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谁解医患千千结?

11年11月24日 阅读:7552 来源: 廖新波原创

  两周前的周末,广州日报的邱瑞贤记者一再要求采访我,给我灌了很多“蜜语”,谓:“你是专家,又是主管医政,近日医疗纠纷这么多,是否谈谈“医患纠纷症结如何才能解开”。我说,医患纠纷是否这么多呢?医患矛盾是否这么深呢?有时候冷静下来想想,确实,纠纷比以前多了,矛盾也比以前深。但是,媒体,包括网络,比实际上来的更加“多”,实际上,还有很多医患关系良好的故事没有见于报端罢了。这篇采访,见于11月18日的广州日报。

  医患纠纷此起彼伏

  专家称,医生发现如今越发达的地方“不听话”的病人越多

  “为什么有医患‘战争’呢?谁是谁的敌人呢?患者一开始就想到医生要敛财,医生一开始就想到患者要闹事,这样的‘病’如何治呢?”

  面对接连爆发的“八毛门”、“弃婴门”、“录音门”和“撕病历门”等医患纠纷恶性事件,从事医政管理多年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忍不住在自家微博上留下这一段感慨。以敢言开辟官员谁解医患千千结?博客第一人闻名的他坦承,眼下医患矛盾已经到了最尖锐的阶段。“为何越整治,越尖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各级部门都来思考吗?”

  坠至空前低谷的医患关系也掀起了各界热论——自称出诊也遭患者录过音的钟南山痛批“医学人文沦落”,疾呼医疗界“从我做起”;而在整个广东医疗界看来,重整医患关系缓解矛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悬壶济世,医者本分。医患双方本应是在同一条战壕对付病魔的战友,如果这种关系演变成医患双方自己缠斗不已的沉疴,那么人类还能拿什么来救自己?请看粤医疗界各方的自我问诊。

  11月14日上午,廖新波办公室的电话一直没停过。实际上,接连突发的医患纠纷“大事件”正牵扯着这位副厅长的大部分精力——“南海‘弃婴门’我要去,东莞‘撕病历’也要去吧?”由他主管的省卫生厅医政部门,不到10个人却要承担全省1400多家医院的行政监管。“简直是忙而无序”,他忍不住感叹。

  【现状】

  医生“不对医患关系做幻想”

  11月15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份史上最牛医生辞职信”。信中称,本人×××,2008年7月与某医院签订劳动合同,签约期限为八年,因为“本人在2011年4月至2011年8月18日执业过程中,遭遇患者辱骂三次,病人推搡一次,已对医疗相关行业医患关系的改善不做任何幻想”而提出辞职。

  在此之前,10月底,专业医学网站“丁香园”发布了一份让医疗界哗然的《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这份指南综合了2000多名医生会员的意见,制订得非常细致,并罗列了32条防暴具体措施——比如建议每个诊室和办公室的桌子下面安装隐蔽的紧急呼救按钮;值班时尽量避免独处一室,切勿背靠大门;如应对时间充裕及时脱掉白衣服、混在现场人群中迅速脱离现场;注意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眼镜碎片造成二次伤害;发生暴力事件后,医院宣传人员应保存好现场照片、伤痕照片和监控视频,及时寻找目击者做笔录等。

  “看病录音、会诊录音,最后是谁的损失呢?其实,这正是‘小悦悦’事件在中国医疗领域的演绎。医生没有‘见病勇为’的敬业,处处‘明哲保身’,句句‘外交辞令’,事事‘签字为证’,谁悲哀?”本身也曾做过临床医生的廖新波忍不住发问,“医生的医疗行为到底该听谁的?”

