的原文。

  《中国医药科学》:您也知道,作为政府官员,发表太多个人意见是不宜的。9年前,您正处于上升时期,为何还是选择了这样一种风格去面对公众?

  廖新波:同为政府官员,我的价值观可能与别人不一样。给你再高位的官当,你养尊处优,却不去真正关心民众疾苦,也不能替民众说话,这又有什么意思?并不是说我为官很高调,而是我一贯是这样的性格——从医生到副院长,我都是率性而为。这可能也是我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08年“中国魅力50人”之一的原因。这是普通民众选的,不是组织任命的。我觉得这是我的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至于仕途,谁不想再升一级?但如果官员总是内敛、含蓄,那你的责任去哪里了?可能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总踏不出关键一步,就是官员的个性没有得到发挥,总是无原则地保持一致。我们很多时候虽然都提倡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但局面一活跃起来,就总是产生一种担忧。其实,不用担忧,因为从最高领导到省一级领导,都在提倡网络民主、网络问政,如果我们的官员还在提倡收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主张,是不是也可以算作一种不负责任?

  作为官员,一定要责任和良心并存。如果我不知道,我当然可以不说,但我却知道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明知有一些是违反伦理和常规的,我就不能不说。有人说,廖厅,到今年,你做副厅长已有10个年头了,2004年担任副厅长,2008年第一时间到过汶川大地震现场,做出了很多成绩,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为什么还没有升一级?不升,其实就是降,但对这些我看得很淡。《人民日报》一位资深记者说我作秀,如果真是作秀,7年也累了吧,既没有升到一官半职,还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

  既然大家认可在汶川的“波子哥”,全世界都在关注就行了。有人说,你是不是医疗界的业内代言人?我在新浪、搜狐、腾讯三个网站已有超过760万的粉丝,说明不仅仅是医药界认可我,业外人士也认可我,因为我国医务界只有600多万,浩大的粉丝群体大多是普通老百姓。有人说,如果廖厅升了一级,就是对官员追求社会责任的认可。我得不到提升,说明还存在一定的阻力。我说,如果我很介意,我早就收敛了。从另一方面,我得不到提升,说明包括人事部门也在受“潜规则”的影响。而且,担任了正职说话不能那么直接,只有担任副职才有可能去针砭时弊。

  与汪洋书记相处时间不长,都是很正面的接触,都是对我的关怀和爱护。比如有人问我,汪洋书记曾经指责你,骂过你,是不是真的?我说是,当时发改委定了一个“天花板价”,定得很高,招标时就把上面的最高价砍掉。比如最高价是500元,第二高的就是490元、480元——这“第二天花板招标价”仍高得离谱。

  这话很快传到主管发改委的一位副总理那里,他打电话给汪洋书记。那天我们接待外宾,我匆忙赶过去,其实我没有迟到,而是他们早到。我见到主管的副省长赶紧过去,他说你怎么不跟汪洋书记握手?我回头一看,原来汪洋书记就站在门口,我急急忙忙从他身边“冲”过来的。于是我马上赶到汪洋书记那边,他说:有些事情是你该说的吗?如果你再说,调你到写东西的地方。我听着,觉得这是很坦诚的批评。临走时,他对我说:新波,批评你两句就不跟我握手了?我笑着说:当然不是,我送您。

  《中国医药科学》:从2006年开博客至今,您总是每天坚持写几段,有时甚至是很长的博客,支持您这样做的动力是什么?

  廖新波:有网友问,你怎么有这么多时间写博客?看你很忙,整天跑来跑去。我说,一出差旅途上就有时间,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写,看你怎么挤出时间来。第二是要有一种热情——说是“微博控”,关键看用在哪里。我的博客有这么多粉丝,这对我是一种压力、责任和寄托。每篇网友的评论我都看,回复的也很多。我微信平台的私信也是开放的,不管问跟医学有关或无关的,我都有问必复。但我不认为这些是工作平台,因为把博客、微信当成工作平台,确实有失公允。网友提出任何工作要求,我都请他们到卫生厅按正常的程序去走。“知诚痴勤善”——知识的广博、对问题的看法多,与积累有关;有了知识还要思考,才会有长篇文章出来。

  《中国医药科学》:有网友说,像您这样“不求上进”的官员,往往可以做一些事情,开辟一些局面。您开辟了哪些局面,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能否梳理一下?

  廖新波:我不能贪天功为己功,但我可以这样说,我开博客这么多年来,提出的问题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很多媒体认为我的观点很好,值得传播——一种真理的传播,形成了人们的共识,这是不是我的一种贡献?我不敢说。比如,我最早提出医改是政府职能的实现,其中有一篇分量较重的是《政府的责任和职能》。如今很多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和领导,还有陈竺副委员长都说医改改到现在,最后要改到政府了——这是不是由我的原文而来,我不敢说,但也许有我的不断呼吁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素吧。

  我很早就一直在说,医改是政府的责任,医改最重要的是落实政府的责任,而不是把责任放在医院,也不要埋怨患者。民众得不到公平的医疗是政府的责任而不是医院的责任,药价高是政府的定价本身就高。当然,医院里的过度医疗是可恨的,但很多是由制度造成的。把医院放在市场上,医生又把医疗当作一种商品,那是不是尽可能“多销多赢”?如果抛开伦理,纯粹把医疗当作一种商品来看,医生一点儿错也没有,因为他在实现尽可能多“销”的目标。作为政府,不应该把医院和医生推向市场,推向市场的应该是一种私人产品和VIP服务。怎样体现公立医院的公平性、公益性,应该成为医改的任务。我一开始就说,医改的重点不是改革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只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平台。其公益性的多少是体现政府的意志——政府要求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政府不提供资金,意味着让公立医院到市场上自我发展,那么走进市场的结果就是尽可能多赢。这个观点是否就是我提出来的?我也不敢说。

  我很早还提出“多点执业”要彻底放开。只要医生去注册,经过双方允许就应该可以多点执业。现在多点执业和管办分开都在慢慢实现。

  大病医疗政策推出时,我说,基本医保的筹资水平已经很低了,群众还没有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再从基本医疗保障网里提取20%的资金,去做商业保险、大病保险,岂不是从乞丐碗里拿饭吃吗?这个观点是我提出来的,现在很多人也在分析这个问题。这是不是我的贡献,我真的不知道。

  最近我又在提出乡村医生的问题。我认为,我们的政策不是要鼓励人们到基层,而是吸引人们到基层。慢慢地也有人提出,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给他们一种荣誉感,这是不是我一贯的提倡,我也不敢说,但确实是我一直在呼吁的事。

  (本期的封面设计太呆板,也恕我直言了。)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767阅读

中医技术靠“说文解字”的方式来创新,死路一条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726阅读

医保年度工作宣言漏掉一段:真支持仿制、支持真仿制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2572阅读

我眼中的美沃斯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1 10:14:33 文章来源:原创

895阅读

保险业办医疗“速成法”:专科及其中、全科及以外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1:51 文章来源:原创

1265阅读

新文件来了!引导规范民营医院高质量发展,卫健委确定了12大方向→

作者:晨晓 时间:2024-12-20 17:01:17 文章来源:转载

1447阅读

2025医疗行业展望:社会办医如何在创新与挑战中脱颖而出?

作者:吴启峰 时间:2024-12-20 16:16:06 文章来源:首发

廖新波
简介
   水,随性可塑,总以一种新的姿态向前推动。我是水,可雨可雾,可冰可雪;化作春雨润万物,化作河流载舟行。我是这样走来,这样走下去: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廖新波,男,1956年8月生,广东台山人,汉族。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医学本科、管理学硕士。曾任广东省卫生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