  “现在的医生发现,如今越发达的地方,‘不听话’的病人越来越多。”一连串的中国医患纠纷事件甚至震动了世界医疗界,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许锐恒给记者展示了他亲自翻译的一篇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社论文章——《威胁下生存的中国医生》。这篇社论称,当今“许多中国医生更关心自身的安全问题。中国医生常常是恐怖暴力的受害者。聘请警官担任副院长不足为奇,随着医院变成战场,在中国当医生已成为一种危险的职业”。

  “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而现代中国的医生与护士曾被尊崇为‘白衣天使’。为何今天中国医生的形象变得如此糟糕?”文章中发出感慨。

  【探因】

  “中国式”医患关系亟须正视

  从人类社会中出现医生这个职业开始,古老的医患关系就已经存在并延续至今。但是在当今中国,这种关系正进入前所未有的严峻境地。一项针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了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花圈烧纸设灵堂,多人围攻威胁医生等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

  “感觉医患关系空前严峻,是因为存在很多诱发因素。”11月14日,忙碌中的廖新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除了比平日更加繁忙的医政事务之外,他还更频繁地被各路媒体所“围攻”——医患关系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其实不管哪个职业,我相信,好人还是占大多数。我们要作深层次的思考,体制、管理、人文,是什么把医患关系推到今天这个状况?过去在大众心目中,医生是多么崇高的职业,社会给予医生很多礼遇和地位,如今这个职业却演变成‘步步惊心’、‘步步为营’。”

  “首先说实话,如果看病不贵,如果你都不用自己花钱看病,我想很多矛盾也就不会这么尖锐了。除了医院本身的问题,制度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医院和医生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就不是正面的,没有哪个患者对看病感到满意,此时如果再发生医疗事故,哪怕是轻微的失误,患者内心本就淤积的不满情绪便会被激发,调解、处理再出现问题,医患冲突便无可避免。”关于这一点,身为官员的廖新波指出,首先政府应该着力解决好自己的职能问题,“把医院推向市场,以药养医顽疾难除,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医院趋利,在市场上奔跑多年的医院不得不背上了‘黑锅’。”

  “其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医患关系其实也是目前社会矛盾的一个出口。这个职业与老百姓有日常最直接密切的沟通关系,因此老百姓对医疗领域的不良行为感受尤其深切,记忆也特别深刻。医患关系成为社会矛盾积累的一个集中反映。”

  “制度的改善需要时间,而最让我个人感到痛心的是医院自身的管理问题,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作为主管医政多年的官员,廖新波对于时下很多医院在追求市场化过程中忽视的内部管理改进感到尤其痛心。“比如南海‘弃婴门’事件,如果我们理性分析,你说那些医护人员是有意要害死孩子吗?不是的,而是他们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责任心不强。医院服务成本太高,很多医生出于趋利或自我保护的意识过度医疗,开大处方,这同样是管理问题。”

  【发问】

  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医生?

  廖新波坦承,目前很多医院不善管理。但他认为,医疗行为的监督不应仅由行政和纪检部门承担,“对医院应该有内部、外部,还应有行业的监管,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了对其外部的行政监管而忽视了行业自律。能不能像国外那样,有一个行业协会来制定行业规则,违反规则者不可行医;同时在支付制度上进行改革,由支付方来监督医生的行为,如果医生违反规则便拒付,同时也可监督限制患者的要求。”

  缺乏行业自律,廖新波并不讳言行政监督单方面监管的独木难支。“广东省卫生厅的医政部门不到10个人,却要监管全省1400多家医院,你说我们怎么查得过来?查了以后也难确保都能有效整改。”他坦言,从这一点看目前的“医改”仍未触及实际工作的领域,缺乏调动各方力量的有机统筹结合,难以从根本上奏效。

  “医生作为一个职业,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随着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医生却发现,得到患者的信任越来越难。”许锐恒说,这与公众对医学认识的发展有关。在美国著名医生Edward Trudeau的墓志铭上有一句话流传于医学界,“有时治愈,常常缓解,总是安慰”。要使全社会知道,对患者而言,少数疾病可治愈,大多疾病可缓解,但始终会得到医生的慰藉和关怀!

  “医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可能存在出错的机会。实际上目前在医疗领域,医生能治愈的病症不足10%。但目前的社会环境是,一旦出错,几十年的清誉和努力就会荡然无存。”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说,这与医学本身的属性有关。作为一门科学,医学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现在各个科学领域中,每年医学界发表的论文数量依然是最多的,显示了这门科学的可探索空间有多大。“但是民众的科学素养和医学的发展相比,却远远滞后,这种巨大的不对称性,造成医学对于公众而言极高的门槛。”

  【出路】

  保障、第三方、复兴医学

  “医患互不信任的状况一时还不能缓解。”廖新波在微博上坦言,如今自己也常会接到朋友来电要求帮忙到大医院找熟人看病,就是因为对医院缺乏信任。“我不是不愿意帮,试想:因为这个病我打电话给院长,院长又‘指示’主任,那医生会如何看呢?须知,医生的专业自主很重要。谁又能读懂我心?”

  “解决医患关系,出路在哪里?第一要记得我们也有抗非典拼命的时候,也有钟南山这样的好医生,我们的医务人员也可以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一群人中的一部分,要爱护他们,就是我们能做的。如果有阳光,让它再多暖一会,别把这点最后的幸福都搞没了。第二,发挥医院的主体责任,让好医院的管理理念能够被放大。改革开放三十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政府不给医院补偿,要求医院竞争,在服务中获取发展的基础。市场化的同时,也让医院的主体意识有所觉醒,意识到医院是需要管理的。第三,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政府要去投入做。如果中国人每个家庭都能有几个信赖的医生长期服务,那么医疗纠纷就会少很多。人际化和生活化,有助于突破大医院片段式医疗的弊端。第四,社会保障体系要尽快完善,医疗纠纷处置也需要以保障的形式来解决,比如设立医院购买的医疗责任险和患者购买的治疗意外险等。第五,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具体是出钱和管事。现在政府管得太宽,管得太多,关键时刻却不得力。在医患矛盾中,政府的处理要有分寸,别一会说医院无良,一会说患者无知。”一名在广东省一所三甲医院从事多年管理工作的资深专家,为解决医患关系的出路开出了明确的“药方”。

  “医患关系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不能等制度的完善,而是首先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医生们不要总是怪制度、媒体、法律,要改进自己的精神,要从我做起!”11月12日,在“做人文医师,促医患和谐”论坛上,钟南山喊出了让医疗界振聋发聩的声音。如他一样,很多医者也在反躬自省寻求出路。

  “人文医学的概念近几年我国才在医学教育中强调,过去在我们的医学教育培训中一直缺失。医学的实质、医学的实践,简言之是一个人关怀另一个人,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是尊重和同情。很多医生把医患关系看成‘我和它’,眼里只看到自己和要治疗的疾病。而实际上,正确的医患关系应该是‘我和你’,眼里必须要有病人,要有换位思考,要知道病人不是一个病的存在,他首先是一个人。从每个医生自己而言,从自己做起,做一个人文医生,即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艺术的服务,才能找到突破目前医患关系的出路。”许锐恒说。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229阅读

医美IP的困局

作者:梅曦 时间:2024-04-18 17:36:21 文章来源:转载

209阅读

医疗大模型,巨头们的新赛场

作者:刘旷 时间:2024-04-18 17:33:48 文章来源:原创

234阅读

9部门联合发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研究型医院

作者:晨晓 时间:2024-04-18 17:33:48 文章来源:转载

139阅读

第22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职业病防治“小两会”、职域健康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18 17:33:24 文章来源:原创

1185阅读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之路道阻且长(三)

作者:苏芽 时间:2024-04-18 11:55:35 文章来源:转载

549阅读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座谈会,这酒怎么喝(下)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18 11:53:49 文章来源:原创

廖新波
简介
   水,随性可塑,总以一种新的姿态向前推动。我是水,可雨可雾,可冰可雪;化作春雨润万物,化作河流载舟行。我是这样走来,这样走下去: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廖新波,男,1956年8月生,广东台山人,汉族。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医学本科、管理学硕士。曾任广东省卫生和计...